鹌鹑育雏期的饲养管理技术

2011-06-21 06:25刘秀玲河南省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中国畜牧业 2011年21期
关键词:鹌鹑周龄光照

文│刘秀玲(河南省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卢静义(河南省商丘市畜牧局)

鹌鹑初生时的平均体重为7~8克,1周龄时可达20~23克,平均日增重为1.86克左右, 2周龄时可达40~42克,雏鹑生长发育迅速,所以,鹌鹑的育雏期是整个生产过程的关键,一定要加强饲养管理。

一、育雏前的准备

鹌鹑舍场地要选择地势高、远离交通要道、被风向阳和环境僻静的地方,鹑舍最好坐北朝南,以利于采光和通风。选用专业育雏设备,鹑舍内的地面、墙壁和各种设备以及舍外场地应先进行清扫和冲洗,然后再用合适浓度消毒液做喷雾消毒。进鹑前,再根据鹑舍的容积,每立方米用28毫升福尔马林加入14克高锰酸钾进行熏蒸消毒。一切准备好后,在接雏前2~3天,将育雏舍内的温度升到37℃,并且进雏前1~2天,准备好雏鹑阶段的饲料、开口药和疫苗,等待进雏。

二、进雏

挑选体重7克以上、羽毛整洁有光泽、活泼健壮、脐部愈合良好的鹑苗进行育雏。运输鹑苗的器具容量不宜过大,并隔成小方格,每格放雏不超过50只,且底部要平坦。车速要慢,遇到不平路面或转弯时要减速,否则,鹌鹑易向一边倾斜而被压死。如果路途较远,还应每小时检查鹑苗1次。

三、环境控制

1.温度。保温时间应根据季节决定,通常情况下,春秋育雏保温15天左右,夏季育雏保温5~7天,冬天保温时间则需20天左右。育雏温度不但要平衡均匀,切忌忽高忽低,而且还要高低适宜。一般情况下,雏鹑第1~6日龄保持37~36℃,第7~15日龄36~35℃,第16~20日龄34℃,20日龄以后每天降1℃,降至27℃时不再用保温设备,移至22~27℃的常温下饲养。掌控温度不能只依靠温度计,要观察雏鹑的状态。温度过高时,雏鹑表现出张口呼吸,抢水喝,羽毛蓬松并远离热源;温度过低时,雏鹑则拥挤在热源底下,羽毛竖立,闭眼尖叫,身体发抖;雏鹑有吃食的、有休息的并均匀分布,说明温度适宜。

2. 湿度。雏鹑孵出时的相对湿度为70%,如果育雏舍内湿度不足,会使雏鹑体内水分大量散发,导致卵黄吸收不好、脚趾干瘪、羽毛生长受阻、易患呼吸道疾病、体型干瘦;湿度过高,会使垫料潮湿、幼鹑羽毛污秽粘连、病原菌滋生而引起多种疾病,如感冒、寄生虫病、拉稀等。所以,雏鹑在2周龄内,育雏舍的相对湿度要保持在60%~65%,2周龄后保持在55%~60%。

3.光照。充足的光照可以使雏鹑神经兴奋,增加食欲,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生产性能,同时,光线中的紫外线还有杀菌、消毒和保健作用;光照不足,不仅开产时间延迟,还易滋生病原体。所以,应控制适宜的光照时数。通常情况下,雏鹑出壳后1~7天采用24小时光照,其亮度为每平方米4瓦左右。以后减少到每天光照14~16小时,并且白天利用自然光,晚上人工照明,其亮度为每平方米0.5~2瓦。红色光线和白色光线虽然能使鹌鹑安静,但延迟性成熟。所以,用黄色光照最好。

4.通风。育雏过程中为了保温,过分密闭育雏舍会阻碍空气流通,造成氧气不足,而引起雏鹑食欲不佳,抵抗力下降,发病率升高。因此应经常保持舍内空气新鲜。在通风换气时,凉空气不能直接吹到鹌鹑身上,以防感冒。为此,要在鹑舍的上方或下方设置通风气孔,夏天的通风量为每小时为3~4立方米,冬天为1立方米,层叠式笼养的通风量还要多些。

四、饲养管理

1.饲养密度。虽然鹌鹑具有耐密集饲养的特点,但应该保持适宜的密度。密度过大,则发育迟缓、生长不整齐、易发生啄癖,发病率及死亡率升高;密度过小,则浪费了设备,增加饲养成本。因此,要合理安排饲养密度。一般情况下,每平方米面积平养时第一周龄120~150只,第二周龄80~100只,第三周龄60~80只,第四周龄50只;笼养时1~21日龄150只,21日龄以上70~80只。

2.饮水。鹌鹑出壳后2~4小时饮水,补充体内所耗的水分。第一天自由饮用0.01%高锰酸钾水,以便消毒肠道,若远距离引种时,应在饮水中加5%~8%的葡萄糖,以补充能量消耗。第二天饮0.05%的高锰酸钾水,以后每周饮一次0.01%高锰酸钾水。雏鹑开始饮水后,不能断水,否则会导致呛水或因暴饮而拉稀。

3.开食。鹌鹑在出壳后20~30小时开食最好,并且在第1~3天喂开食料。开食的饲料最好用纯玉米粉,并按每百只雏鹑加入1克酵母粉,拌和均匀后撒在麻袋片或粗布片上,放在热源附近温暖的地方,让其自由采食。4日龄后逐渐换成雏鹑料,雏鹑一般采取自由采食,也可以在1~7日龄每日喂6~8次,以后逐渐减至4次,但要保持不断料。

4.疾病预防。1日龄用马立克液氮苗皮下注射0.2毫升;5日龄用法氏囊弱毒苗饮水;7日龄用Ⅱ系苗1头份滴鼻;10日龄用禽流感弱毒干苗点眼滴鼻;15日龄用法氏囊弱毒苗饮水;28日龄用La~sotaVHl2028/86滴鼻、点眼,同时用复合新城疫油苗0.5毫升/只肌肉注射;35日龄用禽流感油苗0.3毫升/只肌肉注射。1~3日龄在饮水中加入水溶性氟哌酸,7~10日龄每千克饲料中拌入0.2克土霉素或痢特灵,10~15日龄在饲料中拌入0.2%磺胺二甲氧嘧啶,16~20日龄每天用卡那霉素5000单位/只饮水,21~35日龄将球速治50克加入25~50千克水中饮用,预防球虫病。

5.公母分群和限饲。一般1月龄左右的鹌鹑从外貌上可判别雌雄,可采用公母分开饲养,不但可防止鹌鹑啄癖和浪费饲料,还利于提高群体的均匀度和限制饲养。对准备留种的鹌鹑可按公、母1∶3的比例留种并采用限制饲养。限饲可控制日粮中蛋白质含量为20%,任其自由采食;也可控制喂料量为自由采食量的80%。其余公鹑与质量差的母鹑均可转入育肥笼,进行育肥上市。

五、日常管理

每天要观察和检查鹌鹑的精神状态和排粪情况。如果鹌鹑很活泼,能正常采食、饮水,说明情况基本正常。反之,要检查舍内温度、湿度和通风等情况是否正常,还要察看饲料、饮水是否有问题。清除粪便时要注意观察,如果发现粪便形态异常,如软痢便、混血便等病态,要根据症状及时诊断和治疗。检查并调整好密度,防止啄癖发生。做好防鼠害、兽害和防煤气中毒工作。在1周龄和2周龄时,抽样称重并与标准体重对照,以便及时调整日粮配方和饲养密度。喂料时要少给勤添,保证饲料新鲜而不缺。供给清洁、足够的饮水。

猜你喜欢
鹌鹑周龄光照
节能环保 光照万家(公益宣传)
鹌鹑与猎人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和肌内脂肪含量的测定及其相关性分析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的正常参考值研究
当幻想的光照进童心世界
隐蔽的力量
宁都黄公鸡睾丸质量与不同周龄第二性征的回归与主成分分析
褐壳蛋鸡
鹌鹑街的秘密
鹌鹑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