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成本控制前移的探讨

2011-06-09 01:19杨林李建文安海蓉李昕齐新红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医院管理论坛 2011年12期
关键词:现值回报率现金

杨林 李建文 安海蓉 李昕 齐新红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目前,多数医院在运营管理过程中对医用设备的成本控制方法,主要是按购置设备的原值进行折旧,由购置科室承担折旧成本,并将成本指标纳入科室绩效考核体系中,作为控制科室成本的手段。这种方法是一种事后成本控制方法,即一旦设备购买后,设备成本已形成既成事实,成本控制只能作为被动的工作,加之有些科室在购置设备前调研论证不充分,新设备使用不久就闲置,造成了很大浪费。为此有必要探索更科学、更合理的设备成本控制方法。将设备成本控制前移,在购置前对投资大型医疗设备经济效益进行可行性分析,购买后追踪监测使用中设备的运行情况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办法。下面以我院采购全自动尿干化学分析仪为例进行分析。

资料与方法

基本资料 全自动尿干化学分析仪总投资22.5万元,年折旧率为20%,日预计检查150人次,年预计工作日数365天,每人次收费10元,每人次耗材费用3.1元,工作人员2人年工资福利145713.60元,设备使用年限5年。

方法 采用静态投资分析法和动态投资分析法在设备购置前进行设备采购可行性分析;设备购置后进行成本效益分析,采用效益-成本比对法(BCR)进行分析[1],即BCR=B/C,B为所有效益现值,C为所有成本现值,BCR>1表示赢利,BCR<1表示亏本。资料用EXCEL和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与分析

静态投资分析 静态分析法是在分析时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格。

第一,投资回收期法:回收期是指设备投入使用后,以每年取得的净收益来回收初始投资所需的时间,投资回收期越短,资金回收的速度越快,投资的风险越小。

投资回收期=原始投资额/年现金净流量=225000/187061.4=1.2(年)

年现金净流量=年现金流入量-年现金流出量=547500-360438.6=18 7061.4(元)

年现金流入量=每人次收费×每日检查量×年工作日数=10×150×365=547500(元)

年现金流出量=每人次耗材费用×每日检查量×年工作日数+年折旧额+工作人员年收入总额=3.1×150×365+225000×20%+145713.60=360438.6 (元)

第二,平均投资回报率:是反映设备投资年现金净流量与原始投资额的百分比。比率越高,回收投资的速度越快。

平均投资回报率=年现金净流量/原始投资额×100%=187061.4/225000×100%=83.14%

综合以上两种分析可知,该设备使用期为5年,投资回收期不到2年,平均投资回报率为83.14%,说明该设备投资方案可行。

动态投资分析 动态分析法是在分析时充分考虑投资的时间价值[2]。

第一,净现值分析法:是指按设定折现率计算的设备投资现金流入量的现值与现金流出量的现值之间的差额。若净现值> 0,表示该设备投资项目的回报率大于预定的贴现率,即方案可行;若净现值< 0,表示该设备投资项目的回报率小于预定的贴现率,即项目的方案不可行。

由于该项目一次性全部投入,建设期为零,每年现金净流量相等,运行后的现金净流量表现为普通年金形式(假定贴现率即社会平均利润率为10%,使用年限为5年)。

净现值=平均年现金流量×N年以设定贴现率贴现的年金现值系-原始投资值=187061.4×3.6959-225000=466360.2(元)

第二,内含回报率法[3]:是指使未来报酬总现值刚好等于原始投资额时的折现率。它动态地反映投资实际可望达到的回报率,是长期投资预测经常用的指标。

年金现值系数(C)=原始投资/平均现金净流量

内含回报率R 的年金现值系数

C=225000/187061.4=1.2028

查5年期1元年金值系数表:

R1=78%,C1=1.2103; R2=79%,C2=1.1969

该方案本身的内含回报率

R=R1+(C1-C)/(C1-C2)×(R2-R1)=78%+(1.2103-1.2028)/(1.2103-1.1 969)×(79%-78%)=78.56%

该设备投资项目的内涵回报率大于预定的贴现率10%,因而方案是可行的。

项目保本分析和经营安全程度分析第一,投资项目年固定费用=年折旧额+年人员工资福利等费用=225000×20%+145713.60=190713.6(元)

年保本业务量=年固定费用/(每人次收费-每人次耗材费用)=190713.6/(10-3.1)=27640(人次)

第二,安全边际业务量=年预计业务量-年保本业务量=150×365-27640=27110(人次)

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业务量/年预计业务量×100%=27110/(150×365)×100%=49.52%

根据企业经营安全性检验标准,安全边际率是≤10%时,安全程度为危险;10%~20%为值得注意;20%~30%为较安全;30%~40%为安全;40%以上为很安全。该方案年保本业务量小于年预计业务量,安全边际率为49.52%,处于很安全的范围内,因此该投资方案是可行的也是很安全的。

设备使用过程中的经济效益分析 设备在经过投资可行性和投资安全性分析后,可以购买。接下来对购买后的设备进行追踪监测。

设备的运作成本[4]是技术装备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的总和。成本内容包括:设备折旧费:按照卫生部统一的医疗设备折旧方案进行折旧;场地费:包括为该台设备(或该组设备)所必需的机房和办公用房的总费用,场地费=房屋面积×房价;维修费:包含材料费和维修人员工时费;消耗品费:如胶片、试剂、纸张、耦合剂等必需的消耗费用;水电气费:指为该医疗服务项目所必需的所有主、辅设备以及办公照明而消耗的电、水、氧气或蒸汽的总费用。工时费:指该医疗服务项目所必需的所有工作人员的工资、奖金和补贴的总和;间接成本费:指医院行政、后勤等折算分摊下去的费用。该设备的运作成本,见图1-1,直接成本费占较大比例63.95%,直接成本费中消耗品费比例最高,占50.59%,其次是工时费占28.82%(图1-2)。间接成本费中管理费占98.70%,比例较高(图1-3)。

图1-1 设备的运作成本构成

图1-2 直接成本费构成

图1-3 间接成本费构成

图2 该设备月成本效益情况

成本效益分析 从图2中可以看出,设备在购买后的11个月中,BCR仅有3个月略低于1,其余几个月均大于或等于1;而且从11个月的总体情况看,BCR也大于1,因此该设备在运作过程中为赢利。

讨论

设备购置前就应有成本控制意识做好设备购置的科学论证,对医疗设备,特别是大型医疗设备的配置应该进行充分的购置前的可行性论证。在设备购置前的论证分析过程中,主要结合医院及申请科室的实际情况,从人力、物力及财力多方面考虑,分析论证购置设备的可行性及必要性。同时,也可针对多种设备购置方案的选择,采用安全边际率、现金流量法、投资回收期法等方法对设备购置的可行性及购置方案的比选进行分析论证,为设备购置论证小组提供参考意见。同时通过对全自动尿干化学分析仪购置前的可行性论证,说明在进购大型设备之前,必须经过充分论证,包括静态投资分析和动态投资分析,对预期效益好、回收成本快的设备,可进行投资;对预期效益差或不确定的医疗设备,就应选择其他方式投资或不投资。成本管理不仅应在设备投入使用后进行,在设备安装时就应有控制成本的意识。

设备购置后应继续跟踪监测 通过对全自动尿干化学分析仪进行成本核算及效益分析,可以看出大型设备购入后,使用管理就成为效益好坏的关键。在年直接成本中的消耗品费和工时费占有较大比重,其次是设备折旧费和维修费,在年间接成本中的管理费占有较大比重。说明在不影响服务的前提下应通过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单位成本,同时还要降低运行成本,控制不必要的支出和浪费,加强仪器维修保养,延长仪器的使用年限。直接成本中工时费所占的比例较大,如果要降低成本费用应对使用人员进行培训,使其熟练掌握设备技术性能,操作常规和日常保养知识,减少人为损坏,提高设备使用率。

成本控制中应注意的问题 由设备使用科室定期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以判断其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医院职能部门应给大型设备使用科室一定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尽可能地提高设备使用率,加速成本回收,早日进入赢利期[5]。总之,加强大型设备的使用、维修和管理人才队伍的培养是提高设备效益的根本保证。

1 涂玲,史庆辉,霍刚,等.成本效益分析是医院设备管理的重要手段[J].医疗装备,2001,14(7):16-17

2 王忠明,张兵,马忠,等.百万元以上大型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分析研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2):77

3 池文瑛.内含回报率法在医院大型项目投资决策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2003,23(10):45-46

4 李应宗.谈医疗设备的成本管理[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1,17(4):224

5 钱治淮,贾彦.医疗设备的费用管理与效益评估[J].中国医院管理,2000,20(9):45-46

猜你喜欢
现值回报率现金
被饭店套牢
被饭店套牢
被现金券套牢
企业计提坏账准备若干问题的思考
众筹筑屋建设规划方案的优化
股票内在价值的Excel模型设计
哪些电影赔了钱
林木类消耗性生物资产混合会计计量模式探析
反思教育回报率:普通教育还是职业教育
谁窃走了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