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骨汤治疗骨折早期患者400例临床观察

2011-07-03 01:53张观书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16期
关键词:补骨脂压痛骨折

张观书

四川省资中县中医医院骨科,四川资中 641200

临床上,各种骨折的治疗手法,尤其是各种复位及固定方法,在技术上已经日臻成熟,但对于骨折早期出现的疼痛、压痛、肿胀等症状,往往仅通过应用消炎镇痛药或调节患肢体位等方法进行缓解,尚缺乏针对性的治疗方法。笔者所在科室针对骨折早期气滞血瘀、筋脉瘀阻的特点辨证施治,于2007年2月~2011年2月采用接骨汤治疗400例各种骨折早期患者,并观察其对骨折处局部症状的缓解作用及骨折愈合的治疗效果,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2月~2011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700例骨折患者,均符合骨折损伤诊标准[1],且病程≤3 d,年龄18~60岁,平均(32.5±2.5)岁,男407例,女29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0例,对照组300例。其中桡骨远端骨折234例,肱骨近端骨折127例,腓骨远端骨折118例,踝关节骨折103例,跖骨骨折64例,肋骨骨折58例。两组年龄、性别、病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复位、固定治疗,常规处理,分期指导进行功能锻炼。治疗组加予口服接骨汤(主要处方组成:骨碎补15 g、补骨脂 15 g、黄芪 10 g、丹参 10 g、自然铜 10 g、炙甘草10 g),辨证论治,随症加减。每日1剂,水煎,早晚两次温服,3周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观察治疗期间观察骨折处疼痛、压痛、肿胀情况。每天查房观察骨折处症状情况,记录骨折处骨折疼痛、压痛及肿胀情况及症状消失的时间和例数。利用X线检查,观察骨折处骨痂生长情况,以判断骨折愈合情况,治疗前拍片1次,治疗第1天起,每10天拍片1次,观察2次,并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的相关疗效评价标准判定临床显效、好转、未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骨折疼痛、压痛、肿胀情况比较

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骨折疼痛、压痛、肿胀消失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1个疗程后两组骨折疼痛、压痛、肿胀情况比较[n(%)]

2.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表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论

骨折根据其发展过程,一般分早、中、后3期。骨折导致组织损伤,在骨折早期即出现明显的疼痛、压痛和肿胀等症状,临床常以解热镇痛药予以缓解,而多项研究表明,骨折后使用解热镇痛药会影响骨折愈合[3]。如何在骨折早期减轻患者的痛苦并且促进骨折愈合,是临床研究努力的方向。而中医药在这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中医认为,骨折与气血关系密切,发生骨折则经脉受损,而致气机不利,血不循经,溢于脉外,离经之血瘀滞于肌肤腠理而为肿,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故出现局部疼痛、压痛。《圣济总录折伤门》曰:“人之一身,血荣气卫,循环无穷。或筋肉骨节,误致伤折,则血气瘀滞疼痛”。清·陈士铎在《百病辨证录》有云:“血不活者瘀不去,瘀不去则骨不能接也”。因此,行气活血祛瘀是骨折治疗的关键。肾主骨,肝主筋,骨折治部疼痛、压痛、肿胀等症状,促进骨痴生长,加速骨折愈合,值得推广。疗必须养肝益肾,同时,肝肾与气血联系亦紧密,气血盛则肝肾充足,故骨折后必须益气活血,养肝益肾。遵此理论采用接骨汤对各种骨折进行早期治疗,方由骨碎补15 g、补骨脂15 g、黄芪10 g、丹参10 g、自然铜10 g、炙甘草10 g组成。其中黄芪、炙甘草益气补血,丹参凉血、活血,自然铜接筋续骨,骨碎补、补骨脂养肝益肾。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中药可以促进骨折局部微循环,改善局部缺氧,有利于骨折处瘀血的消散,有利于清除代谢产物和促进炎症和坏死组织的吸收,促使血肿吸收、机化;还可以促进骨折断端钙、磷离子的沉积,有利于骨痂形成;调节生长激素的分泌,从而促进胶原和硫酸软骨素的合成,加速钙化,从而提高骨痂的质量、增强骨痂抗折力等功效[4]。本方中,自然铜、骨碎补、补骨脂等均能促进骨痂生长,骨痂生长快、量多且较成熟,抗折力强;黄芪可以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加局部供氧[5-6];炙甘草则有抗炎及抗变态反应、解毒、镇痛、增强肌力、抑菌等作用[7-8]。可见,接骨汤及遵循中医传统理论又符合现代药理研究结论,是骨折早期治疗的有效手段。

本研究对400例骨折早期患者采用接骨汤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骨折疼痛、压痛、肿胀消失例数、显效及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接骨汤能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骨折局

[1]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56.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76.

[3] 张华,邓强新.特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手术及手法复位治疗后的远期疗效对比 [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2):1735-1736.

[4] 皮后炎.以通为补法治疗四肢骨折延缓愈合46例[J].新中医,2008,40

(6):89.

[5] 范春海,隋启军.38例胫骨平台骨折的分型及治疗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1):140.

[6] 苏世奇.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46例的临床治疗与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2):182-183.

[7] 张宁东.桥式接骨板治疗胫骨复杂骨折15例体会[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8):75.

[8] 李开静.解剖钢板内固定配合中药外敷早期功能锻炼治疗Pilon骨折[J].广西医学,2005,27(4):

猜你喜欢
补骨脂压痛骨折
补骨脂炮制的历史沿革考证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探究
内热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观察
补骨脂果皮和种子中化学成分的分布规律研究*
3种补骨脂炮制品水煎液中4种成分含量的比较
压痛点推拿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5例疗效观察
同时伴有Tillaux-Chaput和Volkmann骨折的成人踝关节骨折的治疗
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