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图书出版发行业的发展变革与图书馆采访工作的对策

2011-05-08 08:28
图书馆界 2011年1期
关键词:书目文献出版社

熊 鹰

(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广东 广州 510631)

随着中国图书出版发行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图书出版发行业出现了诸多新特点。出版物数量和种类急剧增加,出版发行主体和渠道纵横交错,多种经济成分和经营模式相互竞争,这使图书出版发行市场充满了竞争活力。了解、分析、探讨图书采访与出版发行业改革之间的关系,对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国内图书出版现状分析

1.1 图书品种数量逐年增加,价格上涨迅速

通过对 2004—2009年我国图书出版情况进行统计(见表 1,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可看出以下几个特点:1)我国图书出版品种逐年递增。2005—2009年图书总品种分别增长 6.80%、5.17%、6.12%、11.03%、9.45%,年平均增长率为 7.71%;2)图书价格上涨。如果用定价总金额除以总印数来计算每册图书的平均价格,2004—2009年图书的平均价格分别为 9.25元/册、9.78元 /册、10.13元/册 、10.75 元 /册 、11.41元 /册 、12.05元 /册;3)重版、重印图书比例大。 2005—2009年年平均增长率为 6.78%,低于图书总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但每年重版、重印图书品种占图书总品种的 40%—45%。

表1 2004—2009年图书出版总量统计

1.2 出版组织日益增多

从 2008年 7月民营出版写入新闻出版总署的“三定方案”开始,有关民营出版的政策就出现了新的、积极的变化。2009年 4月新闻出版总署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新出产业[2009]298号),提出要“引导非公有出版工作室健康发展,发展新兴出版生产力”,要“将非公有出版工作室作为新闻出版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和规范其经营行为”[1]。随着出版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文化市场的日益升温,除原有的出版社正在做大、做强外,民营出版社、编辑部、工作室、图书公司相继出现,出版组织日益增多。

1.3 图书出版良莠不齐

目前图书出版的发行量虽然很大,但图书出版质量却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重复出版,内容雷同。出现了许多选题重复、内容雷同,甚至编排方式、论述角度都大同小异的不同版本的图书。2)市场上存在不少的跟风书和伪书。一些畅销图书出版后,便会有人模仿写出类似的跟风书。比跟风书更糟糕的是伪书,其质量伪劣,以谋取经济利益为目的欺骗读者。3)套装化、丛书化和系列化是目前出版业的普遍现象。比如一些中外名人名著不同的系列化组合,经常选收相同的著作,却冠以不同的丛书名。4)存在图书与期刊交叉出版现象。使用书号出版期刊或是以刊号出版图书的情况时有发生。5)一些学术价值高、读者面窄、学科偏冷的专业图书出版受阻[2]75。图书出版存在着供过于求和供不应求的两极现象。

2 图书发行与书目信息的发展变化

2.1 图书发行的市场化格局及馆配市场的形成

20世纪 80年代以前,中国只有新华书店一个图书销售渠道。1982年 3月原文化部出版局在《关于图书发行体制改革问题的报告》中提出:在全国组成一个以国营新华书店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多条流通渠道、多种购销形式、少流转环节的图书发行网。政府提倡“适当发展个体书店”的政策,使得民营书店作为新华书店的补充渐渐成长壮大起来。据统计,2002年民营书业在一般图书发行中所占的份额已经超过了 50%,2005年全国至少已经有二三十家经营规模上亿元的民营书业企业[3]。图书发行市场已经形成了新华书店、邮政、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网上书业等多足鼎立的格局。

从 20世纪 90年代中后期起,一些民营书商率先进军馆配市场。他们为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已不仅仅是简单的图书配送,还包括出版信息的收集、书目数据的提供、到馆加工服务、图书现采优惠,等等,有力地促进了图书发行市场的良性发展。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些出版社直接进入图书馆配市场的现象。机械工业出版社于 2003年 1月成立图书馆直销中心,其馆配销售额连年增长,已从最初的 600万元增长到 2006年的6 000万元[4]。现在很多大型出版社都加强了对图书馆和馆配商的服务,图书发行业竞争更加激烈。

2.2 书目信息的繁杂与权威书目的缺失

书目是传播图书出版信息的载体,传统的全国性书目主要有《新华书目报》《中国图书在版编目快报》《全国新书目》《全国总书目》和《中国国家书目》等。20世纪 90年代末期之前,《新华书目报》《上海新书目》和《全国地方版科技新书目》构成了我国征订书目的核心体系,业内习惯称之为“三目”。随着出版发行渠道的日益增多,“三目”所报道的图书品种显得十分有限,只占每年全国出版总数的四分之一左右。与此同时,书店、出版社各种自编书目竞相登台,各种书目信息大量涌现。然而,由于缺乏规范管理,这些书目报道大量重复,常常是一种新书同时或先后出现在多种征订书目上,并且书目中还存在许多虚假信息。目前,我国尚无一种囊括所有出版社全部或某一门类新书的征订目录。虽然图书发行信息来源广泛,但文献采访信息受到污染[5]。

3 新环境下图书馆采访工作的对策

3.1 加强采访工作的计划性,采取灵活多样的采购方式

图书采访是一项计划性很强的工作,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都必不可少。长期规划要结合本馆的实际,如高校图书馆要根据学校的性质、学科设置及发展规划来制定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发展政策。年度计划要依据下达的年度购书经费来确定图书采购的品种、数量及各类图书所占的比例。确定招标采购方式、打包方式和采购进度等。

通过馆配商购书是图书馆目前采购的主渠道,选择具有良好信誉与服务能力的馆配商对图书采购至关重要。图书馆一般通过招标方式确定馆配商,规范、完整、周密的招标文件是顺利完成图书采购招标、选择优秀馆配商的前提。在招标文件编写前要认真学习法规、多方调研,行文要上下沟通、字斟句酌。评分标准不宜写得太细,要言简意赅,要将实力雄厚、信誉良好、服务周到、业绩优秀作为选择馆配商的主要标准。一般选择两家以上的供应商比较理想,这样可以使各供应商之间的期货供应与现货供应以及学科优势等形式互补,采购时可根据它们的特点进行适当分工。

现购和书目订购是图书馆文献采访的两种主要方式。一般时效性强的考试类图书、大众畅销类图书应尽可能采用现购方式以保证其时效性。一些学术性强、销售量偏低的专业图书,现货采购率低,需要通过收集各种书目信息进行书目订购。除主渠道的招标采购外,零购也是不可或缺的方式。如一些游离于普通书目之外的工具书、作者包销书、内部资料、学位论文、研究报告、地方文献以及读者特别推荐但在中标书商处无法购到的图书,都需要灵活地通过零购途径购买。另外,网络书店具有品种优势,也可以作为一种辅助采购渠道加以利用[2]77。

3.2 广泛收集出版信息,实行分级采访责任制

了解图书出版情况,是做好采访工作的前提条件。采访人员必须密切关注出版动态,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出版信息,包括“三目”、各出版社和书商的自编书目、网上书目、各地方版书目、各种专题书目等;及时掌握全国各地书市、书展情况;注意以不同途径收集自办发行的图书订单,掌握自办发行图书的发行渠道、方式和特点;从图书出版发行的报刊上获得补充信息。采访人员将收集到的各种书目信息经过整理分类后传递给图书馆的选书团队或者大众读者,让他们在此基础上推荐图书,这样会使图书采访工作更加有的放矢。

采访工作应以学科采访为核心,实行“部门主任—采访人员—学科馆员”三级责任制。部门主任负责协调总体任务的完成,组织计划、实施、考核与评估等。采访人员具体负责各学科的图书采访,包括对书目进行研究、整理、分类、分发、回收、统计等;将有关信息传递给相关学科馆员,协调学科馆员的工作进度;采访项目的组织、协调、查重、发单、催缺、补漏等。学科馆员的职责是参与文献资源建设,开展读者调研等。如参与学科书刊圈选与图书现采工作,进行学科采访信息收集、学科读者信息收集、学科资源推荐、学科资源利用调查、学科馆藏资源评估等。在工作中,大家应严格遵守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政策、程序与细则,及时沟通,促进工作和谐开展。

3.3 健全馆藏文献质量评价体系,加强图书的查漏补缺工作

馆藏文献资源评价是评价采访工作的有效方法,它既是采访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又是一个新的起点。通过文献评价,经常性地进行图书补缺,可以降低重要图书的缺藏率。引起缺藏的原因很多,应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对待:一是由于书目报道不全面、发行渠道不畅及采访模式不完善。可选择中国国家书目、图书馆联合编目书及供应商自编书目等作为查漏补缺的对照源,对缺漏的重要图书及时补订;二是图书馆收藏的一些多卷书或丛书,其中有些是几年甚至十几年内连续出版的图书,由于出版时间超长且时有间断,导致不同程度的缺漏。采访人员应加强对此类图书的调研,进行有针对性的补购;三是通过正常订购而未到馆的图书。如催询未果又是馆藏必备的图书则必须重新订购[2]77;四是针对图书馆新的馆藏发展重点及读者推荐而本馆缺藏的重要图书,采访人员可组织特定的专题书目或选择相关的专业出版社进行补购。补缺是采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列入岗位职责和年度考核内容,以免有名无实。

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作为信息工作者的图书馆馆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只要我们加强学习研究,不断总结经验,定能开创采访工作的新局面。

[1]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EB/OL].[2010-04-28].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9-04/06/content.

[2]施必青.当代出版发行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文献采访工作对策[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8(7):75—78.

[3]周 红.图书发行市场化条件下高校图书馆采访书目分析[J].图书馆建设,2008(11):50—52.

[4]郭 虹.图书馆配供市场烽烟再起——出版社以专业产品和服务强势楔入[N].中国图书商报,2006-12-08(01).

[5]李 燕.图书出版发行现状与图书采访工作的思考[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9(2):29—31.

猜你喜欢
书目文献出版社
推荐书目《初春之城》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我等待……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石油工业出版社
《全国新书目》2009年1月荐书榜
赠书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