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手术后应用米非司酮治疗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

2011-07-03 01:53管付娟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16期
关键词:异位症盆腔内膜

管付娟

湖北省公安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湖北公安 434300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具有生长功能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生长而产生的病变。本研究采用腹腔镜手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并与仅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2月~2011年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90例,年龄21~49岁,平均(29.6±5.6)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9年,平均(3.9±2.7)年;根据1985年美国生育学会修订的EMs分期标准(r-AFS)进行分期,其中Ⅰ~Ⅱ期27例,Ⅲ~Ⅳ期63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无激素及抗EMs药物治疗史;肝、肾功能正常,无腹腔镜手术禁忌证。入选的患者均自愿参加本研究,且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及病情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入选患者均采用腰麻与硬膜外联合麻醉,常规下腹三孔手术。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对估计盆腔粘连严重和不孕患者均放置举宫器,取脐缘上0.5 cm切1 cm的横切口,建立气腹,另取两侧下腹相当于麦氏点水平0.5 cm的两个穿刺点进行操作。术中全面探查盆腹腔并行临床分期,分离粘连,基本恢复盆腔解剖结构,行异位病灶去除术或囊肿剥除术或一侧附件切除术,不孕症患者术中同时行双侧输卵管美蓝通液术,或输卵管造口术,术后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3 d。观察组患者术后2 d开始口服米非司酮片米非司酮(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新华联制药厂,H10950203)12.5 mg,1 次 /d,疗程 3~ 6 个月[1]。

1.3 疗效判定

完全缓解:原有疼痛症状缓解,盆腔触痛结节消失;部分缓解:原有疼痛症状减轻,盆腔结节缩小、变软、触痛减轻;复发:原有疼痛症状复发或盆腔结节触痛加重,或超声检查提示卵巢出现囊性肿块,内有稀疏或密集光点,持续存在2个月以上[2]。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使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完全缓解率为75.56%,受孕率为75.56%,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受孕率明显提高,而复发率则明显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n(%)]

2.2 药物不良反应

观察组在服药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仅有2例患者出现转氨酶轻度升高,未经治疗停药后自行恢复正常。

3 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为育龄期妇女常见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率占育龄妇女的7%~40%,不孕症发生率为30%~40%[3]。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单纯行保守性手术治疗常难以将病灶彻底清除,术后联合药物治疗可使残留病灶萎缩、消失,减少复发。米非司酮具有较强的抗孕激素作用,它与子宫孕酮受体的亲和力比孕酮高5倍[4]。用药后发挥抗孕激素的作用,造成闭经,使病灶萎缩,疼痛缓解,抑制EM的发展,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5]。本研究对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用腹腔镜术后加用小剂量米非司酮12.5 mg连续治疗3~6个月,并与仅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受孕率明显提高,而复发率则明显下降。

[1] 张如星.腹腔镜结合米非司酮治疗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6):3820-3821.

[2] 叶青丽,李志玲.腹腔镜手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52例临床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4):50-51.

[3] 曾声雯.腹腔镜手术后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78例临床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0,39(7):822-824.

[4] 赵玉,黄向华.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进展[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6,27(5):503-505.

[5] 周宇惠.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210例临床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7):25-26.

猜你喜欢
异位症盆腔内膜
牛子宫内膜炎病因与治疗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不是所有盆腔积液都需要治疗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腹腔镜治疗盆腔脓肿的效果观察
肛周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治疗探讨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
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中西医结合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