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城县建设百万头生猪大县

2011-06-21 07:33潘军泉杨胜利陕西农村报
中国畜牧业 2011年21期
关键词:存栏全县生猪

文│潘军泉 杨胜利(陕西农村报)

东西南北看澄城

陕西省澄城县地处渭北高原东北部,秦晋豫黄河金三角经济协作区腹地,全县总面积1121平方公里,耕地90万亩。辖8镇2乡266个行政村,总人口40万,其中农业人口31万。农产品种类繁多,其中以生猪、苹果最具特色,是全国生猪标准化生产基地县。

自2009年澄城县被确定为全省百万头生猪大县项目建设重点示范县以来,澄城县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实际,把生猪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把生猪重点村建设和苹果产业发展相结合,把家庭适度规模养殖和规模化养殖相结合,举县一致,强势推进百万头生猪大县项目建设,促进了畜牧业持续发展,实现了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澄城县发展生猪产业的主要模式是:一是场繁户育万头示范村模式。即在全县发展100个万头示范村,每村建设一个存栏600头的商品代种猪场,发展50户以上存栏100头、出栏200头的标准化养殖大户,扶持壮大1个专业合作社,形成以村为单位自成体系的万头生猪自繁自育养殖模式。二是标准化小区养殖模式。即以农户联合自发建设小区为主的封闭式养殖模式。三是“120”模式。即农户建1栋标准化圈舍,存栏母猪10头,年出栏育肥猪200头。四是家庭适度规模养殖规模。利用房前屋后建30~50 头规模的圈舍,实现全进全出。五是推广“粮—畜—沼—果”循环经济模式,加快有机农业建设步伐。

截至目前,全县共建设标准化圈舍3528栋,存栏500头以上的养殖小区120个,商品代种猪场、规模养殖场63个;全县生猪存栏从2007年末的23.4万头增加到51万头,生猪出栏49万头;生猪养殖农户从2.2万户发展到2.81万户,占全县总农户数的36%;带动家庭适度规模养殖户数量增加,规模扩大,户均养殖数量从10头左右增加到30头以上;能繁母猪存栏从2.3万头增长到5.8万头。2011年上半年,全县畜牧业总产值7.85亿元,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1300元。

今年是澄城百万头生猪大县建设的收官之年,县委、县政府围绕打造全省一流的果畜产业基地这一目标,突出壮大规模、提升水平两项重点,集全县之力,聚万民之智,强势推进以百万头生猪大县建设为重点的畜牧产业提档升级。

完善放大,巩固“澄城模式”

在推进百万头生猪大县建设过程中,澄城县县委、县政府本着尊重产业发展规律,尊重群众发展意愿的原则,鼓励引导群众走“自繁自育、适度规模、板块推进、果畜结合”的生猪养殖路子,逐步探索形成了“大场+大村+大户”的万头村自繁自育生猪养殖“澄城模式”,旨在以自繁自育的标准化养殖规避疫情风险,以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民共同闯市场。

今年以来,不断放大、复制“澄城模式”,启动建设万头生猪养殖重点村34个,新改扩建四亚、常红、富康等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41个,全面完成年度任务,新建标准化圈舍864栋,完成省补项目的51%,累计建设标准化圈舍3528栋。

澄城县农业局局长弥康民说,现代畜牧业的发展状况,反映着一个区域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我们打造百万头生猪大县,就是要通过养殖业规模的扩张、标准的提升,来促进我县农业提质、增效,农民致富、增收。

集成政策,推动产业升级

澄城县坚持项目资金向优势产业集中、技术服务向优质产区倾斜的原则,着力解决产业发展中资金和设施配套两大难题。一方面,政策激励保投入。累计投入财政资金5000余万元,扶持壮大生猪产业。对新建的600头商品代种猪场每场奖补80万元;对新建标准化圈舍每栋奖补2.8万元;每引进一头种猪奖补500元,并免费实行人工授精;对新成立的养猪专业合作社每社奖补2万元;列支5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防疫体系建设。通过资金补贴、扶贫贴息、创业促就业等多种形式争取各级金融机构发放畜牧信贷资金5280万元,带动社会投入5.5亿。另一方面,集中配套夯基础。整合支农项目资金,着力解决规模养殖、小区养殖水电路等设施配套问题,累计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2300万元,铺设道路35公里,输水管网42公里,架设电网38公里,促进生猪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澄城县畜牧局局长张金平说,县委、县政府为了保证优惠政策和项目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位,建立了乡镇申报、畜牧局验收、农业局审核、财政局拨付的兑付程序,保证七个工作日资金到位。上半年,累计拨付项目资金2700万元。

行政推动,包抓产业发展

行政推动是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一方面,强化产业发展的推进机制。将全年百万头生猪大县建设的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到乡镇和部门,实行项目化管理机制,纳入县乡目标责任考核中,增加分值权重,实行一票否决。全面推进“乡镇负责、部门帮扶、领导包联、干部驻村”工作机制,村级抓实施。同时建立大督查工作机制,推动全年目标落实。

另一方面,构建产业发展的保障体系。切实加强良种繁育体系、疫病防控体系和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石羊集团2000头祖代扩繁场已建成投产,带动发展扩繁场、商品代种猪场51个,全县能繁母猪存栏达到5.8万头,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基本实现了县域内的自繁自养。

第三,加强防疫检疫。加强流行病学的检测、产地检疫、屠宰检疫、运输检疫和外购仔猪检疫监督,全县强制免疫覆盖率达到95%以上,挂标率、建档率均达到100%,实现了防疫由“重治”向“重防”的转变,确保了防疫的质量和效果。

交道镇党委书记党俊平说,开年以来,我们因势利导,把全镇工作重点向生猪产业摆布,把生猪发展的重点向专业村摆布,把专业村发展的重点向小区摆布,整合镇、村、组三方面的力量,实现干部包抓责任制,包面向全镇的宣传动员,包小区建设用地、用电、用水问题的解决,包信贷资金协调解决,全镇生猪产业出现了多年少见的喜人局面。

果畜结合,促进农民增收

坚持“生猪养殖向苹果专业村和优生区摆布,苹果栽植向生猪养殖示范村靠拢”的原则,着力推进“粮—猪—沼—果”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全县生猪存栏51万头,出栏49万头,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24%和75%。生猪养殖推动了种植业结构的深度调整,全县玉米种植面积扩大到43万亩,养猪集中区玉米单产1500斤以上。生猪养殖带动了农村新型能源的利用,全县累计发展户用沼气1.6万口,年可为农户增收节支1600万元以上。

全县果园实现了亩均2头猪的目标,增施有机肥70万吨,果业产量提高10%,优果率提高80%以上,综合效益达2亿元以上。畜牧业产值实现7.8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7%,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1300元,是去年同期的2倍。通过饲料自给自足、生猪自繁自养、资源综合利用、果业有机转化、农民互助合作,实现生产成本下降、各种风险降低、综合效益提升。

养殖户感言

养殖户:今年我卖了两槽猪,收入4万元,前两天卖了两头肥猪,挣了2000元,一头猪顶一头牛。

养殖户:我家5口人,种了7亩玉米,8亩苹果,喂了80头猪,上半年已经挣了9万元,我的猪粪全上了地,就没有买化肥,果畜结合路子走对咧。

今后的工作中,澄城县将围绕建设全省一流的果畜产业基地,巩固提升“澄城模式”,发展“粮—猪—沼—果”生态循环农业,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确保如期完成百万头生猪大县建设任务。力争“十二五”末果畜产业及加工业总产值达到50亿元,农民人均果畜产业纯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

博得百姓掌声一片

2011年7月21日上午,王庄镇刘家洼村生猪养殖户自发组织,在村党支部书记刘永锋的带领下,敲锣打鼓专程将一面绣有“关爱百姓生活,力持生猪发展”的锦旗送到澄城县农业局,感谢县农业局一直以来对该村生猪产业发展的大力扶持,使该村以生猪养殖为着力点,走上村域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澄城百万头生猪大县建设项目实施以来,累计发展万头示范村87个,2011年全县上半年生猪存栏51万头,出栏49万头,畜牧业总产值实现7.85亿元,使生猪产业成为该县强县富民的一项支柱产业。

猜你喜欢
存栏全县生猪
生猪中暑的诊断及治疗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生猪贴“秋膘” 管理要跟上
鸡蛋存栏偏低 价格上涨
7月份生猪存栏首次实现同比增长
入伏后,怎样防止生猪中暑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生猪 广西生猪自成一极
农业部发布 2017 年 4 月 400 个监测县生猪存栏信息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