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调督任合健脾利湿法针刺治疗脾虚型肥胖症临床观察

2011-06-07 06:27张桂波张倩东贵荣杨玲
上海针灸杂志 2011年6期
关键词:肥胖症脾虚健脾

张桂波,张倩,东贵荣,杨玲



通调督任合健脾利湿法针刺治疗脾虚型肥胖症临床观察

张桂波1,张倩1,东贵荣1,杨玲2

(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上海 200437;2.上海中医大学针灸推拿学院,上海 201203)

观察通调督任合健脾利湿法针刺治疗脾虚型肥胖症的临床疗效。选取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通调督任合健脾利湿)及对照组(传统健脾利湿)两组,分别于针刺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脾虚症状及体征、脾虚评分、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臀围、股围、脂肪系数等情况。两组治疗后的脾虚积分均有下降(<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通调督任合健脾利湿法针刺对于脾虚型肥胖症有显著疗效。

针刺;肥胖症;脾虚;通调督任

肥胖症是指因机体热量的摄入大于消耗,过剩的热量以脂肪形式储存体内,脂肪聚集过多而使体重过度增加的营养失衡性疾病。WTO组织已将肥胖症列为慢性疾病,并将肥胖症与艾滋病、吸毒、酗酒并列为世界性四大医学社会问题[1]。目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肥胖人数急剧上升。笔者运用通调督任合健脾利湿法针刺治疗脾虚型肥胖症,并与传统健脾利湿法针刺作对照,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自2009年6月1日至2009年12月1日求诊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门诊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自愿接受治疗的志愿者。采用完全随机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为通调督任合健脾利湿法针刺组,对照组为传统健脾利湿法针刺组。两组患者均为女性,治疗组平均年龄为(29±5)岁,对照组平均年龄为(30±7)岁;治疗组体重为(72.70±11.10)kg,对照组体重为(73.60±11.02)k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

1.2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全国第五届肥胖病研究学术会议标准[2]。

1.2.1 标准体重

[身高(cm)-100]×0.9=标准体重(kg)。若实测体重超过标准体重,但<20%者属超重;实测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30%,属于轻度肥胖;超过标准体重31%~50%,属于中度肥胖;超过标准体重50%以上者,属于重度肥胖。

1.2.2 体重指数(BMI)

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超过25~26为超重,27~30属于轻度肥胖,31~40属于中度肥胖,>40属重度肥胖。

1.2.3 腰髋比值(腰臀比值)

若腰髋比值>0.72时,可认为是肥胖。

1.2.4 肥胖度

肥胖度=(实测体重-标准体重)/标准体重×100%。

1.3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全国第五届肥胖病研究学术会议标准[2]。

1.3.1 脾虚症状

肥胖,浮肿,疲乏无力,肢体困重,尿少,纳差,腹满,脉沉细,舌质淡红,舌苔薄腻。诊断证候2~3项以上,舌、脉象基本符合者,即可诊断为该型。

1.3.2 脾虚评分

以量化的方式对脾虚症状、体征进行评分,并将治疗前和末次治疗时的评分进行对比。

1.4 纳入标准

①西医分型属单纯性肥胖;②年龄>18岁、且<65岁自愿接受治疗的患者;③治疗前1个月及治疗期间未采取其他减肥方法;④中医辨证属脾虚湿阻型。

1.5 排除标准

①继发性肥胖症患者;②治疗前1个月或现在正在使用药物等其他疗法的减肥者;③有严重心、脑血管等疾病者;④具有出血倾向等血液系统疾病者;⑤皮肤病及传染性疾病患者;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取关元、膻中、身柱、至阳、命门、中脘、气海、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丰隆穴。用规格为0.25 mm×40 mm一次性针灸针,其中膻中平刺,至阳、命门、身柱向下斜刺0.5~1寸,针用平补平泻,以酸麻胀痛为度,每次留针30 min。每星期3次,1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

2.2 对照组

取中脘、气海、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丰隆穴。常规操作,以酸麻胀痛为度,每次留针30 min。每星期3次,1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

2.3 注意事项

治疗期间,嘱患者饮食清淡少盐,少吃油炸食品及芒果、葡萄、巧克力等高糖分食物,每日坚持健康的作息时间,保持心情舒畅,并根据个人情况不同,进行个性化的指导。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患者脾虚症状、体征及脾虚评分。治疗前后患者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臀围、股围、脂肪系数。

3.2 疗效标准

表1 单纯性肥胖病疗效评定标准

注:体重下降以疗程结束时,体重下降数值占实际体重与标准体重差值的百分比计算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对治疗前后数据进行检验,疗效分析采用检验,以<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结果

3.4.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经检验,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说明治疗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详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3.4.2 两组观察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体重、体重指数、脂肪系数均明显下降,体重及体重指数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说明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但脂肪系数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体重、体重指数及脂肪系数差值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1)<0.05

两组患者治疗后腰围、臀围、股围均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说明治疗组降低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详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腰围、臀围、股围差值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1)<0.05

3.4.3 两组患者脾虚评分比较

治疗前治疗组脾虚评分与对照组比较,>0.05, 说明两组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脾虚评分均明显降低(均<0.01),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0.05)。详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脾虚评分比较 (±s,分)

注:组内与治疗前比较1)<0.01;与对照组比较2)<0.05

4 讨论

肥胖症属中医学“肥人”、“肉人”等范畴,肥胖者有身形肥胖、多脂、皮厚、运行缓慢等特点。其主要病机与痰、湿、瘀及气虚有关。主要病位在于脾、胃、肝、肾、三焦。其中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人体所必须的一切营养物质只有通过脾的运化,才能运送至五脏六腑。脾气受损,则使运化水谷、水液功能减退,导致水谷在体内停滞而产生湿、痰等病理产物,痰湿阻滞经脉导致血停成瘀,瘀痰互结体内而致肥胖。同时脾气亏虚亦会无力推动血液,血运不佳,瘀而生痰,痰湿中阻,从而形成肥胖。

通调督任法针刺多应用于神志及脊柱疾病[3-10],此次选取其与健脾利湿法合用治疗脾虚型肥胖症的理由有以下几点。首先,通调督任可使机体阴阳气血平衡。滑伯仁《十四经发挥》:“督之为言都也,行背部之中行,为阳脉之都纲。”《奇经八脉考》:“督脉起于会阴,循背而行于身之后,为阳脉之总督,故曰阳脉之海。”故督脉有督领全身阳气,统帅诸阳经之功用。任脉循行于腹面正中线,腹为阴,《奇经八脉考》:“任脉起于会阴,循腹而行于身前,为阴脉之承任,故曰阴脉之海。”故任脉有调节阴经气血之功能。督任二脉一源二岐,统领一身阴阳气血,通调督任可以调节人体脏腑及阴阳气血之平衡,使得机体阴阳平衡,脾胃等脏腑正常运作。其次,通调督任可间接疏通脾胃二经。《奇经八脉考》:“医书有任督二脉,人能通此二脉,百脉皆通。”因此通调督任可疏通脾胃两条经脉,调节脾虚症状。再次,督脉通过经络与肾相关。《奇经八脉考》:“督脉起于肾下胞中……督脉别络……入循膂络肾。”肾为先天之本,而脾为后天之本,调理督脉与健脾法同用可以起到同时调节先后天之本的共同功效。因而通调督任与健脾利湿合用比传统健脾利湿有着更好的疗效,更快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1] 武阳丰,周北凡,陶寿淇.我国中年人群超重率和肥胖率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3(1):11.

[2] 危北海,贾葆鹏.单纯性肥胖病的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8(5):317.

[3] 陈尚杰,朱芬,董佳鸣,等.调督补肾法治疗老年性失眠症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11):700-701.

[4] 曲姗姗,卢阳佳,黄泳,等.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机制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12):805-808.

[5] 潘建红,李平.通督调神针法治疗失眠症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6):350.

[6] 何亮,李平.通督调神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0例[J].山东中医杂志,2009,28(7):478-479.

[7] 商建军,胡玉玲.通督益肾针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北京中医,2007,26(7):430-431.

[8] 王晓明,潘玥,李平.通督调神法配合针刺夹脊穴治疗颈椎病体会[J].山东中医杂志,2008,27(12):823-824.

[9] 魏玉龙,刘天君.通督健脑针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10例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1(1):69-72.

[10] SU Kai.Research Advance on Enuresis with Hemirachischisis Treated by Regulating Governor Vessel[J]. J Acupunct Tuina Sci, 2007,5(6): 329-331.

Clinical Observations on Du-Ren Meridians-unblocking and Regulating plus Spleen-reinforcing and Dampness-removing Acupuncture for the Treatment of Spleen Deficiency-type Obesity

-1,1,-1,2.

1.,,200437,; 2.-,,201203,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Du-Ren meridians-unblocking and regulating plus spleen-reinforcing and dampness-removing acupuncture in treating spleen deficiency-type obesity.Sixty patients were enrolled and randomly allocated to a Du-Ren meridians-unblocking and regulating plus spleen-reinforcing and dampness-removing group and a conventional spleen-reinforcing and dampness-removing group. Spleen deficiency symptoms and signs, the spleen deficiency score, body weight, the body mass index, waist circumference, hip circumference, thigh circumference and the fat coefficient were examined in the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The spleen deficiency score decreased in both groups after treatment (<0.05) and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ween-group difference (<0.05). The total efficacy rate was 93.3%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86.7%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ween-group difference (<0.05).Du-Ren meridians-unblocking and regulating plus spleen-reinforcing and dampness-removing acupuncture has a marked therapeutic effect on spleen deficiency-type obesity.

Acupuncture; Obesity; Spleen deficiency; Unblocking and regulating Du and Ren meridians

1005-0957(2011)06-0374-03

R246.1

A

10.3969/j.issn.1005-0957.2011.06.374

2010-12-30

张桂波(1966 - ),女,副主任医师,博士,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病和脊柱病

猜你喜欢
肥胖症脾虚健脾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老年健脾操(四)
老年健脾操(三)
针灸推拿用于肥胖症治疗的作用探究
瘦成一道闪电先过“脾虚”这关
为什么那么多人“脾虚”
推拿结合热敏灸治疗脾虚湿滞型假性近视的临床疗效观察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28例
我国科学家发现导致肥胖症新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