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穴配合下合穴治疗腹泻型胃肠神经症疗效观察

2011-06-07 06:27赵桂君李岩鲍春龄
上海针灸杂志 2011年6期
关键词:头穴神经症胃肠

赵桂君,李岩,鲍春龄



头穴配合下合穴治疗腹泻型胃肠神经症疗效观察

赵桂君1,李岩1,鲍春龄2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针灸科,哈尔滨 150040;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 上海 200437)

探讨头穴配合下合穴治疗腹泻型胃肠神经症的临床疗效。选择70例腹泻型胃肠神经症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针刺组给以头穴配合下合穴针刺,对照组口服西药,采用目前国际公认的肠道症状尺度表BB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生活质量量表SF-36,观察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的疗效情况。针刺组治疗后SCL-90量表、量表SF-36分值改善较对照组显著,总有效率高。头穴配合下合穴治疗腹泻型胃肠神经症有效,其效果优于药物对症治疗。

腹泻;神经官能症,胃肠;针刺;头针;穴,下合

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心理因素已经成为重要的应激源,以致产生各种生理和心理上的问题,严重者可以导致诸多的功能障碍或损害。腹泻型胃肠神经症就是由高级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胃肠功能性障碍,主要表现为腹泻为主的胃肠运动与分泌功能紊乱,但在病理解剖方面往往无器质性病变。患者可因腹泻等躯体化症状而影响情绪,进而形成焦虑与抑郁的心理应激状态,后者可加重腹泻等症状而形成恶性循环,并多伴失眠、健忘、头痛、头晕等其他神经精神症状。治疗上没有特效药,且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以往诸多研究证实针刺对胃肠功能具有调整作用,但目前,对于针刺治疗腹泻型胃肠神经症的研究报道尚少[1],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方法评价针刺治疗腹泻型胃肠神经症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均为2008年至2010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就诊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针刺组、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采用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神经症中躯体形式障碍的诊断标准[2]。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诊断标准,年龄18~65岁;②患者以腹泻症状为主诉,但X线摄片、胃肠镜、超声及实验室检查等无任何器质性改变;③病程较长,一般均超过3个月以上;④无精神药物使用史,或停用精神药物2星期以上。

1.4 排除标准

①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精神病史者;②合并严重躯体疾病如器质性脑病、糖尿病者;③妊娠及哺乳者;④物质依赖者;⑤对口服药物过敏者。

2 治疗方法

2.1 针刺组

头穴取额中线、额旁2线。下合穴取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

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头部及四肢施术部位皮肤,皮肤常规消毒后,选取0.30 mm×50 mm毫针,头穴刺激区,双手夹持与头皮呈15°方向快速刺入帽状腱膜下,深度约为1.5寸,捻转速度为200转/min,持续捻转3 min;体穴采用直刺进针1~1.5寸,施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留针40 min。留针期间,嘱患者宁神守气,体会针感,避免干扰。每星期治疗6次,4星期为1个疗程。

2.2 对照组

根据患者情况,分别选用胃肠解痉剂匹维溴铵片(Pinaverium Bromide,得舒特,德国苏威制药公司),抗焦虑药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黛力新,丹麦H·Lundbeck公司生产),制酸药麦滋林,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治疗。根据病情调整用法用量,4星期为1个疗程。

3 治疗效果

3.1 评定量表

在治疗前、治疗后(4星期末)分别对入组患者进行肠道症状尺度表BBS[3]、症状自评量表SCL-90[4]和生活质量量表SF-36[5]评定,并记录数据。

肠道症状采用肠道症状尺度表[3](Bowel Symptom Scale,BSS)对腹痛程度、腹痛天数、腹胀情况、排便满意度、生活干扰程度进行评分。每个项目最高积分为100分,最低为0分,各项目总积分为500分;分数越高,病情越重。

症状自评量表SCL-90[4](Self-reporting Inven- tory),又名90项症状清单(SCL-90),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心理健康测试量表之一,是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精神障碍和心理疾病门诊检查量表。共90个自我评定项目,测验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等9个因子共90个自我评定项目。

生活质量量表SF-36[5]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信度、效度均好的评价生活质量的量表。它从生理机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一般健康状况GH、精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以及精神健康MH8个方面全面概括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3.2 疗效标准

依据BSS总积分评定[3]临床疗效,总积分为4级。Ⅰ级0~75分,为健康人;Ⅱ级76~175分,为轻度;Ⅲ级176~300分,为中度;Ⅳ级>300分,为重度。疗效评定分为显效、有效、无效3个级别。

显效 治疗后患者积分降低2个级别以上。

有效 治疗后患者积分降低1个级别以上。

无效 治疗后患者积分仍在同一级别或高于原级别水平。

3.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配对检验,利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3.4 结果

3.4.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果表明针刺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详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注:与对照组比较1)<0.05

3.4.2 两组治疗前后SCL-90分值比较

两组治疗前SCL-90分值比较,>0.05,表明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前后SCL-90分值比较,均<0.01,表明两组均能改善SCL-90评分,但针刺组改善更明显(<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SCL-90分值比较 (±s,分)

注:组内与治疗前比较1)<0.01;与对照组比较2)<0.05

3.4.3 两组治疗前后SF-36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SF-36评分比较,均<0.01,表明两组均能改善SF-36评分;在BP、VT改善方面针刺组优于对照组(<0.01)。详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SF-36得分比较 (±s,分)

注:组内与治疗前比较1)<0.01;与对照组比较2)<0.01

4 讨论

腹泻型胃肠神经症从临床症状看,属于中医学“脾胃病”范畴,分属于“大肠泻”、“泄泻”及“腹痛”等范畴。其发病多与情志因素有关,也可归为“郁证”范畴。病位以胃、大小肠为主,兼有心、肝、脾、肾等脏。其病因为素体脾胃虚弱,复为七情所伤,五脏气血阴阳不和,气机功能紊乱,心神失养,脑神不利。脾胃虚弱与脑神不利二者互为因果,治疗上应理脾胃与调神志二者兼顾。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又主神志。《素问·脉要精微论》:“头者,精明之府。”“脑为元神之府。”“百脉皆会于脑。”以此理论为依据,在头部取穴,目的在于调整脑部的经气;脑为髓海,头为诸阳之会,百神之所聚,通过手足阳明经及任督二脉与五脏六腑密切相关,故能安五脏,定神志。手足远端取穴意在疏通经气,使脑部经气充足、顺调。本研究从中医学整体观出发,充分认识心神与胃肠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把本病的治疗重点放在生命活动的功能调节上,追求“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内环境协调,重视个体与整体的有机结合,与本病的治疗要求相契合。

胃与大肠、小肠在生理功能上相互资助,在病理上三者也必然相互影响[6]。脾胃虚弱则脾失健运,胃失和降,复伤七情,致气滞血瘀,中焦受阻,气机不利,“六腑以通为用”,腑气不通则见腹胀、腹痛、腹泻。虽症状表现不同,但腑气不通是共同的特点,可异病同治[7]。胃、大肠、小肠的下合穴,分别为足三里、上巨虚和下巨虚,均属足阳明胃经,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和“合治内腑”的理论,运用胃肠下合穴治疗胃肠疾病以健脾和胃,疏调气机,振奋脾胃阳气,调动胃肠之经气。

现代研究表明[8],头穴区分布着丰富的神经血管,深层当大脑皮层相应功能区。针刺头穴可调整相应皮层功能区的功能。神庭(额中线起始部)有清神志、开关窍、镇静安神之效,对神经精神病变有显著疗效;头临泣(额旁2线起始部)为足少阳、太阳、阳维之会,亦有清头明目、安神定志之功,并对应主要情绪功能区——额叶。

近年越来越多的研究支持脑-肠相互作用这一概念,认为外部信息(如视觉、嗅觉等)或内部信息(如情感、思维)通过与其高级中枢的神经联系而具有影响胃肠感觉、动力、分泌的能力。心理社会因素、失眠、疼痛记忆、压力和其他生活因素在功能性胃肠病的症状学中有重要作用。中枢神经系统作为脑肠轴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在对应激产生反应或潜在情感障碍产生症状中都起着重要作用,精神心理因素在腹泻型胃肠神经症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对功能性胃肠道疾病的概念已从以单一疾病为基础的简单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综合模式转化[9,10],腹泻型胃肠神经症这种与情绪相关的疾病,如果只调整胃肠功能,而不重视神经精神的调理,往往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故本研究无论在针刺组还是药物对照组的治疗上,均将躯体化症状与神经精神症状作为该病的不同表现形式兼顾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

针刺和口服药物均能有效缓解症状,使SCL-90量表和大部分SF-36量表分值在治疗后显著改善,针刺干预总有效率优于口服药物(<0.05)。因此针刺治疗能对腹泻型胃肠神经症起促进和正性作用,并且简单、经济、安全。此疗法尤其对于内科、神经科门诊的胃肠神经症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但其远期效果、大宗资料观察及机理研究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探讨。

[1] LIU Hui-rong, YANG Yun, WU Huan-gan. Clinical Study on Acup- uncture in Treating 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 rome[J]. J Acupunct Tuina Sci, 2008,6(6):360-362.

[2]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S].第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1-95.

[3] Bensoussan A, Talley N J, Hing M,. Treatment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Chinese herbal medicine-A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J]. JAMA, 1998,280(18):1585-1589.

[4]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109-112.

[5] Ware JE. SF-36 Health survey: Manual and interpretation guide[M]. Boston: the Health Institute, New England Medical Center, 1993.

[6] 戈力,罗婷,梅国胜.下合穴临证运用心得[J].四川中医,2002,20 (5):74-75.

[7] 杨岑.下合穴的临床应用[J].吉林中医药,2006,26(11):50-51.

[8] 孙克兴,张海蒙.头针治疗小儿脑性瘫痪文献述评[J].上海针灸杂志,2004,23(8):38-41.

[9] 易智慧,欧阳钦.功能性胃肠病研究进展[J].四川医学,2005,26 (6):681-686.

[10] 厉有名.神经胃肠病学的研究现状[J].中华消化杂志,2004,24(2): 65.

Observations on the Efficacy of Scalp Points plus Lower He-sea Points in Treating Diarrhea-type Gastrointestinal Neurosis

-1,1,-2.

1.,,150040,; 2.,200437,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scalp points plus lower He-sea points in treating diarrhea-type gastrointestinal neurosis.Fifty patients with diarrhea-type gastrointestinal neurosis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to needling and control groups. The needling group received acupuncture at scalp points plus lower He-sea points and control group took Western drugs. After treatment, the therapeutic effect was evaluated using the internationally accepted the Bowel Symptom Scale (BSS), the Symptom Checklist 90 (SCL-90) and the SF-36 Quality of Life Scale in each group of patients.The SCL-90 score and the SF-36 score improved more markedly in the needling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total efficacy rate was high in the former.Acupuncture at scalp points plus lower He-sea points is effective in treating diarrhea-type gastrointestinal neurosis. Its effect is superior to that of expectant treatment with drugs.

Diarrhea; Neurosis, gastrointestinal; Acupuncture; Scalp acupuncture; Points, xiahe

1005-0957(2011)06-0377-03

R246.1

A

10.3969/j.issn.1005-0957.2011.06.377

2011-01-31

赵桂君(1974 - ),女,主治医师,硕士

猜你喜欢
头穴神经症胃肠
酸枣根汤治疗心脏神经症的临床观察
你的心情决定胃肠的健康
头穴丛刺干预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及脑组织含水量的影响∗
药膳调治胃肠型感冒
头穴丛刺对AD大鼠cAMP-PKAc-CREB及胆碱能的影响*
针刺头穴结合开音穴在脑卒中后失语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蒙药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临床观察
超声内镜在胃肠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
临床医学心血管内科的神经症的治疗研究
护理干预在无痛胃肠镜术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