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2011-05-14 13:37闵良臣
杂文选刊 2011年11期
关键词:子弟教委仇恨

闵良臣

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近年来总是成为媒体关注的 “热点”,成为城市人的“话题”。但奇怪的是,不管这些孩子的父母为城市建设干了多少脏活累活,吃了多少苦,遭了多少罪,建了多少高楼大厦,一句话,为城市建设做出了多大贡献,城市中的有些人,包括教委之类的政府部门,对农民工孩子的教育非但热情不起来,还总是要区别对待。有时即使因“形势所迫”,为农民工子女做了一点点人之常情的事情(其实也就仅限教育方面),就要抱怨——仿佛城市就不该给这些可怜的农民工子弟“好脸色”,就不该让农民工子女在接受义务教育方面也能享受到与城市里的孩子一样的待遇。真让人想不通。

近段时间,因北京有多所农民工子弟学校被拆除,农民工孩子接受教育的问题再次引起全国媒体的强烈关注。可以说,在这个话题上,媒体代表了中国社会的良心!

问题是这次似乎与往年不同。从互联网上可以看到,在这类报道后面,有不少显然是北京城区的网友也站在北京教委一方,说出了不少看似在理实则不讲道理的话来。比如,说什么打工子弟挤了北京本地孩子的学校;强调北京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而这些农民工子弟往往不是;要这些打工子弟回到他们原来居住地读书去……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当浏览北京网友的这些留言时,我心中起了很大的波澜。我不能说北京城的一些网友的话就毫无道理,我只是想说,一些不证自明的道理,有的据说素质很高的网友为何就不懂呢?特别是细想之后,觉得我们的社会隐藏着很深的社会矛盾,这种矛盾即使再怎么挤压,再怎么维稳,再怎么舒缓,说不定哪一天就会爆发出来。因为政府目前所做的工作,也都不过是缓解,不过是拖延,不过是治标。

更可怕的是,像现在这样下去,只会在一些孩子心中种下社会不平等的“种子”,而当社会不平等严重到一定程度,就会起质的变化,由“不平等”转化为“仇恨”。

我当然不能说所有受到不平等对待的孩子都會“记恨”,但只要有百分之一,就很可怕。

据媒体报道北京有三万多打工子弟因自己的学校被拆除而上学出现问题。那么这三万多孩子的百分之一就是三百多人。有三百多个孩子在心中种下“仇恨”的种子,仇恨北京这座城市乃至仇恨整个社会,这该有多可怕呀。须知,“仇恨入心”是“要发芽”的。这些孩子长大后,如果再生活得不顺心,甚至很痛苦,很有可能就会联想到小时候北京对他的不公、社会对他的不公,然后会做出什么超常的举动,谁都说不准。

一个杨佳,不就因为骑单车被罚然后又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导致了那场惨案的发生吗?我们这个社会什么时候才能真正成熟起来,懂得教育的重要,特别是对孩子进行公平公正的教育的重要。

一个小小的日本国,近百年来之所以敢于不把我们这样一个“超级”邻国放在眼里,他们的力量来自哪里?说到底,还不是来自教育,并且首先就是来自对他们所有国民所有孩子的教育!我并不研究日本历史,却曾从一位朋友口中听到其多次称赞日本的教育,而且早在一百多年前,日本天皇就要求要让他们国家即使是在偏僻乡下一个穷雇工的小女儿也要上得起学,读得起书。这真令我肃然起敬。

那还是抗战时期,我们有首歌曲,曲名《二月里来》,其中有句歌词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当然是对日本侵略者而言。可这也是一个常识,有普世价值,我们却不懂。

说到这里,本人很想就农民工子弟上学读书问题向中国人大常委会提出一条建议,并希望能以立法的形式予以保证:任何一座城市,只要允许大人在那座城市住下来劳动、生活,就一定要接纳他们正当学龄的孩子,并保证孩子在那座城市受到正常的不带歧视的义务教育。

【原载2011年9月5日《中国经济时报·专栏》】

猜你喜欢
子弟教委仇恨
Chapter 15 Avenger 第15章 复仇者
在偏城的山坡上
Class Action
新荷初绽
历史与仇恨
防范校园欺凌决不能“捂盖子”
Fire and Ice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与海淀区教委签订承办亮甲店小学协议
围炉夜话(十五)
别让“仇恨袋”挡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