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肉牛业发展调查分析

2011-06-21 07:34赖贻奎周永生董闽鲜江西省吉安市畜牧兽医局
中国畜牧业 2011年21期
关键词:吉安市养牛龙头企业

文│赖贻奎 周永生 董闽鲜(江西省吉安市畜牧兽医局)

母牛养殖户多数处于亏本养殖,尤其是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农民养牛耕田的依赖程度降低,出现了母牛特别是杂交母牛保存难等问题。

养牛业是江西省吉安市的一项传统产业,发展养牛业在调整和优化畜牧业结构、发展节粮型畜牧业、带动农民致富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吉安市是全省养牛大市、黄牛改良大市,全市肉牛出栏占全省1/3,年黄牛改良数量占全省70%左右。牛改工作实施30多年,技术先进,吸引了广东省梅州等地市的牛改授精员到吉安市学习母牛冷配技术。多年来,吉安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养牛业的发展,不断加大牛改力度,强化政策扶持,狠抓科技服务,加快养殖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提高养牛产业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使肉牛业得到不断发展。

一、肉牛业发展现状

1.政策资金技术扶持情况。自2005以来,吉安市委、市政府对吉安养牛非常重视,出台了《吉安市2005年肉牛生产工作意见》,连续三年从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中安排60万元肉牛发展基金,主要用于牛改冷配、交易市场、母牛养殖大户奖补等,将肉牛生产列为单项考核,对重点县、重点乡镇进行考核。各县也出台了扶持肉牛养殖的政策,对养牛进行资金、技术等扶持。吉安的泰和县、吉安县、安福县等三个养牛大县,都坚定地把肉牛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和“产业富民”工程的重点来抓,成立了肉牛生产工作机构,落实扶持政策,强化工作举措,推广科技示范,进行技术培训,改良品种结构,划拨产业发展资金,扶持肉牛养殖大户,发展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有效保障了肉牛产业的发展壮大。

2.全市养牛规模结构情况。吉安养牛品种主要是黄牛、部分杂交牛和水牛,少量奶牛。据吉安市畜牧兽医专业报表提供,两年来吉安市牛出栏量和存栏量变化不大,只分别增长了3.94%、4.25%,黄牛能繁母牛减少1.47%。

目前,吉安养牛主要是以农民千家万户养殖为主,年出栏1~9头的养牛户数占全市养牛户数的99%,出栏数占全市的72.7%,而大部分农民养牛只是用于耕地或作为家庭副业。

3.龙头企业培育发展情况。吉安市现有的肉牛养殖、加工龙头企业基本情况如下:

江西和泰实业有限公司,是吉安市新建年设计屠宰能力最大的肉牛加工企业,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主要以肉牛、生猪等家畜收购、屠宰加工、储藏及冰鲜、冷冻产品出口、内销为主业。

安福县天锦食品有限公司,是一个集肉牛养殖、屠宰加工、食品生产、产品营销、特色餐饮、物流配送于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遂川县兴隆牧业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以肉牛养殖为主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青原区羊角庵肉牛基地为市级龙头企业,目前存栏母牛170头、育肥牛200头。

4.养殖户收入效益情况。农民散户养牛是吉安市养牛的主要模式。散养母牛的农户每年可产0.67~1头小牛,6个月后断奶出售,不计劳动力、饲料、稻草等成本,本地黄牛每头可卖1650~1900元,杂交牛每头可卖1800~2500元。养公牛的农户,出售时可收回购牛成本并稍有盈利,但如果计算上述养殖成本,则母牛养殖的利润将大大减少,公牛养殖还将亏本。

此次调查显示,目前规模养牛育肥总体上是微利的,有的甚至亏本。这也是导致吉安市养牛规模逐渐萎缩的原因之一。

二、肉牛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政策方面的扶持力度不大。近年来,国家对畜牧业发展的政策和项目支持主要集中在生猪、奶牛及禽类方面,肉牛在南方基本没有项目安排。因此,在抓肉蛋奶“菜篮子”工程中,猪肉作为城乡居民主要副食品,禽肉、牛肉作为高端食品消费量较小,因此,中央、省、市对这一产业发展的关注度也在逐渐弱化。2005年市里下发了《吉安市2005年肉牛生产工作意见》之后,吉安的肉牛业发展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但近些年由于受市场因素影响,养牛成本提高,养殖效益下滑,挫伤了部分养殖户的积极性和信心,导致全市肉牛养殖规模逐渐萎缩。

2.农户养殖缺乏资金支持。肉牛养殖是一项资金投入大、养殖周期长、风险大、效益低的行业。近年来,各金融机构用于畜牧业发展的金融贷款较少,农民养殖肉牛的启动和发展资金严重短缺。农民自有资金不足,无力购买架子牛,更无力扩大再生产。在吉安市大多数地方,肉牛养殖无土地使用权证,栏舍建筑无产权证,土地、房产、栏舍和牲畜等都不能作为贷款抵押物,农民养殖户筹资渠道有限。

3.能繁母牛保留难制约了产业发展。在调查中,笔者了解到,母牛养殖户多数处于亏本养殖,尤其是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农民养牛耕田的依赖程度降低,出现了母牛特别是杂交母牛保存难等问题。

4.肉牛加工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吉安市虽有泰和的江西和泰实业有限公司、安福的天锦食品有限公司两家肉牛加工企业,且都为省级龙头企业。但这两家企业由于受肉牛市场、价格等因素的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益不高,自身发展也较艰难,对本县及周边地区肉牛养殖的带动和辐射作用较为有限。

三、推动肉牛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从笔者调查的情况看,吉安市的肉牛生产出现滑坡,肉牛业发展到了关键时期,应立即采取积极措施,加大对产业的扶持力度,按照发展产业链的模式,着力抓好肉牛良种、母牛繁育、养殖基地、技术服务、龙头企业牛肉深加工等方面的工作,引导和鼓励养殖户扩大养殖规模,提高养殖效益,推动肉牛业持续健康发展。

1.完善稳定产业政策,编制产业发展规划。肉牛存栏数的恢复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只有在制定科学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长期坚持不懈地科学发展才能取得持久效益。所以,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和产业化的思路来谋划、推进肉牛产业的发展。因此,要在产业发展目标、产业及产品定位、区域布局等方面制定一个符合吉安市实际的肉牛产业总体发展规划,对各项工作作出具体详细的安排。在区域布局方面,可对泰和、吉安、安福等养牛大县予以倾斜,并以此为中心逐步向周边县乡及全市辐射扩展。

2.扩大基础母牛规模,提高自繁自养能力。建议政府应该像抓粮食生产和生猪生产一样,把母牛纳入农产品政策扶持范围,制定扶持养牛生产的优惠政策,对母牛饲养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以稳定和增加架子牛来源。

3.大力推广种草养牛,切实提高养殖效益。南方省份要充分利用水肥条件好、草山草坡多的优势,抓好草山草坡的改良和综合开发利用,引导养牛专业户承包荒山荒坡,建立人工草地草场。加大“引草入田”工作力度,重点抓好秋冬闲田的开发和种草工作,发展草粮轮作,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的饲料作物生产模式。

4.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做强做大肉牛产业。要在立足于扶优扶强已有的肉牛养殖和肉牛加工企业的基础上,重点扶持龙头企业。通过建立“龙头加工企业+基地(养殖企业)+农户”的产业化链条式经营模式,全面实行订单生产,大力发展精深加工,积极开发高端产品,不断提高竞争实力,使肉牛生产、供应和产品加工、销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产业链,增强龙头企业和养牛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实现互利双赢。

猜你喜欢
吉安市养牛龙头企业
吉安市:“四化四早”防返贫 构建“遇困即扶”新机制
秋季养牛羊 注意防治片形吸虫病
山西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出炉
夏季养牛提高利润有办法
吉安市老年大学正式揭牌
杨伟军:养牛脱贫谋致富 “牛劲十足”奔小康
吉安市脱贫攻坚图片展
2018年全球农化产品销售前20名的龙头企业
农业农村部举行定点扶贫地区龙头企业对接活动
情系老区抓养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