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水稻氮磷钾养分丰缺指标研究

2011-07-31 03:30申广荣秦方锦
浙江农业科学 2011年5期
关键词:水网全氮平原

王 飞,申广荣,秦方锦

(1.上海交通大学 农业与生物学院,上海 200240;2.浙江省宁波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浙江 宁波 315000)

近年来,我国化肥用量大幅增加,但粮食单产却徘徊不前,这表明粮食作物施肥增产效应已趋于下降[1]。同时,不合理或盲目施肥的现象也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因地制宜地合理施用肥料已刻不容缓。土壤肥力指标法(又称丰缺指标法)是测土推荐施肥最经典的方法,它是基于作物营养元素的土壤化学原理,用相关分析筛选最佳提取剂,测定土壤有效养分;以生物试验相对指标校验土壤有效养分指标,确定相应的肥力分级范围值,用以指导肥料施用。虽然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学者提出了土壤有效磷、速效钾等丰缺指标,但由于近年来高产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原有的指标体系已不适用当前生产实际;而且不同农业生产区域因土壤肥力水平、水文和气候等条件不同,丰缺指标也存在着较大差异[2]。因此,作者旨在通过对近年来宁波市多个县(市、区)水稻“3414”田间肥效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建立宁波市水稻氮磷钾养分丰缺指标体系,以期为完善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数据来源于宁波市鄞州、余姚、奉化、象山、宁海等本市水稻主产区2007-2010年单季稻、早稻、连作晚稻、蔺草茬晚稻等80余个水稻“3414”田间肥效试验结果。各试点的供试水稻品种为当地主推品种如中浙优1号、甬优12号、嘉育280、宁81、甬优1号等,施用的氮、磷、钾肥分别为碳酸氢铵、尿素、过磷酸钙和氯化钾。

1.2 试验设计

采用“3414”试验方案,各氮、磷、钾肥用量水平如表1[3]。方案中的施肥水平含义:0水平指不施肥,2水平指当地推荐施肥量,1水平 =2水平×0.5,3水平=2水平 ×1.5(该水平为过量施肥水平)。其中,2水平依据各试点当地土壤养分基本状况、高产施肥调查、以及试验地的前茬作物拟定。选择当地具有代表性的土壤类型和肥力水平的地块作为试验田。试验随机排列,小区面积30 m2,部分有条件田块设置3次重复。供试地块的水稻基追肥比例根据当地习惯及土壤肥力水平确定,一般磷肥全部作底肥,氮、钾肥分次施用。

1.3 样品采集、测定及数据分析方法

试验实施前,取试验田块混合基础土样用浓硫酸消煮-半微量凯氏法测定全氮,碳酸氢钠浸提-钼锑抗比色法测定有效磷,乙酸铵浸提、火焰光度法测定速效钾含量[4-5]。

表1 水稻“3414”试验不同水平的施肥量kg·hm -2

宁波市的水稻主产区分布在鄞州、余姚、奉化、象山、宁海等县(市、区)的平原地带,地貌类型涉及水网平原、河谷平原和滨海平原。根据近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耕地地力调查结果,发现特定地貌类型上土壤氮磷钾养分含量有相似性,即水网平原、河谷平原土壤大多高氮高磷低钾,而滨海平原土壤大多低氮低磷高钾(表2)。为反映区域特点,将有关数据划分为水网河谷平原和滨海平原2个地貌类型进行研究。

根据水稻氮、磷、钾缺素区产量和氮磷钾平衡施肥区产量分别计算氮、磷、钾的相对产量,与相应的基础土壤的全氮、有效磷、有效钾测试值绘制散点图。由于田间试验受众多因素及土壤取样和分析误差等影响,少数试验点结果出现显著的偏差,故在曲线回归构建前剔除了少量异常试验点结果,以减少对土壤氮磷钾丰缺指标建立的干扰。应用SPSS软件对水稻氮、磷、钾缺素区相对产量与对应基础土壤的全氮、有效磷、有效钾测试值建立曲线回归方程。相对产量=缺素区产量/平衡施肥区产量,具体公式如下:缺氮处理相对产量/%=N0P2K2处理产量/N2P2K2处理产量 ×100;缺磷处理相对产量/%=N2P0K2处理产量/N2P2K2处理产量×100;缺钾处理相对产量/%=N2P2K0处理产量/N2P2K2处理产量×100。

表2 供试地块的土壤养分基本状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数学模型

水网河谷平原和滨海平原2个区域的水稻氮、磷、钾缺素区相对产量与对应基础土壤的全氮、有效磷、有效钾测试值拟合曲线如图1和图2。根据拟合效果,综合考虑3个曲线模型的特征、供试土壤氮磷钾养分含量及水稻实际营养特点等因素[6],水稻氮磷钾丰缺指标的数学模型均采用对数模型。水网河谷平原的水稻土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丰缺模型分别为y=31.295ln x+51.98,r2=0.880 4;y=31.139ln x-24.54,r2=0.8212;y=39.464ln x-94.875,r2=0.815 9;滨海平原地区的水稻土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丰缺模型分别为y=23.499ln x+68.696,r2=0.867 6;y=29.467ln x-7.088、r2=0.909 1;y=42.738ln x-119.52,r2=0.869 3(表3)。通过参数估计,2个区域的水稻氮磷钾丰缺指标数学模型的F值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2.2 丰缺指标

图1 水网河谷平原水稻土壤全氮、有效磷、速效钾测定值与稻谷相对产量之间的回归曲线

图2 滨海平原水稻土壤全氮、有效磷、速效钾测定值与稻谷相对产量之间的回归曲线

表3 水稻土壤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丰缺指标

以相对产量95%和75%为标准,将土壤养分肥力划分为3级,即相对产量>0.95的相应氮磷钾养分定为高,相对产量介于0.75~0.95的定为中,相对产量 <0.75的定为低。从表3可知,水网河谷平原的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临界指标分别为 4.0 g·kg-1、47 mg·kg-1、122 mg·kg-1;滨海平原的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的临界指标分别为 3.1 g·kg-1、32 mg·kg-1、150 mg·kg-1水网河谷地区的全氮、有效磷的临界指标均高于滨海地区,而速效钾则相反。

3 小结与讨论

土壤肥力分级主要是根据生产实践对精度的需要,以及校验曲线的高度和斜率特征等因素确定[7]。在过往的研究中,土壤肥力等级的划分不一。周鸣铮等[8]建议将土壤肥力等级划分为5级,即极低、低、中、高和极高;黄德明等[9]认为作物年度间的产量变幅足以掩盖过细的肥力级差,故肥力等级可划分为3级。作者根据近年来宁波市水稻氮磷钾肥效田间试验结果,以相对产量95%和75%为标准,将水稻土壤养分肥力划分为高、中、低3个等级,这与福建水稻氮磷钾养分丰缺指标划分标准一致[10]。

不同区域水稻土由于理化性状、水文及气候等条件差异甚大,土壤氮磷钾养分丰缺指标也各异[11]。就水稻土而言,同样将土壤肥力划分为高、中、低3个等级的综合结果表明,全国水稻土的有效磷属于高、中、低的平均值分别为 >11 mg·kg-1、2.6 ~ 11 mg·kg-1、< 2.6 mg·kg-1[9];而宁波水网河谷平原水稻土有效磷属于高、中、低的平均值分别为 > 47 mg·kg-1、26 ~ 47 mg·kg-1、<26 mg·kg-1,滨海地区为 > 32 mg·kg-1、16 ~32 mg·kg-1、 < 16 mg·kg-1。全国水稻土的速效钾属于高、中、低的平均值分别为 >131 mg·kg-1、55 ~ 311 mg·kg-1、 < 55 mg·kg-1[9];而宁波水网河谷平原水稻土速效钾属于高、中、低的 平 均 值 分 别 为 >122 mg·kg-1、75 ~122 mg·kg-1、 < 75 mg·kg-1,滨 海 地 区 为 > 150 mg·kg-1、96 ~ 150 mg·kg-1、 < 96 mg·kg-1。章明清等[7]的研究表明,福建省沿海地区晚稻有效磷和速效钾属于高(相对产量为95%)的临界值分别为 17 mg·kg-1和 82 mg·kg-1g;刘顺国等[12]研究表明,辽宁省水稻土有效磷和速效钾属于高(相对产量为95%)的临界值分别为15 mg·kg-1和 205 mg·kg-1。另有研究表明,不同地貌类型条件下的养分丰缺指标也有差异。孔庆波[10]等报道的山区晚稻有效磷的丰缺指标分别为>21 mg·kg-1、21 ~ 9 mg·kg-1、 < 9 mg·kg-1;沿海地区则为 > 20 mg·kg-1、20 ~ 8 mg·kg-1、<8 mg·kg-1g。本研究也有类似规律,水网河谷地区的全氮、有效磷的临界指标高于滨海地区,而速效钾则相反。因此,作物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的建立与土壤类型、气候条件、作物品种和土壤养分测试方法等因素关系甚密。

此外,还可以发现,由于高产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应用,近期研究确定的养分丰缺指标均高于20世纪80年代的结果。例如,福建水稻原有的有效磷高产临界指标为7 mg·kg-1,而目前山区稻田有效磷高产临界指标为 26 mg·kg-1,沿海地区则为22 mg·kg-1[7];宁波水网平原早稻原有的有效磷低产 临 界 值 为 20 mg·kg-1,而 目 前 则 为 25 mg·kg-1[13]。这可能与近年来农民对肥料的施用量加大,但肥料利用率不高有关。

[1]张福锁,崔振岭,王激清,等.中国土壤和植物养分管理现状与改进策略[J].植物学通报,2007,24(6):687-694.

[2]陆允甫,吕晓男.中国测土施肥工作的进展和展望[J].土壤学报,1995(3):241-251.

[3]王圣瑞,陈新平,高祥照,等.“3414”肥料试验模型拟合的探讨[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2,8(4):409-413.

[4]鲁如坤.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146-196.

[5]鲍士旦.土壤农业分析[M].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262-271.

[6]李娟,章明清.推荐施肥中校验曲线模型选模方法研究[J].土壤通报,2010,41(3):668-671.

[7]章明清,徐志平,姚宝全,等.福建主要粮油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研究Ⅱ土壤碱解氮、Olsen-P和速效钾丰缺指标[J].福建农业学报,2009,24(1):68-74.

[8]周鸣铮.中国的测土施肥[J].土壤通报,1987,18(1):7-13.

[9]黄德明.我国农田土壤养分肥力状况及丰缺指标[J].华北农学报,1988,3(2):46-53.

[10]孔庆波,章明清,李娟,等.福建省晚稻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2010,31(11):1873-1880.

[11]张福锁.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要览[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6:100-104.

[12]刘顺国,邢岩,韩晓日.辽宁省水稻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建立初探[J].土壤通报,2008,39(4):871-873.

[13]王斌,杨筠文,孙健,等.宁波平原水稻土有效磷临界值的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2010(4):878-879.

猜你喜欢
水网全氮平原
那一片平原
江淮平原第一关——古云梯关探秘
水网藻生长及铀对其生长影响的模型构建
基于水环境的污染控制研究
平原的草
代表议案编织安全“水网”
浪起山走
●山西加快推进县域小水网配套建设
煤矸石山上不同种植年限和生长期香根草各部位全氮含量及其分配比例的比较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黒垆土有机质和全氮分布规律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