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心脏损害的关系

2011-07-03 01:53蔡坤明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16期
关键词:脉压中度重度

蔡坤明

湖北省赤壁市蒲纺总厂职工医院内科,湖北赤壁437100

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常伴大动脉硬化,使脉压增大,加大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危险性。研究表明,脉压增大造成的心脏损害在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两者又互为因果,心脏损害本身可促进高血压继续发展[1]。因此早期发现心脏损害,采取相应抗高血压措施,对提高EH患者生存质量,改善其心血管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择170名EH患者,运用动态血压监测技术和超声心动图监测(ultrasonic cardiogram,UCG)观察其动态脉压,获取UCG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旨在为EH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6月~2010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70例EH住院患者,其中男92例,女78例,年龄52~71岁,平均65.7岁,所有患者均体检排除继发性高血压,除外贫血、甲亢、心源性高血压,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WHO-ISH)制定的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3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状况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对每位患者隔30min测量1次脉压,共测量48次,计算24 h平均脉压,将170名患者按照动态脉压范围分为轻度偏高(41~60 mmHg)组64人、中度偏高(61~80 mmHg)组65人、重度偏高(81 mmHg及以上)41人。对每组患者进行UCG检查,测量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 LVDD)及左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并进行记录。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1.0 for windows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以(±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SNK-q test,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重度偏高组41例患者,LVDD为(56±4)mm,显著高于中度偏高组的(51±2)mm和轻度偏高组的(45±3)mm,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偏高组LVMI为(126±11)g/m2,显著高于中度偏高组的(117±15)g/m2和轻度偏高组的(103±13 )g/m2(P < 0.05),结果显示 EH 患者的心脏损害程度与其动态脉压值存在显著相关性,见表1。不同程度EH患者心脏损害程度比较,见表2。

表1 不同程度EH患者心脏损害程度一览表( ± s)

表1 不同程度EH患者心脏损害程度一览表( ± s)

组别 LVDD(mm) LVMI(g/m2)轻度 中度 重度 轻度 中度 重度n 64 65 41 64 65 41数值 45±3 51±2 56±4 103±14 117±15 126±11

表2 不同程度EH患者心脏损害程度比较

3 讨论

EH患者脉压水平的升高反映了动脉硬化的加重。随着大动脉硬度增加,顺应性随之降低,脉搏波传导加快,引起患者舒张压下降、收缩压升高,最终导致脉压加大。收缩压的增加加重了心室后负荷,使心肌纤维增粗延长,心室肥厚致耗氧量激增;另一方面舒张压降低造成冠脉灌注不足。此外,加快的脉搏波在收缩晚期提前折回心室,造成心室收缩期负荷继续增加,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最终导致心脏器质性损害,功能也随之降低。

脉压水平过高对血管系统的直接损害也较为明显,由于高脉压对动脉血管的牵拉力较大,使得血管中的弹力纤维受力撕裂折断[2],纤维组织退行性变发展成为动脉瘤,同时激活凝血系统,形成大量血栓,致使小动脉及冠状动脉结构改变,降低了冠脉供血能力。近年来大量研究证明,脉压增大与与心脏的损害呈线性关系,与心律失常等心脑血管事件关系密切,可作为独立因素预测其发生、发展及转归[3-4]。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程度脉压升高患者的心脏损害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反映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

猜你喜欢
脉压中度重度
小米手表
宫斗剧重度中毒
测量血压时要注意“脉压”
一清胶囊联合米诺环素胶囊治疗中度寻常性痤疮的临床观察
西华县2017年秋作物病虫发生趋势与预报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脉压特点分析
重度垂直系列之一
有壹手快修:钣金领域的重度垂直
2014年度创业家:重度垂直式崛起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