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2011-08-07 05:59刘敏徐瀚峰南京第二医院静脉配置中心南京市10003南京第二医院十七病区南京市10000
中国药房 2011年48期
关键词:拉米夫定乙型肝炎耐药性

刘敏,徐瀚峰(1.南京第二医院静脉配置中心,南京市10003;.南京第二医院十七病区,南京市10000)

慢性乙型肝炎在我国较为常见。由于其病毒容易复制,造成目前临床治疗只能以抑制病毒复制、减少肝细胞损伤和延缓病情进一步恶化等为主。近年来,临床上主要使用抗乙型肝炎病毒(HBV)能力较强的拉米夫定(Lam ivudine,LAM)控制病情,但长期用药可能会造成病毒耐药突变率增高,病情加重[1,2]。现在临床上又逐渐应用一种新的抗病毒治疗药物——阿德福韦酯(Adefovir dipivoxil,ADV)。该药不论对乙肝病毒e抗原(HBeAg)阴性或阳性、或对LAM有耐药性的乙型肝炎患者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3~5]。笔者采用ADV联合LAM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并分析联合治疗的疗效及耐药性、安全性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6月-2010年9月于我院收治的门诊及住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8例。所选病例均符合《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200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中关于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根据患者病情及本人意愿将所选病例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2例)。其中,治疗组男性31例,女性25例,年龄27~74岁,平均(44±11.3)岁,平均病程4.2年。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24例,年龄29~71岁,平均(42±10.5)岁,平均病程3.8年。所有患者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HBeAg均呈阳性,且HBeAg呈阳性>6个月,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均>2.0 ULN×正常值上限,血清HBV-DNA≥105copies·m L-1。排除合并感染甲、丙、丁、戊、庚型等重叠肝炎病毒感染者;有服用肝损害药物史者;有肝硬化证据者等。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单独口服LAM片(贺普丁,葛兰素史克公司)100 mg,q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ADV胶囊(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0mg,qd。2组疗程均为12个月。

1.3 观察项目及指标

分别检测2组在治疗前和治疗3、6、12个月后肝功能指标ALT值(美国RA-10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清HBV-DNA滴度(免疫荧光定量PCR检测法)、HBV血清标志物HBeAg(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ELISA)。同时观察记录耐药性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6]

显效:治疗12个月后HBeAg和HBV-DNA呈阴性,肝功能恢复正常;有效:治疗12个月后HBeAg未转阴、HBV-DNA明显下降或转阴,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无效:治疗12个月后HBeAg未转阴、HBV-DNA无明显下降。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A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以±s表示,2组之间均值的比较采用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ALT及HBV-DNA、HBeAg转阴率比较

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6、12个月的ALT变化比较见表1;2组治疗后3、6、12个月的HBV-DNA、HBeAg转阴率比较见表2。

表1 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6、12个月的ALT变化比较(±s)Tab 1 Com parison of ALT content between 2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and after 3,6,12months of treatmen(t±s)

表1 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6、12个月的ALT变化比较(±s)Tab 1 Com parison of ALT content between 2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and after 3,6,12months of treatmen(t±s)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例数/n 56 52 ALT/U·L-1治疗前139.21±52.37 146.33±41.26治疗3个月37.48±12.52 57.63±20.38治疗6个月31.23±9.11 40.15±13.26治疗12个月24.35±7.24 35.82±6.14

表2 2组治疗后3、6、12个月的HBV-DNA、HBeAg转阴率比较(n,%%)Tab 2 Com parison of HBV-DNA and HBeAg negative rate between 2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and after 3,6,12 months of treatm ent(n,%%)

2组在治疗后3、6、12个月,ALT检测值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6、12个月的血清HBV-DNA转阴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12个月后的血清HBeAg转阴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2组疗效比较

2组治疗12个月后的疗效比较见表3。

表3 2组治疗12个月后的疗效比较(n)Tab 3 Comparison of therapeutic efficacies after 12 months between 2 groups(n)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73.0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 耐药性结果分析

2组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患者耐药性出现3例(5.36%);对照组患者耐药性出现9例(17.3%),其中4例表现为临床耐药,5例表现为基因耐药。2组耐药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治疗组具有良好的药物耐受性。

2.4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均部分出现咳嗽、咽炎、皮疹等不良反应,但发生率均较低,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LAM虽可使HBV-DNA病毒得以抑制,血清转氨酶恢复正常,但其长期应用可引起高耐药变异。研究[7~9]报道,在使用LAM治疗肝炎后1~5年的耐药发生率从开始的14%上升到69%,并且也会导致初期的药效消失,甚至会发生重型肝炎。2004年,临床专家针对其耐药性提出了使用ADV治疗肝炎的建议[10]。ADV为腺嘌呤核苷类似物,在体内可通过细胞激酶作用转为具有活性的阿德福韦(ADE),从而对HBV-DNA病毒复制进行抑制。ADV可以改善患者的肝脏生化功能及病理学、组织学功能,即使对LAM耐药的患者也能有效抑制HBV-DNA病毒的复制及变异株,提高HBV-DNA的转阴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ADV联合LAM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6、12个月后,ALT水平基本恢复正常且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而治疗后血清HBV-DNA转阴率及HBeAg转阴率比较也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但本研究只是对少量的病例进行观察,并且观察时间仅有1年,要得到更全面的疗效评价,还需要进一步大样本的临床观察验证。

[1]吴丽萍,张建军,杜瑞清,等.肝功能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HBeAg及HBV-DNA与肝组织病理改变的关系[J].肝脏杂志,2009,10(4):269.

[2]Westland CE,Yang H,DelaneyWE,etal.Activity of adefovir dipivoxil against all patterns of Lam ivudine-resistant hepatitis B viruses in patients[J].Viral Hepatitis,2005,12(1):67.

[3]PetersMG,Hann HW,Martin P,etal.Adefovir dipivoxil done or in combination w ith cam irudine in patients w ith Lamivudine resistant chrouic hepatitis B[J].Gastroenterology,2004,126(1):91.

[4]Perrillo R,Hann HW,Mutimer D,etal.Adefovir dipivoxil added to ongoing Lamivudine in chronic hepatitis B w ith YMDD mutant hepatitis B virus[J].Gastroenterology,2004,126(1):343.

[5]王宇明,陈耀凯,张大志,等.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14(11):803.

[6]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1,3(1):66.

[7]邱源旺,蒋祥虎,黄利华,等.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YMDD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相关因素分析[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9,12(5):347.

[8]周岳进,郑金莉,谢庆荣,等.慢性乙型肝炎拉米夫定治疗中YMDD突变的临床处理[J].肝脏杂志,2005,6(3):244.

[9]贾继东,侯金林,尹有宽,等.替比夫定或拉米夫定抗乙型肝炎病毒的疗效预测探讨[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7,15(5):342.

[10]拉米夫定临床应用专家组.2004年拉米夫定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4,12(6):425.

猜你喜欢
拉米夫定乙型肝炎耐药性
多替拉韦联合拉米夫定简化方案治疗初治HIV感染者真实世界研究
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肝硬化的效果分析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WHO:HIV耐药性危机升级,普及耐药性检测意义重大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恩替卡韦单药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的疗效比较
美洲大蠊逆转肝癌多药耐药性的研究
恩替卡韦与拉米夫定初次治疗慢性乙肝的效果和安全性比较
2013年医院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6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