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

2011-08-03 10:46116013沈阳军区大连疗养院桃源疗养区张晓岩杨学颖齐佳伟
中国疗养医学 2011年11期
关键词:红斑带状疱疹紫外线

116013 沈阳军区大连疗养院桃源疗养区 张晓岩 杨学颖 齐佳伟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病毒性皮肤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其主要症状是神经痛,而且年龄越大疼痛越重,如治疗不当,容易发生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我们应用光疗法配合常规药物综合治疗的方法,提高了治愈率,缩短了病程,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经皮肤科确诊(诊断标准:簇集的小水疱,沿神经走向,单侧分布,有明显神经痛)的老年带状疱疹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0例,其中男19例,女21例;年龄45~84岁,平均(68.4±9.2)岁;病程1~13 d,平均5.6 d;疼痛持续2~13 d,平均6.4 d;皮疹分布:胸背部14例,腰腹部10例,头颈部6例,臀部3例,四肢7例。对照组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43~79岁,平均(67.8±8.6)岁;病程2~14 d,平均5.8 d;疼痛持续2~15 d,平均6.8 d;皮疹分布胸背部13例,腰腹部11例,头颈部8例,臀部3例,四肢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同时使用常规药物治疗,即每次口服维生素B12片、维生素B122片,3次/d,口服阿昔洛韦每次4~8片,5次/d,消炎痛30 mg,3次/d。治疗组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加用下列物理因子疗法。

1.2.1 半导体激光照射 采用上海产MDC-500型半导体激光治疗仪,输出功率0~500 mW,连续可调,仪器电压220 V,波长860 nm,光斑直径3 mm。治疗时激光照射疼痛局部,根据疼痛范围选取照射点,每点照射5 min,照射功率一般在320~380 mW,1次/d。

1.2.2 紫外线照射 采用北京产TCF-2000Ⅲ型紫外线治疗仪,设置紫外线波长为254 nm,对患者病变区及相应神经根区进行照射,制定个性化的初始照射剂量。遵循剂量调整的一般原则为:上次照射后皮肤如无红斑效应,则下次剂量增加20%,如出现轻微红斑效应,则下次剂量不变;出现无症状、清晰可辨的红斑,则停治疗1次后再采用相同剂量治疗1次,此后剂量每次增加10%;若出现疼痛性红斑、水肿或伴有水疱则停止治疗,直至恢复,再次照射时剂量减少50%,以后每次增加10%[1]。

1.3 疗效评定

1.3.1 观察指标 对照组复诊时、治疗组每次照射后,由护士记录止痛时间、止疱时间和总病程,同时观察其不良反应,对未愈患者随访2个月,统计PHN发生例数。

1.3.2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疼痛消失,皮损结痂消退;显效:疼痛明显减轻,皮损消退85%以上;有效:疼痛减轻,皮损消退不足85%;无效:疼痛无明显减轻,皮损无明显消退。

1.3.3 PHN的诊断 皮肤带状疱疹治愈后,疼痛持续时间超过1个月,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疼痛。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2.0版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等级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止痛、止疱时间、总病程以及PHN发生情况(表1),疗效比较(表2)。治疗组止痛、止疱时间及总病程均明显较对照组短,且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组无一例发生PHN,而对照组中有7例发生PHN。

表1 两组带状疱疹的止痛、止疱时间和总病程以及PHN发生情况对比

表2 两组疗效对比

3 讨论

PHN是一种难治疗性、慢性疼痛综合征[2],患者长期遭受疼痛折磨,严重的甚至有自杀倾向[3]。目前年龄是PHN公认的影响因素[4],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PHN发病率必然呈现上升趋势。由于PHN的发病机制复杂,临床上尚未找到特效治疗方法,所以尽量避免PHN的发生是治疗带状疱疹的关键。

大多数学者认为PHN与神经系统损伤有关,是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我们采用半导体激光具有止痛迅速、无痛苦、无副作用的特性。因其有良好的组织穿透力,作用于感觉神经末梢,减慢神经末梢传导速度,降低神经末梢的兴奋性,从而提高疼痛阈值[5];还可加强局部血液循环,使致痛物质浓度降低[6],从而降低渗透压,减轻水肿;加快上皮细胞合成代谢,促进组织修复[7]。另外,该激光输出功率大,照射痛点或穴位仅需5 min,不易引起组织损伤,起到快捷的止痛、消炎作用,使受损神经组织尽快恢复。

红斑量短波紫外线照射对组织具有良好的消炎作用。首先,它对致病微生物有直接的杀灭作用;其次,还可促使皮肤释放免疫调节因子如IL-1等,增加机体免疫防御功能;红斑量紫外线照射后局部血管扩张,血流加速可致血液中白细胞流经的病灶相对增多,同时营养物质、抗体输入到局部增加,渗出物、炎性和致痛性化学介质清除增加。

光疗法配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具有协同作用,一方面利用光疗法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改善内环境,减轻皮损程度,促进伤口愈合及缓解疼痛;另一方面药物干预能显著加快水肿炎症吸收。

本研究结果亦表明应用光疗法治疗的患者,止痛时间、皮疹愈合时间及病程均明显缩短,避免了PHN的发生,且无难以忍受的不良反应,依从性普遍良好。

[1]孙丽蕴,王萍,蔡念宁,等.窄谱中波紫外线配合中药治疗银屑病的疗效观察[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6,3(11):666-667.

[2]WuCL,MarshA,DworkinRH.Theroleofsympathetic nerve blocks in herpes zosler and postherpelic neuralgia[J].Pain,2000,87(2):121-129.

[3]王家双,朱月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远期疗效临床研究[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1,7(3):136-139.

[4]Rowbatham MC,Petersen KL.Zoster-associated pain and neural dysfunction[J].Pain,2001,93(1):1-5.

[5]卞学军,于德勤,刘德民.半导体砷化激光穴位照射阵痛效应的实验研究[J].针刺研究,1989(14):379.

[6]刘新,李胜利,陈家骅.半导体激光疼痛治疗的研究[J].应用激光,1997,17(4):187-188.

[7]杨小燕,杨继庆.半导体激光的医学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05,26(6):21-23.

猜你喜欢
红斑带状疱疹紫外线
紫外线指数,提醒你保护皮肤
看不见的光——红外线与紫外线
带状疱疹疫苗该不该打?
儿童带状疱疹的研究进展
让人又爱又恨的紫外线
跟踪导练(五)6
木星的小红斑
老年带状疱疹药物治疗的对比观察
木星上的大红斑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