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城区围生儿死亡原因的多因素分析

2011-07-05 08:01徐丽珍周玉梅薛小平张燕萍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生儿太原市叶酸

徐丽珍,周玉梅,薛小平,张燕萍,苏 兵

(1.太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西太原 030001;2.太原市卫生局信息管理中心,山西太原 030001)

围生儿死亡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社会经济、医疗保健和环境污染等因素。为了分析太原市城区围生儿死亡危险因素,制定有效干预措施,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本研究对太原市城区围生儿死亡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数据来源于太原市妊娠危险因素监测系统。太原市妊娠危险因素监测系统建于2005年11月1日,监测系统是一个实时、连续、覆盖全市人口的监测系统,常规收集生殖健康及相关危险因素信息。由太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太原市妇幼保健院合作进行系统管理。

本次研究选择2006年太原市7个城区(迎泽区、杏花岭区、万柏林区、尖草坪区、小店区、晋源区、古交市)的围生儿(从妊娠28周至出生后7 d的胎儿和新生儿)为研究对象。2006年全市7个城区共收集出生个案20 296例,其中,符合分析质量要求的围生儿为19 963例,占7个城区出生个案的98.36%,死亡围生儿(包括死胎、死产、7 d内死亡)118例,城区围生儿死亡率为5.90‰。

1.2 数据收集标准程序与质量控制

太原市妊娠危险因素监测系统通过《太原市新生儿出生医学记录》进行数据收集。数据收集标准程序为:首先,助产医疗机构负责填报《太原市新生儿出生医学记录》,指定专人每日收集并网络报告新增《太原市新生儿出生医学记录》。无录入条件的医疗机构,于5日内将填写完整的《太原市新生儿出生医学记录》送交辖区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相关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当天完成《太原市新生儿出生医学记录》网络报告工作。其次,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妇幼保健机构共同负责组织辖区内助产医疗机构进行《太原市新生儿出生医学记录》网络报告;网络审核辖区内上报数据并进行数据质量管理。最后,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妇幼保健院进行全市动态数据评估,反馈存在问题;通过监测质量评价,提高监测质量。

1.3 数据分析

应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太原市妊娠危险因素监测指标分为4类58项,分别为产妇基本情况和妊娠危险因素16项,医学检查13项,产妇分娩情况12项和围生儿健康状况17项。网络报告数据库格式为Microsoft Access,统计软件使用SAS9.0。

2 结果

2.1 围生儿死亡情况

2006年太原市7个城区围生儿死亡共计118例,围生儿死亡率为5.90‰。其中,死胎90例,死产14例,7 d内死亡 14例,相应的构成比分别为76.27%、11.86%和11.86%。

2.2 单因素分析

将统计显著性标准设为0.10,围生儿死亡单因素分析结果见表1。

2.2.1 父母社会经济和健康状况

由表1可知,父母社会经济和健康状况对围生儿死亡率具有一定影响(P<0.10)。其中,非适龄产妇、父母患有遗传性疾病的围生儿死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前者分别为后者的2.22倍、0~8.11倍。文化程度越低,围生儿死亡率越高,死亡率倍数范围值为4.72~8.07。家庭经济收入越低,围生儿死亡率越高,死亡率倍数范围值为1.80~5.74。

2.2.2 母亲医疗保健和营养状况

由表1可知,母亲医疗保健和营养状况对围生儿死亡率影响显著(P<0.10)。未进行产前检查的母亲,围生儿死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母亲孕期未服用叶酸增补,其围生儿死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前者分别为后者的4.46倍、1.88倍。

2.2.3 环境因素

由表1可知,环境因素对围生儿死亡率影响显著(P<0.10),丈夫经常吸烟,围生儿死亡率为不吸、偶尔吸的2.49倍、2.77倍;家庭使用炉子供暖,围生儿死亡率为集中供暖、锅炉供暖的2.16倍、1.86倍;居住于古交、尖草坪、杏花岭区的,围生儿死亡率高于其他城区。此外,怀孕时间对围生儿死亡率也具有一定影响,怀孕月份分别在1、2、9、11月份的围生儿死亡率较高,大于7.80‰。

2.2.4 围生儿性别

本次研究表明,太原市市区女性围生儿死亡率(7.00‰)显著高于男性(4.97‰)。

2.3 多因素分析

选择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引入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进一步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父母社会经济和健康状况因素中,除母亲文化程度以外,其他变量均进入模型,依据标准化偏回归系数,家庭经济收入对围生儿死亡率影响较大,OR为1.286。然后依次为母亲生育年龄、母亲遗传病史和父亲遗传病史,OR分别为1.708、6.494~7.578和4.000。母亲医疗保健和营养状况两项因素中,只有产前检查进入模型,OR为4.654。叶酸增补未能进入最终模型。环境因素中,父亲吸烟对围生儿死亡率影响较大,其标准化偏回归系数在所有研究因素中排序第一,OR为1.652。此外,家庭住址和怀孕时间对围生儿死亡率也具有一定影响,OR范围值为1.771~2.444。多因素分析中,围生儿性别进入最终模型,女性围生儿死亡的危险性高于男性,OR为1.436。

表1 太原市围生儿死亡原因单因素分析Table 1 Analysis of Single FactoRof Perinatal Mortality in Taiyuan

表2 太原市围生儿死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able 2 Analysis of 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 of Perinatal Mortality in Taiyuan

3 讨论

围生儿死亡率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文化、医疗保健的发展水平。随着围生保健工作的开展,太原市围生儿死亡率呈下降趋势,1998年太原市围生儿死亡率为15.02‰,2004年降为12.55‰,1998~2004年合计为13.48‰,与其他城市比较(苏州:2000年,6.64‰[1];青岛:2001 年,8.17‰[2];北京:1988 ~1997 年,11.75‰[3];郑州:1999 ~2003 年,13.68‰[4];南京:1991 ~2000 年,14.74‰[5]),太原市围生儿死亡率居中。由于各地区围生儿死亡危险因素,特别是社会环境危险因素差异较大,因此,研究不同地区围生儿死亡主要危险因素,对于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干预措施,降低围生儿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Tauniaux(1992年)研究表明,母亲在妊娠早期(9~14周),吸烟与胎盘形态特别是绒毛膜和滋养层厚度增加有关[6]。根据镜检资料,吸烟产妇的胎盘有结构变化,包括大小栓塞、主干绒毛无血管、周边绒毛纤维变性、胎盘边缘坏死、滋养层基底膜和末端绒毛小管变厚等,表明吸烟对胎盘形态和功能有不良作用。依据报道,被动吸烟者与主动吸烟者所吸入的有害成分相似,所产生的危害也相似[6]。Hernberg于1982年报道,父亲吸烟,母亲不吸烟,其子代围产期死亡率随父亲吸烟支数增加而上升。本次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研究结论,父亲吸烟对围生儿死亡率影响较大,OR为1.652,表明父亲经常吸烟的围生儿死亡危险性为不吸烟的2.77倍。但本次研究结果中,孕妇吸烟、饮酒对围生儿死亡未呈现显著影响。这一现象推测与太原市青年妇女吸烟率(0.716%)、饮酒率(0.897%)较低有关。青年男性吸烟率(61.088%)较高,并且对围生儿死亡造成显著影响。

据文献报道,太原市空气污染对围生儿死亡率具有一定影响,空气中PM10浓度每增加100 μg/m3,死胎及死产的 OR值为1.66(95%CI:1.26~2.19)[7]。本次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一致,空气污染为影响太原市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因素。依据太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结果,2006年太原市采暖期室外PM10浓度平均值为582.98 μg/m3,而非采暖期室外 PM10浓度降为332.16 μg/m3,采暖期室内 PM10浓度平均值为307.08 μg/m3,而非采暖期室内 PM10浓度降为231.44 μg/m3,无论采暖期、非采暖期、室内、室外PM10浓度均高于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围生儿死亡的地理分布特征表明了室外空气污染的重要影响。居住于杏花岭、尖草坪和古交区的围生儿死亡危险性显著高于迎泽区。太原钢铁公司横跨杏花岭区和尖草坪区,古交市为煤炭工业区,上述城区的重工业污染对该区围生儿死亡造成显著影响。

2006年1、2月份正处于采暖中期,室内外空气污染较重,加之正值春节长假期间,家中烹饪时间较长,加剧了室内空气污染,11月份为大气污染上升期,人群易感性较高,上述原因导致了这一时期受孕分娩的围生儿死亡危险性较高。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产前检查可有效降低围生儿死亡率。1997年太原市启动“削峰工程”,其中一项重要的干预措施为产前B超筛查出生缺陷并进行引产,由于出生缺陷是导致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这一措施对降低围生儿死亡率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无产前检查母亲的围生儿死亡危险性显著高于进行产前检查的母亲,OR为4.654,表明前者围生儿死亡危险性为后者的4.654倍。

叶酸缺乏与出生缺陷和早产有关[8],而出生缺陷和早产是导致太原市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因素,因此叶酸增补可同时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本次研究发现,单因素分析中叶酸增补与围生儿死亡率相关显著。但当其他因素同时引入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时,叶酸增补未呈现统计显著性。这一现象推测与太原市叶酸增补覆盖率(35.66%)较低有关。太原市初检孕周平均为第20周,错过了受孕之前和妊娠早期增补叶酸的最佳时机,加之婚检率下降,孕前保健,优生健康教育覆盖率随之下降,导致了太原市叶酸增补覆盖率较低的现象。

除上述因素外,影响太原市围生儿死亡的因素还有是否为适龄产妇、围生儿性别、父母遗传病史和家庭经济收入。年龄过大的产妇通常学历较高或结婚较晚,年龄过小的产妇通常社会经济条件较差,因此怀孕生产年龄反映的不单是生理问题,同时反映了某些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其他因素由于不可控制,这里不作过多讨论。

本次研究的局限在于吸烟、饮酒监测指标未区分行为时间特征(受孕前、妊娠早期、中期和后期),影响了该研究的深度。此外,太原市不良妊娠结局危险因素监测指标中,未涉及家庭暴力和孕期家庭变故情况,因此无法确定上述因素对围生儿死亡的影响。所以在太原市《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应加强一级预防,强调孕期控烟,推广集中供暖,提高叶酸增补覆盖率、预防围生儿死亡发生。

[1] 王惠英,李 蓉,姜梅芳.苏州市1985~2000年围生儿死亡率变化及死因分析[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02,13(4):170-172.

[2] 万爱华,任志伊,修新红,等.青岛市1990年至2001年围生儿死亡率及死因[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03,14(2):110-112.

[3] 沈汝枫,熊昭理,丁 辉,等.北京市围生儿死亡监测与干预研究(1988-1997 年)[J].中华围生医学杂志,1999,2(2):67-69.

[4] 崔豫琳,杨晓红.郑州市1999~2003年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5,25(9):62-63.

[5] 姜晓红,吕 耘,龚 华.南京地区1991年至2000年围生儿死亡率及死因[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03,14(2):121-122.

[6] 保毓书,周树森.环境因素与生殖健康[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7] 张燕萍,刘旭辉.太原市大气污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7,24(3):128.

[8] Locksmith GJ,Duff P.Preventing Neural Tube Defects:the Importance of Periconceptional Folic Acid Supplements[J].Obstet Gynecol,1998,91(1):27-34.

猜你喜欢
生儿太原市叶酸
太原市为农村寄递物流补“短板”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2019年福建省围生儿死亡情况分析
太原市六家药茶企业获省级授权
265例围生儿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的分析
准备怀孕前3个月还不补叶酸就晚了
正在备孕的你,叶酸补对了吗
准备怀孕前3个月还不补叶酸就晚了
太原市第四实验小学
用猕猴桃补叶酸?未必适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