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垄断与学界腐败

2011-05-14 13:37智效民
杂文选刊 2011年11期
关键词:院士腐败学术

智效民

最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丑闻”不断:广州下属公司的天价酒事件余波未平,岳阳加油站的“问题油”又给许多车辆造成很大损害;与此同时,该公司的汽油在国际油价上下浮动的背景下只涨不降,也引起消费者普遍不满。就在这个时候,它的董事长傅成玉还要与众多央企老总去当什么工程院院士。消息传出,舆论哗然,指责声一片。

类似现象在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石油、中国银行、中国建筑、中国航空、中国远洋、中国铁路、中国人寿以及国家电网等“国字号”企业普遍存在。于是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这种情况的出现,我以为,与行业垄断和学术腐败有关。

所谓垄断,是对自由竞争的致命威胁和彻底破坏。当代中国的垄断性企业,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早在计划经济时代,石化、电信、金融、铁路、航空、航海、电力、保险等部门都属于国家行政单位。当这些部门在进入市场的时候,仍然在行业中保持了垄断地位。于是,当这些“国字号”企业开始在市场中追逐利润的时候,就会处于绝对优势,并用垄断的手法得到远远高于市场竞争的利润。这不仅对处于弱势地位的消费者造成无休止的剥夺与伤害,还会不可避免地导致企业腐败。上述天价酒等事件,只不过是企业腐败的冰山一角而已。

令人不解的是,这些垄断企业虽然利润极其丰厚,但是却往往处于亏损状态。由于没有一个独立的会计部门能够告诉大家它们的成本是如何构成的,它们的经营是如何进行的,所以这些垄断企业就能够为所欲为并堂而皇之地生存下去。总之,垄断破坏了人类生存与进步的竞争机制,给整个社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危害。于是人们不禁要问:动物还懂得如果对手全部死亡,就预示自己将要灭亡,难道我们连动物也不如吗?

前几年我曾经以《学术腐败是怎样炼成的》为题写过一篇文章,其中谈到“漠视科学的思想观念”、“权力依附的人格取向”、“毫无兴趣的教育过程”、“官学勾结的寻租体制”,是导致学术腐败的四大因素。如今学术腐败似乎也有“与时俱进”的迹象。其中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媚于金钱的整体沦陷”,用现在的流行话来说就是学界“傍大款”的現象普遍存在。比如清华百年校庆刚过,在校园里就出现以“真维斯”命名的大楼。一所令无数中国人景仰的最著名的大学,一所曾经培养出许多大师的圣殿,居然沦落到这种地步,不能不让人心寒齿冷。所以我怀疑,这些大型国企的高管都相中了中国工程院,是不是也要对相关方面有所贡献或者有所勾兑?如果真是这样,那至少是国有资产的一种流失。

也许有人会说,傅成玉们早年受过较好的学术训练,后来又有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让他们进入中国工程院利大于弊。但是我认为一心不可二用。如果你真是要把自己的经验和心得贡献于学术,贡献于社会,未必非要有院士这样的名分。何况,学术是一种独立而神圣的事业,它要求从事学术研究的人要有不计名利、不计报酬,不怕坐冷板凳的人格风范和人文精神。在这方面,长期以营利为目的的傅成玉们,恐怕很难适应。因此我奉劝他们还是继续做好本职工作,以便把那些院士的名额留给真正热爱学术研究的人们。

【原载2011年9月2日《湘声报·夜读偶记》】

插图∕无题∕梁秋

猜你喜欢
院士腐败学术
《院士的中学时代》(第二辑)
顾诵芬:“90后”双院士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把脉“腐败亚文化”
院士违反科学道德将被取消称号
目睹之现状
腐败至死怎么死
董进霞 治的是学术 过的是生活
梳理学术渊源 审视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