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阳区引种沙地饲料桑试验成效显著

2011-06-21 06:25任榆田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草原工作站
中国畜牧业 2011年21期
关键词:榆阳区旱地种苗

文│任榆田(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草原工作站)

加强草原建设,积极引进推广优质高产牧草新品种,促进草畜平衡,是当前乃至今后榆阳区草原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实践证明,利用饲料桑改良草场,是发展草原畜牧业一种很好的方法,有待进一步推广应用。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引入推广多年的优良牧草品种沙打旺、草木樨、紫花苜蓿等,由于多年种植,重茬严重,品种严重退化,生产性能指标逐年急剧下降,已不能满足该区草原畜牧业发展对饲草需求。针对饲料桑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点,榆阳区2010年引种饲料桑分别在不同地点试验种植。

一、引种的意义

1.抗风沙性强。饲料桑根系发达,抗沙埋能力强。饲料桑的根系为强呼吸根系,在透气、湿润的土壤环境中活力会更加旺盛,因此,它的抗沙埋性能极强。

2.寿命长。休眠芽和潜伏芽的存在使其能保持长久的生命力,种植1次可连续收获50年以上。

3.适应性强,其成活率高。饲料桑在旱地造林,深栽比浅栽造林成活率高,因此,饲料桑也是一种沙地种植的首选植物。

4.耐刈割,萌发力极强。在每年6~9月四个月雨热同步期,平茬刈割的饲料桑茎部经过大约25~30天时间,再生株高可达60厘米,半湿润地区可达80厘米,每天的平均生长量可超过2厘米。

5.饲料桑产量高。饲料桑的产量随栽植密度、管理水平的高低及土壤气候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土壤肥沃、沙性、灌溉良好的地区,当年单株鲜重可达1.5千克,干重0.5千克。无灌溉条件的沙漠区第一年可产鲜草料500千克/亩,第2年可达1500千克/亩,产量逐年上升,三年后稳定在4500千克/亩左右。

6.饲料桑营养价值高。桑叶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酸、纤维素,以及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元素,作为饲料对动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研究发现桑叶除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及维生素外,还含有许多特殊功效的天然活性物质成分,对畜禽具有免疫保健作用,能够防止禽流感的发生,提高畜禽的抗病能力,有利于畜禽保持健康快速的生长。

7.饲料桑适口性好、消化率高。加工利用桑叶和嫩茎用作家畜饲料,最简单、最适用、成本最低的方法是直接刈割鲜食,也可以将干桑叶和嫩茎直接饲喂,还可以将其晒干、粉碎与其他饲料配合使用。据此,笔者认为,若引种试验获得成功,则可大大缓解该区畜草矛盾,提高该区草地的生态服务功能。

二、引入地的自然条件

2010年,引进饲料桑的试验地为榆阳区补浪河乡点连素村、巴拉素镇白城台村、小壕兔乡公合村、孟家湾乡马大滩村。每村分别在水地种植2亩,旱地种植2亩试验。2011年,分别在补浪河史不扣村、巴拉素镇元大滩村、三场村、马家兔村等引种50亩,引种乡村均属风沙草滩地区,地质地貌特点为:引种试验地位于毛乌素沙地南缘,榆溪河中上游,整个地势北高南低,海拔870~1400米。气候条件为内陆干草原自然地理带,属寒温带半干旱季风区,气候寒温、雨量稀少、日照充足、四季分明。

三、引种的过程及栽培方法

1.品种来源。本地所引入的饲料桑属沙地桑品种,从北京圣树公司引入。植株高度为30~60厘米。

2.栽培规程。

(1)地面处理。水地实施翻耕平整起沟,沟距为60厘米,沟深为20厘米,荒地实行防风固沙处理,栽植障蔽。

(2)种苗处理。用90%的黄土加10%的农家肥混合均匀,并加水稀释成黏稠糊状,蘸粘于根系。

(3)栽培方法。补浪河乡点连素村、小壕兔乡公合村的具体栽培方法是:株距为40厘米,行距为60厘米,进行沟壕内作业栽培,沟深度为20厘米,将种苗置于沟内,覆土至根上部2~3厘米,将种苗扶正扶直,将土压实,然后水地及时灌水;在旱地用茶壶灌水,每株灌水100~200毫升。种植密度为5600株/亩,定植时间为4月22~24日。

孟家湾乡马大滩村具体栽培方法是:株距30厘米,行距为60厘米,进行扎孔栽培,孔深为25~30厘米,将种苗置于孔内,其余同上。种植密度为3700株/亩,定植时间为4月20~22日。

巴拉素乡白城台村具体栽培方法是:株距为40厘米,行距为60厘米,挖穴20厘米×20厘米×20厘米规格穴,并视种苗大小调整穴深,然后将种苗置于穴内,其余同上。植株密度为2779株/亩,定植时间为4月19~21日。

(4)田间管理。为了防止牲畜践踏啃食,在试验地做了围栏,任其自然生长,5月底苗木开始生长,7月中旬可达50厘米,10月份停止生长,全部平茬。一般在60厘米平茬刈割,当年可收获2茬。有的试验地趁雨季每亩施15千克复合肥,锄草1次。

四、植物特性观察

沙地饲料桑引种试验在该区已经进行了近两年时间,笔者对每个点饲料桑的生长情况随时都有详细记录。试验记录表明,饲料桑定植成活率达到99%,饲料桑幼苗定植7~15天开始发芽,25~30天叶子全部展开,6月上旬,饲料桑表现出很强的分枝能力。经观测记载,单株年均一次分枝3~4个,一次分枝平均长度85厘米,7月上旬,饲料桑开始二次分枝,二次分枝平均长度为41厘米,并且长势很好。

9月20日,对饲料桑进行平茬,地面留茬高度为4~6厘米,为了作对比试验,留下100余株未平茬的饲料桑,继续对此进行观察测试。

五、生产性能的测定

补浪河乡点连素村、小壕兔乡公合村其种植密度为5600株/亩,第一次刈割时间为7月30日,水地刈割高度为65厘米,水地产草量为1160千克/亩,旱地刈割高度为56厘米,旱地产草量为580千克/亩。第二次刈割时间为9月20日,水地刈割高度为49厘米,产草量为350千克/亩,年产草量水地为1790千克/亩,旱地为930千克/亩。

孟家湾乡马大滩村其种植密度为3700株/亩,第一次刈割时间为7月30日,水地刈割高度为68厘米,水地产草量1065千克/亩,旱地刈割高度为59厘米,旱地产草量为530千克/亩。第二次刈割时间为9月20日,水地刈割高度为49厘米,水地产草量为580千克/亩,旱地刈割高度为40厘米,旱地产草量为320千克/亩,年产草量水地为1645千克/亩,旱地为810千克/亩。

巴拉素乡白城台村其种植密度为2779株/亩。第一次刈割时间为7月30日,水地刈割高度为74厘米,水地产草量为958千克/亩,旱地刈割高度为62厘米,旱地产草量为477千克/亩。第二次刈割时间为9月20日,水地刈割高度为68厘米,水地产草量为522千克/亩,旱地刈割高度为50厘米,旱地产草量为288千克/亩,年产草量水地为1480千克/亩,旱地为765千克/亩。

六、效益评估及推广前景

本年度水地平均产草量为1638千克/亩,旱地产草量平均为835千克/亩。与该区当年种植的优良牧草苜蓿相比,水地其产草量基本持平,旱地相差较大,旱地苜蓿当年产草量平均120千克/亩左右。与沙打旺相比,则其产草量相差甚大。沙打旺在水地当年产草量为350千克/亩左右,旱地基本没有产量。因而其推广前景十分可观。

从营养及饲喂效果来看,饲喂牲畜饲料桑不仅适口性好,而且在饲喂后的2~3个月牲畜被毛光滑,精力充沛,精神状态良好。

总之,从目前试验结果表明:饲料桑适宜于在该区生长繁殖。可作为优质饲料在该区大规模的种植推广。在荒地不整地的情况下,采取穴栽,是改良草场的好办法。

猜你喜欢
榆阳区旱地种苗
旱地麦田夏闲期复种绿肥 保持土壤的可持续生产力
陕西榆林榆阳区:盘活伙场资源 拓宽增收渠道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榆阳区文化馆:“魅力榆阳 多彩非遗”榆阳区首届泥娃娃节系列活动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旱地冰球运动开展价值的研究
旱地冰球运动推广及发展策略
追赶超越看榆阳
榆阳区水稻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