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县柑橘、茶叶“三品一标”的现状与对策

2011-06-08 07:53徐宗雁
湖南农业科学 2011年18期
关键词:石门县三品一标石门

徐宗雁

(石门县农业局,湖南 石门 415300)

石门县地处湖南省西北部,澧水中游,是一个“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山区农业大县,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湿润气候区。由于北有湖南屋脊壶瓶山阻挡冷空气南下,南面又毗邻八百里洞庭湖,因此石门县具有气候温暖,四季分明,光热富足,降水充沛,无霜期长,多云雾湿润等宜橘、宜茶的气候特点。石门县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部亚热带、三峡山地栲类润楠林区,植被丰富,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和土壤条件优越,是国家农业部划定的鄂西湘西宽皮柑橘优势产业带、茶叶优势产业带,是著名的 “中国柑橘之乡”、“中国早熟蜜橘第一县”、“全国柑橘出口基地县”、“全国园艺产品(柑橘)出口示范区” 、“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禅之乡”,有“橘城”、“茶乡”之美誉。

1 石门柑橘、茶叶概貌

石门县自古植橘风盛,唐朝时期即有歌咏石门柑橘的文章称石门柑橘“品流第一”;明朝洪武年间石门成为江南著名的朱桔产区;清末民国时期,县境内三圣、维新、子良、太平、所街一带的柚子,南北镇金家河的柑子,雁池的红桔等已负盛名。1962年冬石门县城西郊方顶山建立“石门园艺示范场”,1963年冬栽植无核蜜橘苗木5 100株,面积为38.73 hm2。1968年秋石门县柑橘首次出口到加拿大,70年代石门柑橘种植面积达1 606.67 hm2,1986~1987年,全县柑橘种植面积达6 926.67 hm2。随后,石门柑橘产业迅速发展,到1999年种植面积为16 933.33 hm2;2010年种植面积为29 333.33 hm2,产柑橘40万吨/年,鲜果产值6亿元/年,综合产值8亿元/年。

石门县的茶叶种植历史悠久,据西晋时代的《荆州土地》记载:“武陵七县通出茶,最好”;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 “茶之出”一节中,详细记述了各地名茶的产地与优劣,其中就有“峡州上”这一地区,而峡州就是现今三峡一带地区,主要包括湖北宜昌、湖北五峰、湖南石门壶瓶山等地;宋代,对石门茶叶生产的记载更为明确,清嘉庆年间《湖南通志》中就有“澧洲石门牛牴山产茶,谓之牛牴”的记载,而“牛牴茶”自宋到明、清,一直列为贡茶;到清末,石门泰和合生产的“宜红茶”,高峰时期产量达300吨/年,全部通过汉口的英怡和商行销往英国、法国,被誉为“绅士茶”,享誉海内外。自1962年,东山峰设立茶林场以来,石门的茶叶生产得到全面发展。1980年,石门茶叶种植面积为2 000 hm2,产量达1 000吨/年;20世纪80年代,新扩茶园1 333.33 hm2;从2000年起,全县每年新扩茶园133.33 hm2以上;至2010年石门的茶叶种植面积达8 000 hm2,干茶产量为1万吨/年,产值达3.5亿元/年。

2 石门柑橘、茶叶“三品一标”发展的现状

“三品一标”是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总称。石门柑橘、茶叶“三品一标”工作在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各级部门特别是农业部门的努力,取得了长足发展,在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农产品质量提升、农村经济增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1 数量多,品质优

石门“三品一标”工作始于1994年,当年共有包括柑橘、茶叶、蔬菜、大米、马头羊等在内的25种农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经过多年地发展,至2011年5月,全县共有“三品”认证证书26个,其中有机食品柑橘2个,有机食品茶叶11个,绿色食品柑橘4个,无公害农产品柑橘4个,活鸡、活鸭、生猪、鸡肉、羊肉5个;“三品”认证产品57个,其中有机食品柑橘2个,有机食品茶叶42个,绿色食品柑橘4个,无公害农产品柑橘4个,活鸡、活鸭、生猪、鸡肉、羊肉5个;地理证明商标2个——石门柑橘和石门银峰;良好农业规范区4个,为三圣乡株木岗园艺场153.33 hm2橘园,新关镇五桂桥村100 hm2橘园,蒙泉梭金山186.67 hm2橘园,秀坪园艺场326.20 hm2橘园。2011年,还有1个茶叶产品已经申报绿色食品认证,石门柑橘、石门茶叶的地理标志也在申报当中。

目前,全县共有有机食品橘园140.54 hm2,有机食品茶园1 400 hm2,有机转换茶园2 333.33 hm2,绿色食品橘园2 540 hm2,良好农业规范区766.20 hm2,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柑橘8 000 hm2,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77 801.98 hm2(其中水果生产基地13 333.33 hm2、茶叶生产基地6 335.33 hm2、水稻生产基地21 333.33 hm2、玉米生产基地5 333.33 hm2、油菜生产基地21 333.33 hm2、红薯生产基地4 666.67 hm2、蔬菜生产基地5 333.33 hm2、大蒜生产基地133.33 hm2)。

2.2 销量大,效益好

2.2.1 提升了石门柑橘、茶叶的品牌化形象 2008年,石门柑橘成功注册“石门柑橘”地理证明商标;2010年,“石门柑橘”商标评为湖南省著名商标。袁哥柑橘专业合作社在山东淄博、内蒙赤峰、福建福州、广西玉林等建立了绿色食品石门柑橘的品牌直销店,亚辉柑橘专业合作社在山西大同开设了绿色食品 “石门柑橘”直销窗,东北、华北、西北、华南、华东等22个省(市、自治区)的1 300多个县级以上城市都有石门柑橘销售。除了满足国内市场外,石门生产的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柑橘还远销俄罗斯、加拿大、欧盟、东盟等国家和地区,柑橘出口量平均达到5万吨/年,贸易量占全国的20%左右,占湖南的75%,石门柑橘稳居全国蜜橘鲜果出口之首。

2003年,在中国茶叶学会举行的“中国湖南石门夹山茶文化研讨会”上,石门渫峰名茶公司生产的有机茶“石门银峰”由广州公正拍卖行进行现场公开拍卖,经过国内外20多家商家激烈角逐,最终被广东上茗轩茶叶公司以5.3万元的高价竞得100 g“石门银峰”,成为省内外、国内外竞拍茶价最高的名茶之一。2005年,“石门银峰”入选湖南十大名茶;2007年,石门茶叶成功注册“石门银峰”地理商标;2008年,“石门银峰”商标被评为“常德市知名商标”;2009年“石门银峰”商标被评为“湖南省著名商标”;2011年,浙江大学CARD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中国茶科所、中国茶叶网联合开展的“2011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石门银峰”品牌价值评定为5.32亿元。石门的有机茶战略推动石门茶叶品牌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渫峰名茶公司在上海西郊国际农展中心开设了连锁店,安溪茶业公司在深圳三岛茶叶市场开设了“石门银峰”加盟店,茗永翠、白云山、恒胜、添怡、桩巴龙、壶瓶山、针尖王、泰和合等茶叶企业联合组团参加上海、北京、深圳、长沙的茶叶博览会,集中展示、展销,不断开拓市场,销售网点迅速扩大,销售区域扩大到13个省(市),并出口到国外,品牌效应正逐渐凸显。

2.2.2 促进了石门柑橘、茶叶的产业化建设 “三品一标”认证的主体是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三品一标”的认证,使“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方式得以迅速发展。石门金湘源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5月,集果蔬采后商品化处理、冷藏鲜贮和国内外新鲜果蔬贸易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公司所属产品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和美国农业部有机食品认证,实施良好农业规范管理,产品出口到加拿大、英国、荷兰、比利时、俄罗斯及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年总营业额8000多万元,创利税300多万元,为社会创造就业岗位500多个。

壶瓶山茶业有限公司一期工程投入3 100多万元,2011年生产规模达到5 000吨,公司所属 “石门银峰”等产品通过了国家有机食品认证。

全县有柑橘专业合作组织31家,注册社员6 000多人,拥有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柑橘基地4 333.33 hm2,带动周边社员约30 000个。亚辉柑橘专业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社,袁哥、恒源柑橘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市级示范社,恒源合作社还被确定为全省十佳农民专业合作社。袁哥柑橘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袁国楼获得“湖南农业经纪十大风云人物”、“湖南省百佳经纪人”、“石门创业之星”。

全县有茶叶专业合作组织14家,注册社员1100多人。石门金仙阳茶叶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有社员289人,基地面积80 hm2,以茶叶的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为主,生产的“石门银峰”等5个茶叶产品于2010年10月获得了有机茶转换认证。

2.2.3 推进了石门柑橘、茶叶的标准化进程 2000年以来,石门县按照“三品一标”认证的要求,制修订了无公害食品柑橘、茶叶湖南省地方标准5个,即《无公害食品 石门柑橘》、《无公害食品 石门柑橘栽培技术操作规程》、《石门银峰茶》、《石门银峰茶栽培技术操作规程》、《石门银峰茶加工技术操作规程》。2011年又制订绿色食品柑橘、茶叶常德市农业技术规范8个,分别是《绿色食品 石门柑橘》、《绿色食品 石门柑橘栽培技术规范》、《宫川栽培技术规范》、《温州蜜柑采收及采后处理技术规范》、《石门银峰茶》、《石门银峰茶栽培技术规范》、《石门银峰茶加工技术规范》、《石门有机茶栽培技术规范》。这一系列标准对于石门县柑橘、茶叶的标准化生产意义重大。

2.2.4 保障了石门柑橘、茶叶的质量安全 自2003年开始,石门柑橘、茶叶的质量安全水平随着“三品一标”认证工作的逐年推进,呈稳步上升的趋势。从2007年开始,石门柑橘按照国家标准“GB/T8855-1988新鲜水果和蔬菜取样办法”、“GB/T8210-1987出口柑橘鲜果检验办法”及国家商检行业标准“SN/T1806-2006出境柑橘鲜果检疫规程”进行抽样,样品100%符合产品认证及目标市场的卫生安全要求。2010年,石门县农业局对柑橘、茶叶生产企业和批发市场进行了抽样检测,送检样品30个,农药残留合格率100%。

3 石门柑橘、茶叶“三品一标”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石门县虽然设立了绿色食品办公室,但基本上是挂靠机构,无专门人员具体负责。“三品一标”的认证和管理需要大量的精力和资金,特别是资金的缺乏,已经成了“三品一标”工作继续开展的重大阻力。为此,建议采取以下对策。

3.1 完善工作体系

发展“三品一标”,领导重视是前提,机构健全是保障。在食品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建立专门的绿色食品工作机构显得尤其重要,只有专门的班子和专门的经费,石门县柑橘、茶叶的“三品一标”工作才能有更大的突破,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才会进一步提高。

3.2 加强宣传培训

首先,要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宣传石门的柑橘、茶叶,使石门的绿色柑橘、有机茶卖出好名声、好价钱,获得较好的效益。其次,要发掘茶的历史文化,大力宣传“茶禅一味”,将石门打造成为中国茶文化之乡,也可修缮建于清光绪年间的“泰和合”茶号,修复百里茶马古道,发展壶瓶山旅游。最后,开展各种培训活动,普及石门柑橘、茶叶“三品一标”知识,广泛推动石门柑橘、茶叶的“三品一标”工作。

3.3 加大政策扶持

按湘政办发[2006]52号文《关于加快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意见》,增加“三品一标”的专项投入,重点解决“三品一标”认证以奖代投政策的落实。

3.4 实行目标管理

按照“柑橘发展绿色,茶叶突出有机”的工作思路,2011年规划新增“三品一标”认证10个,其中新增柑橘绿色食品1个,茶叶绿色食品1个,有机食品1个,地理标识2个,其他无公害农产品6个。为了使其顺利进行,石门县农业部门对各认证单位的申报进行具体指导。

3.5 强化质量管理

要开展各项监管活动,把好质量关,及时进行产品抽检和标志使用检查。健全质量安全追溯机制,大力推进产地编码、生产档案、产品编码、包装标识的制度。

[1] 肖轻云. 石门县柑橘标准化发展现状与后续规划[J].湖南农业科学,2010,(11):18-20.

[2] 马进福,许爱国. “石门银峰”香世博“茶禅之乡”誉中华[J]. 湖南农业科学,2010,(11):8-10.

[3] 施兆鹏,刘仲华. 湖南十大名茶[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石门县三品一标石门
石门二十四景
石门县壶瓶山镇人民政府
提高石门县北站运输能力措施探讨
汉中石门十三品
石门茶产业简介
福州“三品一标”建设收获理想成绩单
井研县“三品一标”农产品发展现状及对策
全国“三品一标”工作会议在宁波召开
天下第一道秦直道:石门关遗迹
“三品一标”助力品牌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