湖北省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现状分析

2011-05-08 08:28史立慧
图书馆界 2011年1期
关键词:湖北省数据库特色

史立慧

(三峡大学图书馆,湖北 宜昌 443002)

1 湖北省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现状

在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管理中心的指导和支持下,湖北省各高校图书馆加强网络环境下的文献资源建设和服务,进一步完善了多校、多馆联合保障的运作模式。湖北省现有高校图书馆115所[1],目前 CALIS成员馆共有 58所,主要以武汉大学图书馆为中心,通过 CERNET网与其他几所“211”骨干学校——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及武汉理工大学等连接起来,并通过省中心图书工作委员会向省内其他高校图书馆辐射,实现区域连接。目前湖北省已有 19所学校参与了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各自建立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专题数据库。具体情况见表 1。

表1 湖北省高校图书馆自建特色数据库情况表

续表1

2 湖北省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现状分析

2.1 取得的成就

从表 1可以看出,湖北省高校结合院校特色专业,利用地域、资源及学科优势,其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已具备一定的规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选题特色明显,题材丰富。大部分高校都能结合本院校的专业特色、地域特色及文化特色来选题。例如武汉理工大学充分挖掘本校特色专业——材料科学及船舶工程等,建立了复合材料专题特色数据库等与材料科学相关的特色数据库及船舶与海洋工程信息门户等与船舶工程有关的特色数据库;此外,华中农业大学的特色数据库更是彰显农业特色;三峡大学充分利用地域文化特色创建了三峡工程与环境数据库及水电与三峡文化数据库。

(2)特色数据库建设已初具规模。无论是从参与特色数据库建设的院校数量来看,还是从各院校自建特色数据库的数目来看,湖北省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及发展速度都不算落后,已基本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湖北省现有高校图书馆 87所,其中有 19所高校图书馆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特色数据库。这些特色数据库涉及经济、文化、历史、机械、医学、农业、刑事等多个方面,既有参与 CALIS“十一五”建设项目的特色数据库,也有展现本院校学术成果的博硕学位论文库及教材库等。

(3)开发及服务理念加强[2]。高校的特色数据库已经不再只对本校内师生提供服务,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开始转向社会大众,以提升数据库的使用价值及经济价值。江汉大学的汽车资源数据库内容涉及汽车报价、汽车车型等市场信息,就为相关企业提供了极为便利的信息服务。

2.2 存在的问题

(1)自建特色数据库标准化程度不高。湖北省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中能够按照《UNIMARC格式和手册》《国际标准书目著录》《中国机读规范格式》等国际、国内有关文献数据库的标准和要求建库的并不多[3]。各高校自建特色数据库的检索界面、检索语言及数据结构都不尽相同,并给数据资源共享设置了障碍,导致资源的利用率不高。

(2)重建轻用,使用率低。湖北省高校自建特色数据库数量较多,选题也十分丰富,但却普遍存在使用效率低下的问题。原因在于很多高校采取了IP封锁及设置访问权限等措施限制了其他用户的访问,使得自建特色数据库仅仅只服务于校内用户及少数有合作协议的校外用户,大大降低了自建特色数据库的利用率。同时,盲目追求特色数据库数量上的发展,势必会造成重复建设,进而导致资金和人力等资源浪费。

(3)知识产权问题亟待解决。高校特色数据库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二、三次文献的数字化整理、本馆馆藏文献和地方特色文献的数字化、本校教师或学生科研成果数字化等几个方面。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这几种数据来源大部分都受法律的保护,其复制、转载、编辑及网络传播都涉及知识产权问题[4]。虽然我国《著作权法》赋予了图书馆对受知识产权保护的信息合理利用的权利,但这并不意味着高校图书馆在建设特色数据库时可以忽视知识产权问题,相反,知识产权问题应该引起各高校足够的重视,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产权纠纷。

(4)自建特色数据库的推广力度不够。由于缺乏强有力的宣传和推广,许多高校的特色数据库不为人知,利用率不高,还只是停留在传统的“自建自用”的基础上。

(5)缺乏专业技术人才。自建数据库的开发与维护需要投入大量的数据库开发型专业技术人才,还需要有一批能够对数据进行深层次加工的专业人才。高素质的人才是建立特色数据库的核心和关键[5]。目前,湖北省高校特色数据库建设多数还只停留在纸质文献数字化阶段,对数据的处理和深层次的加工都不够深入,检索系统也不够完善,这些状况的改善必须依靠专业技术人才来实现。人才的欠缺和人力资源投入不足都会阻碍自建特色数据库的发展。

3 湖北省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改进措施及对策

3.1 统一标准,共建共享

数据库是现代信息服务的基础,数据库资源更是一种新型的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数据库已成为当代图书馆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避免和减少特色数据库重复建设的现象,各高校应该加强合作与交流,推行共建共享的运作模式。共建共享模式可以是“各院校分别建设、统一共享”,如 CALIS专题特色库子项目建设及江苏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信息系统(JALIS)数字资源建设工程特色库子项目的建设等遵循“分散建设 、统一检索、资源共享”的原则;也可以是“多所高校合作建设、统一共享”,如文化部立项的潮汕地方文献数据库,就是由汕头市图书馆、揭阳市榕城区图书馆、潮州谢慧如图书馆共同承建,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和中山大学图书馆参与建设[6]。无论是哪种共建方式都必须统一标准,包括统一数据标准、命名、路径、访问方式等。只有做到了规范建设(和国际标准接轨),才能为资源共享扫清障碍,促进资源的共享。

3.2 注重知识产权保护

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和应用的各个环节都与知识产权保护密切相关,如果没有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及对相关法规的正确认识,就容易导致侵权纠纷,使特色数据库建设难以持续发展。可借鉴较成功的商业数据库的建设经验,在建设特色数据库的过程中,既要尊重作者的劳动成果,在征得著作权人或代理机构的同意之后再将其著作数字化(必要时还应支付版权费用);同时也加强对自建数据库的产权保护,防止自身资源被盗版、套录等。

3.3 加强宣传,注重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传统的“自建自用”的数据库运作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广大用户的需要,各高校特色数据库建设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如果仅仅只是服务于校内用户,其利用率是非常有限的,而且也不能为其带来社会、经济效益。一些校企共建的特色数据库,如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主持承担的宁波市纺织服装特色数据库,在扩大对外宣传、发挥社会效益方面已作出了尝试。数据库不能走向市场,适用于社会实践,就没有生存空间[7]。因此,要提高自建数据库的经济价值,就必须立足市场,适当宣传,在服务于广大用户的同时,只有创造出一定的经济价值,才能继续完善和发展自建特色数据库。

3.4 加大专业人才引进、培养力度

特色数据库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靠长期的积累、更新才能真正形成特色。在完善与维护数据深层次开发、筛选和鉴别信息质量、管理和服务广大用户等方面,都离不开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特色数据库的维护是保证其健康运行的动力所在,如果没有专业人员对数据库进行及时更新和维护,特色数据库将会失去生命力。因此各高校在特色数据库建设中,应立足特色并注重对数据的开发及维护,坚持数据修正、维护与更新等后续工作,保证数据库质量和旺盛的生命力。

[1]湖北省高校图工委.湖北省高校图书馆名录.[EB/OL].[2010-07-07].http://www.lib.whu.edu.cn/tgw/tgwml.htm.

[2]邓 蓉,向 菁,陈 余.湖北省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调查与分析[J].新世纪图书馆,2006(5):46—50.

[3]张俊玲,袁 萍.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刍议[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8(1):31—33.

[4]陈宇旸.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中的著作权问题[J].科技管理研究,2009(8):540—542.

[5]唐 艳.试论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建设[J].图书情报知识,2002(5):53—54.

[6]孙肖冀.浅谈高校特色数据库建设[J].2009,19(11):39—40.

[7]郭太敏,都平平,李丕仕,等.从江苏省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看特色数据库建设的发展[J].图书情报工作,2009(19):72—76.

猜你喜欢
湖北省数据库特色
数据库
湖北省2016年9月水产品塘边价格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数据库
湖北省水产品塘边价格
数据库
数据库
《傲慢与偏见》的艺术特色解读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