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万立方米LNG船双尾鳍线型设计研究

2011-06-07 01:30宋吉卫陈红梅
船舶 2011年6期
关键词:兴波尾鳍线型

宋吉卫 陈红梅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八研究所 上海 200011)

0 引 言

据英国Lloyd’s Register统计,至2010年3月,全球已交付使用的LNG(液化天然气)船总计约375艘 (不包括舱容小于1.2万立方米的约20艘LNG船),其中舱容20万立方米以上的船超过40艘,LNG船大型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

LNG船运输的货品为沸点-163℃的液化天然气,其主要成分是甲烷。依照IGC Code中的定义,LNG船属于2G型气体运输船。其货物围护系统主要有薄膜型(GTT公司的NO96、MARK III和CS1)、球罐型(MOSS)、自持式棱型(SPB)等形式。 目前大型LNG船的围护系统都倾向于采用薄膜型。

本文所述的22万立方米LNG船同样采用薄膜型(NO96)。区别于普通运输船以载重量确定船舶大小的方法,LNG船以货舱容积定义大小。因LNG的密度较小(约为0.43~0.47 t/m3),相同载重量下所需的货舱容积较常规原油/成品油船大得多。一般将大于17万立方米舱容的LNG船称为大型LNG船。

线型的设计除关系到载货量、总布置、水动力性能以及施工工艺等关键技术指标外,还要达到外形美观的效果,其重要性毋庸置疑。大型LNG船线型受到货舱形状的约束,我们称之为“带型值控制点”的线型。NO96薄膜型围护系统的LNG船,其货舱尺度应满足GTT公司的设计要求。

针对GTT公司对大型LNG船分舱及货舱形状的建议,除首部第一货舱外,其余货舱尺度形状相同,以获得舱容最大化并简化舱型设计。这样的设计就对货舱区前后端壁处的线型提出了一定的约束条件。而这些约束条件与船舶的快速性指标是一对矛盾。如何在主尺度及船型系数已经确定的前提下解决这对矛盾,是本船线型设计的技术难点之一。

大型LNG船的长宽比L/B>6,宽度吃水比B/T>4,方形系数CB>0.75,属于浅吃水肥大型船舶。通过分析国内外有关文献[1,2,3],得出尾型选择 是改 善浅吃水肥大型船舶性能的关键,而采用双尾鳍船型是一条有效途径,其有利于降低船舶阻力,提高推进效率和操纵性能。

22万立方米LNG船主要要求为:垂线间长302.0 m;型宽~50.0 m;型深 27.0 m;货 舱容积~220 000 m3;设计吃水 12.0 m;服务航速 19.5 kn。

1 后体设计与优化

双尾鳍线型由两个尖瘦的片尾和一个纵流型中央隧道组成。与常规船型相比,尾部线型变化较缓和、纵向梯度变化小,可使尾部流场顺畅,减少边界层分离,从而减小粘压阻力;同时还可减少尾兴波,降低兴波阻力[4]。

LNG船由于所载货品的密度较小,大型化发展后,其吃水仍较小,保持在12 m左右。与主尺度相近的VLCC、VLOC相对比,大型LNG船的浮心纵向位置(LCB)要偏后许多,约为±0.5%Lpp(“-”表示舯后,“+”表示舯前),而前两者的 LCB 均为+3%Lpp。双尾鳍增大了尾部丰满度,有利于LCB后移。

本船后体线型为纵流型,中纵剖线的切点位置在3站附近,纵向角控制在17°以内。文献[5]指出两鳍间的内隧道存在压力差,较易出现横向流甚至倒流[5]。为了改善这种现象,线型设计时加大了两鳍彼此内表面间距、使其外倾,并将角度范围控制在14°~17°之间。同时,可将鳍的形状设计成沿鳍轴内侧薄于外侧的非对称形状,以减小水流分离和纵向涡。

图1为非对称鳍的横倾角为0°(方案A1)时和15°(方案A2)时特性剖面的比较。从数值计算的比较结果来看,尾鳍倾角大小的变化对阻力值的影响不明显,从趋势上来看倾角变大对阻力稍有好处。但对比结果显示,桨轴间距大小的变化对阻力影响比较明显。相关文献曾将尾鳍倾角与桨轴间距大小相结合,通过模型试验寻找其中的关联,其试验结果与本船数值计算的结论相同。

双桨推进的船舶,螺旋桨的旋向与推进特性密切相关。从推进效率的角度出发,希望螺旋桨的旋向与切向伴流方向相反。通过调整尾鳍的形状改变切向伴流产生预旋流。尾鳍外侧的形状优化后的方案A3与方案A2的比较如图1。应用FLUENT软件对A2和A3尾鳍方案进行了尾部流场的数值计算。为了便于比较计算结果的可靠性,两个模型的缩尺比和网格划分方法相同,计算区域以及网格数量也基本一致。

如图2中螺旋桨盘面处伴流分布来看,A2和A3两型尾鳍均可以提供一定程度的外旋预旋流,但A3的强度较大且分布均匀。

模型试验结果比较表明,螺旋桨采用内旋比外旋推进效率提高了7%,见表1。

表1 螺旋桨内旋与外旋的船模试验结果比较

2 前体的设计与优化

本船采用与常规运输船相同的球鼻艏。由于LNG船属中低速船型,首部线型的优化主要考虑抑制首部舭涡和降低破波阻力。如图3,选取4个不同首部方案(F1、F2、F3、F4),应用SHIPFLOW软件进行兴波波形、船侧波和船体表面压力分布的计算。

由于对称,故只需对半个船体进行计算。计算区域为上游0.5个船长、船侧0.7个船长、下游2.0个船长,网格划分及数量基本一致。计算结果见图4~6以及下页中的表2。

从图4可以看出,不同球首方案的波形特征基本没有改变,但方案F4的首部波峰和波谷的值明显都小;从图5也可得出同样结论。从图6可以看出压力分布的差异,F4方案压力分布较均匀,梯度变化较小。我们可以直观的从表2中看出不同球首方案的兴波阻力系数的变化,F4方案最小。

表2 不同首部方案的兴波阻力系数计算值

表2中需要说明的是,球首的改变会引起湿表面积的变化。虽然兴波阻力系数减小很多,但兴波阻力不一定会有相同量级的减少。由于摩擦阻力也会改变,所以最后总的阻力不一定会减小很多。因此综合上述各项来看,F4方案较优。

3 线型选优

22万立方米LNG船的双尾鳍后体设计是关键。当然船首型的选择也很重要,通过不同首型与尾型相匹配的多种方案试验,从中选取较优者。根据上述分析,选取尾部两个方案A1、A3和首部两个方案F1、F4分别组合进行模型试验。从表3不同方案组合有效功率比较可以看出,不同球首在设计速度附近,F4A3比F1A3的阻力约小10%。由图3可知,球首F1的体积、长度均比F4小,F1的阻力偏大,可能是球首太小,不足以消去主船体产生的兴波强度。不同尾鳍在设计速度附近,F4A3比F4A1的阻力约小2-3%。整个试验过程中观察到,F4A3组合和F4A1组合在3站附近都有一个波谷,但F4A1组合波谷更明显。

表3 不同方案组合有效功率比较

由图1不同尾鳍特性剖面比较可知,在3站附近船体与尾鳍连接处,A3过渡相对缓和,可能对减小3站附近的波谷强度有利。另外,A1尾鳍横倾角为0°,并且尾鳍体积较肥,两个尾鳍间的距离较近,对水流可能会有一定的干扰。总之,从阻力试验可以看出:F4比F1明显好,A3也比A1好。最后选取首尾组合F4A3和F4A1进行自航和伴流试验。

从实船航速预报结果来看(如表4),当配以内旋桨、在设计吃水12 m时,F4A3组合航速可达19.54 kn,满足设计要求;而F4A1组合航速仅为19.23 kn,不能满足设计任务要求。

表4 不同尾鳍方案状态下预估的实船航速(内旋桨)

从轴向标称伴流等值线来看,见图7,两种组合高伴流区均出现在12点左右,峰值为0.6或0.7,但F4A3组合均匀性较好。首型F4与尾型A3相匹配明显有较佳的阻力与推进性能。将F4A3组合线型在国外SSPA水池进行模型验证试验,得出相同结论。最终将F4A3组合线型确定为目标船线型。

4 结 语

22万立方米大型LNG船双尾鳍线型,在尾鳍间距一定时,尾鳍形状的好坏对船舶性能影响较大。尾鳍采用向外倾斜的非对称型,通过改变切向伴流产生预旋流,有效减小了尾部水流分离和纵向涡,提高了伴流分布的均匀性,并配以内旋向的双螺旋桨,提高了推进效率。优选的前体与后体的有机结合,大大降低了本船的总阻力,提高了推进性能。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双尾鳍船尾部的伴流均匀性和伴流峰值,因尾悬体相当于悬臂梁,固定端的静弯矩较大,将对激振力形成较强的结构响应。

[1]W.B.V.Berlekom,Twin skeg afterbodies can save fuel oil[Z].SSPA Highlight N01-1984.

[2]劳国升等.秦申线浅吃水肥大船性能研究[C].中国造船论文集,1985.

[3]孟宪钦等.浅吃水肥大船线型试验研究[C].中国造船论文集,1985.

[4]张大有等.双尾鳍船型研究与发展分析[J].船舶工程,2006(6):58-62.

[5]宋家瑾等.浅吃水肥大型双尾鳍船流态试验研究[C].中国造船论文集,1985.

猜你喜欢
兴波尾鳍线型
可变面积仿生尾鳍设计及推力分析
船舶兴波运动的非线性现象算法研究与仿真
变化环境下考虑线型不确定性的水文设计值估算分析
湘潭高月塘大桥施工线型监控与合拢策略研究
基于Friendship的高速客船特征参数灵敏度分析
加权融合方法在船型开发中的应用
塘养建鲤背鳍、尾鳍和腹鳍指数的线性体重表征
摆幅对仿金枪鱼尾鳍推进性能的影响
AutoCAD中线型的开发定制技术
基于Rankine源和Kelvin源格林函数求解兴波阻力的复合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