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重庆市“十二五”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思考

2011-06-21 06:25王华平重庆市畜牧技术推广总站书记副站长
中国畜牧业 2011年20期
关键词:十二五畜产品畜牧业

文│王华平(重庆市畜牧技术推广总站书记、副站长)

应科学谋划重庆市“十二五”现代畜牧业发展,统筹考虑优势资源和发展要件,实施重点探索与突破,推进重庆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设。

重庆是一个大城市与大农村、大库区与大山区并存,城乡二元结构异常突出、区域差异十分明显的特殊直辖市,畜牧业作为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保障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城乡统筹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通过笔者对重庆市畜牧业发展现有基础、面临机遇和挑战的分析,提出对重庆市“十二五”畜牧业发展的思考,以期引起同行探讨与交流,共同为促进我国现代畜牧业发展献计出力。

一、“十一五”期间,畜牧业得到持续发展

“十一五”期间,重庆市加快推进畜牧业现代化进程,启动了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设和“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养殖方式转变加快,动物疫病有效防控,实现了主要畜产品基本自给,其中猪肉自给有余,牛羊兔肉、禽和蛋类产品自给率提高。据统计,2010年,全市出栏生猪2010.5万头、肉牛49.1万头、山羊191.3万只、家禽19674.2万只、兔3200.5万只,分别比2006年增长16.0%、41.1%、50.3%、59.6%和71.5%。2010年全市实现肉、蛋、奶、蜂蜜产量192.5万吨、37.2万吨、8万吨、1.2万吨,分别比2006年增长了27.1%、22.8%、3.5%和92.8%;工业饲料产量173.6万吨,比2006年增长15.7%;畜牧业总产值326.6亿元,比2006年增长59.9%,占农业总产值的32%。“十一五”的持续发展为“十二五”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进入新阶段,面临难得发展机遇和挑战

从国际方面看,我国已进入后WTO时代,贸易政策与规则将全面与国际接轨。当前,我国农业成就世界瞩目,现在粮、肉、蛋、鱼产量都居世界第一,世界近45%的猪肉产自我国,但畜牧企业仍是对外贸易弱者,肉类出口仅占总产量的1.4%,潜力仍没有发挥。

从国内政策背景看,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保障畜产品市场有效供给,这为“十二五”畜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迎来了重要发展机遇。

1.发展机遇向好。主要是政策环境持续向好,消费需求持续增长,资源要素相对集中,重庆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

2.面临挑战增加。主要是保障畜产品市场供给矛盾突出,生产方式落后导致综合生产能力不高,资源和市场对现代畜牧业发展约束加剧,疫病和质量安全事件对生产冲击越加突出,自我发展能力不强与投入不足成为新的瓶颈,畜禽规模养殖污染治理与环境保护任务更加艰巨。

三、对重庆市“十二五”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思考

1.确立发展思路。应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动力,企业为主体,进一步调整优化区域布局和产品结构,创新现代经营管理体制机制,突出养防并重理念,走品牌化发展、名牌化引领、产业化经营道路,围绕一条主线、实现两个转变、发展三大产业、完善七大体系的“1237”工程建设,即以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设为主线,加快畜牧业养殖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发展生猪、草食牲畜、禽蜂三大产业,加快建立和完善畜禽良种繁育、饲草饲料生产、动物疫病防控、产业化经营、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科技创新推广、信息化服务七大体系,保障主要畜产品有效供给,确保饲料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和促进农民增加收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贡献。

2.明确主要任务。一是应把保障畜产品市场有效供给作为第一要务。重庆是大城市与大农村并存的直辖市,有条件在农村生产畜产品保障城市供给,随着散养农户大幅下降、主城8区和城市周边逐步退出养殖业,应加强主城畜产品保供基地建设。“十二五”期间,应以保护规模养殖场户的积极性为重点,加快建立畜牧业各环节利益联结机制,确保生产稳定和市场供给。以生猪调出大县和优势区县为重点,推进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户加快发展为手段,确保生猪生产总量保持稳定增长;持续推进“两翼”林下养殖和禽蜂特色产业发展,确保以鸡蛋为主的蛋产品和兔肉基本自给;继续调整畜牧业结构,加快草食畜牧业发展,提高牛羊肉及牛奶的自给率。

二是应把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主要任务。应加快健全完善标准体系,大力推进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建立健全动物疫病和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加强养殖环节管理,强化疫病防控和投入品监管;健全完善检验检测体系,提高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能力。

三是应发挥好畜牧业对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加快循环农业发展,实施种养结合、农牧结合发展模式,推广粪污治理先进工艺和适用技术,实现粪污减量化排放、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切实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四是切实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应深入推进重庆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设,大力实施“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加快建立现代畜牧产业体系,提高畜牧业在农业产业中的比重,促进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3.确定发展目标。到2015年,应以实施畜牧业示范区 “1135”工程为主线,即建成一个全国畜产品信息物流中心;建设一批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保供基地;建成以生猪为主的畜禽良种供种、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畜产品质量安全三大高地;有效破解制约现代畜牧业发展的五大难题,使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基本建成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实现猪肉、禽肉、兔肉和蛋类产品基本自给,牛羊肉及牛奶自给率比2010年提高20个百分点。到“十二五”期末,全市出栏生猪应稳定在2300万头左右,出栏肉牛、山羊、肉兔、家禽分别达到80万头、400万只、4000万只、3.5亿只以上,存栏奶牛、毛兔分别达到5万头、300万只以上,保有蜜蜂70万群以上;肉、蛋、奶、蜂产品总产量分别达到240万吨、55万吨、18万吨和5万吨;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达70%。

4.谋划战略重点。应科学谋划重庆市“十二五”现代畜牧业发展,必须统筹考虑优势资源和发展要件,实施重点探索与突破,推进重庆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设,应把握好以下战略重点。

一是转变生产方式,大力推进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是农区现代畜牧业的发展重点。科学合理规划布局,调整优化区域布局和畜种结构,增强发展活力,推行种养结合、生态循环、适度规模养殖;提高圈舍等设施建设质量,提升养殖各环节机械化、自动化装备水平;大力推行畜禽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畜禽标准化生产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关键技术培训与指导;高度重视畜禽养殖粪污的减量化处置、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因地制宜推广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模式,建设环境友好型畜牧业,养殖规模大、集中地区养殖场户且耕地较少的地区,应采取工业化处理工艺生产有机肥或达标排放。

二是转变组织方式,切实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应培育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生产经营水平高的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以现代化的大型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带动现代畜牧业快速发展。建立健全畜牧业产业链内部的民主管理制度、价格保护制度、利润分配制度和风险分担制度,推动建立民主、公平、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保障养殖场户的利益,稳定生产、保障供给,大力发展生产型、服务型、营销型和综合型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提升畜牧业组织化水平。

三是转变调控方式,建立畜牧业监测预警机制。建立高效率、快节奏的生产和市场监测系统,健全监测工作各项管理制度,强化生产和市场形势研究,完善信息发布服务和预警机制,引导养殖场户合理安排生产,防范市场风险;应完善和落实好生产调控预案,努力保护好畜禽基础生产能力;通过必要的政策手段应对市场的周期性波动,更好的稳定生产,确保市场有效供应,保障养殖农民的合理收益。

四是转变管理方式,构建和完善公共监管机制。加快健全和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基层人员配备,提升重大动物疫病综合防控能力。坚持全程监管原则,全面实施畜产品、畜牧业投入品和畜牧业生态环境的制度化监测,全面实施畜禽免疫标识制度和牲畜信息档案制度,完善畜产品质量监控和追溯机制,确保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应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快速响应突发事件,避免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给畜牧业带来严重冲击。

五是转变服务方式,强化科技支撑和行业保护。加强生产服务,普及主推品种和节本增效、提高质量和效益的适用技术,加强生产技术培训,引导养殖场户实行良种良法配套。加强市场服务,严格检验检疫,优化市场环境。加强科技服务,着力强化畜禽品种选育和改良,大力开展畜牧业先进技术攻关和集成,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努力构建公益性的畜牧技术推广部门为主导,科研机构为龙头,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和合作组织、民营科研机构和企业技术队伍等广泛参与的一主多元的新型畜牧业科技研发、转化和推广体系。加强救助服务,继续完善和规范重大动物疫情处置的损失补偿制度,尽量减少动物疫病对养殖场户造成的经济损失;加大对畜牧业保险等方面的补贴投入,切实增强畜牧业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

5.把握发展重点。一是应稳量提质发展生猪支柱产业。重庆市是全国六个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建设之一,生猪产业是传统优势产业,目前占畜牧业的68%左右,在生猪基地建设、屠宰加工、科研及市场开拓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因此,应把国家布局的26个生猪优势区县作为重点扶持发展,相对集中精力,加快转变养殖方式,以建成全国生猪优势产区为目标,以推行种植业与养殖业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场户、提高组织化程度、实施品牌化引领、产业化经营为手段,促进生猪支柱产业成熟度的提高。

二是应加快发展草食牲畜优势产业。重庆市地处三峡库区,发展草食畜牧业能实现生态建设与畜牧经济双赢,同时有国家布局的3个肉牛优势基地县、4个山羊优势基地县,因此,应把草食畜牧业作为优势产业扶持发展,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把具有一定基础和资源优势的区县作为优势产业大县进行重点扶持,提高草食牲畜产品的自给率。

三是应坚持把禽蜂作为特色产业扶持发展。把具有基础和资源优势的区县作为禽蜂特色产业大县扶持发展,逐步提高禽蜂产品的本地市场占有份额,改变禽蜂产品调进的历史,实现禽蜂产品基本自给。

四是应把饲料饲草作为畜牧配套产业扶持发展。应鼓励以现有实力较强的饲料企业为龙头,兼并弱小企业,组建产业集团,壮大行业能力。应加强传统青贮等特色饲料资源开发利用,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进程;大力开展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建立人工草场和饲草饲料基地,广辟饲料来源,保障畜牧业发展。

猜你喜欢
十二五畜产品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畜产品价格多数上涨
2016年12月畜产品进出口统计表
2016年10月畜产品进出口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