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国南方的古籍保护工作谈起

2011-05-08 08:28肖晓梅魏笑英
图书馆界 2011年1期
关键词:书柜古籍纸张

王 芹,肖晓梅,魏笑英

(1.海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海南 海口 571158;2.中山大学图书馆,广东 广州 570000;3.山西图书馆,山西 太原 030001)

古籍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需要永久保存,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在自然及人为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国许多珍贵古籍逐渐老化、受损,给人类文化造成了极大损失。

1 南方古籍毁损现象

1.1 虫蛀

古籍中使用的纤维糨糊等物质是产生虫害的直接原因,害虫蚕食纸张,使书叶蛀孔累累,缺边少叶,甚至整页损毁。虫害一直是损毁我国南方古籍的最大“元凶”。据统计,2008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51家全国重点古籍保护单位中有 18家单位藏品的主要损毁原因为虫蛀。某全国重点古籍保护单位甚至有近 4成古籍遭虫蛀[1]。中山大学图书馆古籍藏品(不含民国文献)约 30多万册,以明刻本见长,善本2 000多种共 25 000多册,虫害现象严重,许多破损古籍有待修复。

1.2 霉变

我国南方图书馆古籍库房的温度和湿度相对较高,古籍的纸张纤维、糨糊、陈年的灰尘、偏酸性的纸张易长霉菌。霉菌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纤维素酶可使纸张脆化变质,同时霉菌在其代谢过程中还产生了有机酸,从而加速古籍纸张的酸化变质,严重时则会使纸张含水量增高,发生纸张粘连,形成“书砖”[3]。霉变和絮化古籍的修复难度较大,因此防止古籍霉变也是古籍保护的重要内容。

1.3 酸化

古籍酸化是古籍保护棘手的问题之一,主要特征为纸张的 pH值明显降低。古籍纸张酸化是由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浓度以及纸张中木质素的含量等因素综合造成的。近年来民国文献严重的酸化现象引起了古籍修复专家们的高度重视。我们发现大多数民国文献的古籍纸张的 pH值多在6.0左右,书皮四周各位置的 pH值各有不同,但大多也在 6.0以下。pH值在 5.0以下的文献,保存年限最长只有 200年。古籍修复专家潘美娣老师介绍,由于造纸技术和原料等原因,民国文献的纸张保存期较短,一般来说民国时期的报纸保存期仅为 60年左右,民国时期出版的书籍保存期约为 200—250年左右。中山大学图书馆收藏较多的岭南文献,在民国文献的收藏中占有极大优势,但由于民国文献纸张脆化,给中山大学的古籍保护工作带来极大的压力。

近年来,我国正在大力开展古籍修复保护工作。中山大学图书馆作为国家级的古籍修复中心,一直致力于抢救我国的古籍文献。在工作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古籍修复延续了古籍寿命,但最终保护古籍的终极方法应是对古籍加强理化因素和人为因素的保护。

2 南方古籍保护工作的误区

古籍保护现已引起各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但在南方古籍保护工作中仍存在着一些误区,我们在此将其指出,谨供同行们参考。

2.1 古籍库房建设应因地制宜

古籍善本图书保存难度较大,有些收藏单位为此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地下古籍库房,如上海图书馆古籍善本书库设在地下室,室内空调 24小时开放,保证了恒定的温度和湿度,而且可防强光,这对古籍善本有着较好的保护作用。但南方建设古籍库房应因地制宜。南方气候湿热,没有窗户的地下书库更容易使古籍发生霉变,尤其是部分地区地下富含泉水,更不适宜建设地下书库,南方的古籍书库应建在顶层或较高楼层。

我国很多图书馆没有专用的古籍书库,达不到古籍图书应该存放在恒温恒湿条件下的保存要求[2]。古籍库房温度过高会使耐热性差的字迹发生扩散,高温还有利于有害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由于霉菌生长最适宜的温度是 20℃—35℃,虫蠹生长最适宜的温度是 22℃—32℃[3],霉菌、虫蠹最适宜的湿区在 70%以上,所以应加强对古籍库房的温度和湿度控制,从源头上控制霉菌、虫蠹对古籍的危害。我国南方部分收藏单位对古籍恒温恒湿的理念并不清晰,往往只是将古籍书库的温度控制在 25℃左右,这便成为虫蠹滋生的温床。因此应将古籍库房温度控制在 17℃—21℃,下班关闭空调后可打开除湿机,使库房的湿度得以控制,真正做到恒温恒湿。

2.2 古籍内装具制作的误区

用于存放古籍的装具也是影响古籍寿命的重要因素之一,科学合理的装具对古籍的保存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随着国家对古籍保护工作的日益重视,下拨古籍保护经费日益增多,因此有部分收藏单位重点将经费投入到制作古籍的装具上,制作函套保护古籍,这种作法还是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的。函套制作应以古籍安全第一为原则,制作时应尺寸略有盈余而不挤书,函套里光滑不磨书,材料需处理到位。

此外,南方和北方采用的函套保护原材料也应略有不同。北方可采用函套加高丽纸的软包装,南方可采用夹板来加强古籍保护。目前一个楠木书盒须 1千元左右,因此应优先保护价值高的古籍善本,如宋版的古籍可选用楠木、紫檀的书盒,清晚期的古籍不应选择价格昂贵的书盒。南方制作函套时应根据地域特点对函套纸张的酸性进行测试。如南方某省图书馆制作函套前没有进行论证和测试,在使用过程中才发现古籍的函套中藏有活虫,原因是由于制作函套的材料没有经过处理,既浪费了国家保护古籍的经费,又损害了珍贵的古籍文献。

3 南方古籍防虫的有效措施

古籍本身以及函套、书柜等装具,包括制作函套所用的浆糊等都极易招来虫蠹。南方常见的虫蠹多为黑皮蠹、烟草甲、档案切蠹和书虱等,黑皮蠹幼虫期较长,对图书危害极大;烟草甲常在古籍中仿蚕做茧化蛹,在我国南方危害较严重(广西、贵州尤甚);档案切蠹有着横向吃书的特性,影响古籍书页的完整性;书虱繁殖速度极快,容易造成古籍书库大面积的虫害现象。这四种常见的虫蠹分布略有区别,某一时期各图书馆的虫蠹情况均不相同。近年来国内针对古籍虫蠹采取了生物法、化学法、物理法等多种防范措施,中山大学图书馆借鉴中国国家图书馆的防虫经验,采用低温杀虫防治虫蠹,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时我们还发现低温冷冻对图书纸张、字迹并无影响。

3.1 低温杀虫的原理和设备

温度因子是环境条件中最重要的因子之一,它可以加速或抑制代谢速度,甚至可以使代谢完全停止,因为温度对昆虫新陈代谢的基础——酶有着直接的影响。我们以图 1为例说明低温杀虫的原理。

图1 低温对书蠹的影响

从图 1中我们可看到,F—G为昆虫的死亡低温区(致死低温区),温度范围是 -10℃— -40℃。在该温区内,有机体的液体冰冻和结晶,使原生质受到机械损伤、脱水和生理结构的破坏,从而使昆虫的组织和细胞产生不可复原的变化。[3]

低温冷冻杀虫的设备主要有电冰箱、低温柜、冷库等。在使用低温冷冻杀虫时建议采用医用型的冰柜,目前中山大学图书馆采用的是海尔医用冷冻冰箱,市面价格约一万元,比较适合中小型图书馆使用。

3.2 低温杀虫的方法和效果

首先,用纸箱、木箱将准备处理的图书包装好,亦可直接打捆。其次,将包装好的图书装入冷冻设备内并启动设备制冷。冷冻温度和时间可参考下列数据:-15℃,冷冻 10天;-20℃,冷冻 7天;-25℃,冷冻 5天;-30℃,冷冻 3天。最后,达到所要求的冷冻时间后关闭设备电源,待冷冻设备内的温度自然回升至 5℃左右时(一般一天左右),取出图书并在常温下放置一天后再入库上架。

根据我们的经验,低温杀虫的温度达到 -16℃,冷冻 24小时可以全部杀灭单册图书中的害虫;温度达到 -16℃,冷冻 48—72小时可以全部杀灭多册图书中的害虫;温度达到 -25℃,冷冻 120小时可以全部杀灭箱装图书中的各类、各虫期的图书害虫。

3.3 冷冻需要注意的问题

图书(包括包装)在冷冻设备内码放时,不要接触冷冻设备的四壁,上下左右最好保持 5厘米的距离;每箱之间最好也能留有一定空隙,便于冷空气流通,提高冷冻效果。目前我国已有较多省、市图书馆采用冷冻技术杀虫,但有部分图书馆采用塑料密封袋将古籍包装置入冰柜,同时没有等温度回升就直接将书取出静置,这样将使古籍在冷冻过程中挥发出来的水分直接结霜在密封袋上,取书回温时出现将书打湿的现象。因此不应采用塑料密封袋包装古籍进行冷冻,从冰柜里取书时也应考虑当地当日的温度和湿度。

4 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

现阶段,博物馆展示文物时会从展柜对参观民众的身体健康影响、展柜对文物性状维护的影响、展柜使用后对环境的影响等因素来制定与标本文物相匹配的展柜[5]。因此我们在古籍保护方面也应参考博物馆的作法,深入研究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4.1 古籍装具油漆的问题

木质材料虽然具有易于加工、自然美观及调节微环境温湿度等优点,但对文物也同样存在潜在威胁,原因主要来自胶合剂中的游离甲醛。制作古籍书柜、古籍装具时是否需要上油漆?上油漆的古籍装具是否会对古籍造成毁损?所用油漆是否需要实验室的检验?在制作古籍书柜和内装具前,建议先了解这些问题后,再予以审慎使用。

4.2 古籍装具木材的释酸问题

日本学者善本知孝在 1983年针对 59种木材pH值的研究指出,大部分的木材均呈 4—6的微酸性特征,但在潮湿的环境中,木材的酸度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4]。从桃花心木、白杨、美国缎木、胡桃木、桦木、白塞木和云杉等的含酸量及渗透性来考虑,相对较适合使用于文物保存环境。而有机酸释放较严重的橡木、落叶松、柚木、光脑木、山毛榉及榆木等,则尽量避免在文物保存环境中使用。我们在制作古籍书柜时应对所选木材的酸性进行测试,选择 p H值接近 7的木材。

海南师范大学图书馆 2005年制作一批樟木书柜用于保护古籍,到 2009年发现樟木书柜被虫蛀,而该馆 1986年制作的红木书柜却依然完好无损。目前国内也有专家对樟木制作古籍书柜提出异议,理由是樟木易散发油味,对古籍损坏较大,这一提法尚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但以樟木制作书柜时理应将其原材料进行干燥和除虫等技术处理,这样才能达到防虫的目的。在现今原木价格上涨、检验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我们应对古籍书柜、内装具的木材问题加以研究,不可轻易将珍贵的古籍资源作为实验对象。

[1]谢宇斌.仿生杀虫剂保护古籍的应用研究[J],图书馆杂志,2009,28(6):44—45,96.

[2]何艳艳.浅谈高校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7):86—87.

[3]周崇润.古籍冷冻杀虫技术介绍[C]//古籍修复技术培训讲义.北京:中国国家古籍修复中心,2009:255—264.

[4]庄世滋.以木质材料作为展示设备对展品保存的影响[J].博物馆学季刊,1993,18(4):85—95.

猜你喜欢
书柜古籍纸张
近期国内市场纸张价格(2020年3月)
近期国内市场纸张价格(2020年1月)
西藏大批珍贵藏文古籍实现“云阅读”
古籍修复师的巧手与匠心
整理书柜
纸张黑白变
撕纸张
整理书柜
广西古籍保护中心积极推动古籍普查工作
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举办古籍保护知识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