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北方萨满面具的分类

2011-06-08 07:13宋思扬
青年文学家 2011年2期
关键词:民间信仰萨满教面具

宋思扬

摘 要:萨满教是一种原始的多神教,从萨满面具演变过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人类童年时代心灵发展的轨迹;它显示出来粗犷古拙的原始文化形态特征,反映古人类深富稚趣的美妙理想和高超的艺术智慧;反映了我国北方人类祖先对世界的认知过程,揭示了他们的迷惘和希冀。因此,萨满面具的存在具有相当重要的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

关键词:萨满教 面具 民间信仰 萨满祝赞

中国北方是萨满教重要发源地之一。萨满教是人类童贞期的原始宗教,发轫于远古,是极珍贵的人类历史文化“活化石”。萨满产生,是与原始社会氏族时期人类生存繁衍的需要和生产力发展水平极端低下相适应的。萨满教原始信仰,主要是对万物有灵的原始多神崇拜观念的高扬,包括自然崇拜、图腾崇拜以及祖先英雄崇拜最为突出。萨满教为北方人类创造并留传下来最辉煌的原始面具艺术瑰宝,为世界所敬慕。

一、北方面具形态,从其形制与功能特征上鉴别,大致可分为民间信仰面具和萨满祝赞面具。

北方诸民族向有能歌善舞的乐观性格,甚至在民间广泛流行的多种舞蹈形式中,亦揉入欢腾热烈的面具舞,使北方面具文化倍增风韵。

(一)民间信仰面具,具体讲是指在本民族萨满的指导或授意下,氏族成员自制的某种信仰目的的面具,其特点不同于萨满祝赞面具。因它多由氏族的成员自行绘制,不像萨满所沿用的面具那么神圣,供奉和戴用比较自如,主要以娱乐和舞蹈为主要功能。在原始多神崇拜和灵魂不死等萨满教信仰观念世代濡染和影响下,在北方民俗生活中赋予面具式形态以特殊而神秘的传统氛围,认为凡戴上假面,或者是饰面、涂面、纹面等异态,均视为非寻常行为,而是具有某种宗教意味和某种企愿与禁忌行为的神圣之举,象征无言的警示、声明和令外界注目的作用,也是同神灵世界最好相通的徽记和标识。《魏书》云:“男子猪犬皮裘,头插虎豹尾”。《东北边防辑要》载:“奇雅喀喇,其人黥面”。《东海沉冤录》载:“东海林中人酿椴槐花粉与紫兰胶涂面惑邪”。《两世罕王传》载:“绥芬尼曼查病膏者,族亲制桦皮面盖其脸,避山躲患。”

(二)萨满祝赞面具,是指有些民族萨满在特殊盛典、收徒、授业、祛病、喜庆等活动中破例使用的神祗面具。它在北方诸民族原始宗教萨满教信仰中,历史悠久,遗存众多。在北方面具文化遗存中,占有重要地位。从国内外考察证实,多数民族萨满面具均为师传或神授,并非随萨满所愿任意增削.因而倍显神圣性与神秘性。萨满面具由萨满珍存,在萨满准许下族人可以戴用祛病,然后还给萨满。萨满死后,面具多数焚烧,也有传给承继萨满的。原始宗教萨满教属于原始社会时期原始人类生产力极端落后、思维观念简单幼稚状态下的宗教现象,其真正涵义恰恰反映了原始人类的朴素理想和祈愿。萨满祝赞面具很大程度具有理想主义的演绎色彩。所以,在各族萨满与族人祭祀时,有许多欢快而和谐的共舞合唱场面,娱神娱人。萨满面具便具有活泼轻快的性质,为族众拥戴。各族因生产生活不同,取材各有特点。其用材要比民间流传面具更广泛神秘,多以兽骨、鱼骨、龟板、木、石、羽、革、花草等制做,色调奇特,形态怪异,雕镂亦甚讲究。萨满面具亦有悬式起避邪和景仰功效的。

二、在现有资料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加强比较研究,对北方萨满面具文化内涵有了较深层认识:

(一)萨满面具形态,是北方从事渔猎经济生产的祖先们,在同漠北广袤寒域生存竞争中,为最初获得生活资料,而创造的各种隐蔽头面的自卫用具。同时,远古人类在生产力极度低下、无力抗争强大自然力生存压力的窘境下,在恐惧与企冀中创造和产生了无数幻念中的超自然力的神,随着思维观念的发展,形成繁琐的偶像祭礼。于是在萨满教文化中,保留和遗存下来大量偶体崇拜造型实物,北方诸民族传承下来众多假面造型,便是这种原始观念的典型遗存物。

(二)萨满面具,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随着生产规模和思维观念的发展,萨满面具的形态越来越丰富,假面造型工艺也越来越精巧,宇宙中千姿百态的生物与幻灭精灵形体、创世神话中男女英雄神祗,被其栩栩若生的雕塑出来。

(三)萨满面具富有象征性、夸张性、拟态性、幻化性,是原始人类生存理念的典型观念结晶,是原始人类生存与意志的符号。因此,具有永恒的人文学价值和不朽的原始美学魅力。萨满面具形态从原始观念与功能方面的科学分类,可分为:祖先神祗面具、辅助神灵面具、各种精灵面具、追魂面具、主神及驱魔面具,等。

(四)解放后,在“左”的观念影响下,深涵有原始文化内蕴的萨满面具文化被视为“迷信之尤”,已日益难寻,使萨满面具更成为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珍品。

(五)在萨满观念长期濡染熏陶下,一些民族民间娱乐舞蹈面具,相对被流传、保留下来,间接地反映萨满面具某些文化痕迹与特征。如,满族玛虎戏面具遗存,其文化内涵不仅历史悠远,而且保留众多满族先民创世神话《天宫大战》中的三百女神形態,弥足珍贵。它虽属于满族一些姓氏,家传的民间面具舞蹈内容,但与萨满教观念与影响,紧密相关。它的传承、祭规和某些面具形态,基本上是萨满观念的神祗。在萨满面具研究中,亦应属于萨满面具后世演进中在民间的嬗变和发展。

萨满教面具文化,是萨满教宏大原始艺术圣殿中一璀璨夺目的文化遗产,早已引起世界人文学者的瞩目。在世界原始文化艺术研究中,包括萨满教神器及萨满假面等原始造型艺术正日益成为一门原始造型艺术分支学科而享誉世界。北方萨满面具研究,因其在原始文化学、原始形态学、原始美学等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已成为国内外原始萨满教学研究中,一支日趋独立的原始文化分支学科,占有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王松林:远去的文明:中国萨满文化艺术——中国世界遗产推介丛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

[2]王松林:中国满族面具艺术,辽宁民族出版社,2002

[3]李宏复:萨满造型艺术,民族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民间信仰萨满教面具
我们摘下面具吧
酷酷的面具
面具
萨满教研究概述
关于麻扎文化形式的研究综述
基于问卷调查的民族高校大学生民间信仰问题调查分析
面具中的鱼
清宫信仰与盛京宫殿
探析民间信仰作用下的社区公共生活
仡佬族民俗体育文化的历史溯源及民间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