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的创造艺术在影视中的运用

2011-08-15 00:45王文涛
大家 2011年14期
关键词:吴宇森视觉效果张艺谋

王文涛 吉 玮

(王文涛、吉玮: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研究方向:美术教育。)

美术对影视的助产关系在历史悠久的美术传统面前可说是:影视是一门成长发展的年轻艺术,而绘画一直被认为是影视艺术的母体艺术,是由不同时代和流派的美术作品为电影的诞生提供了足够借鉴的蓝本。一部影视的视觉风格涵盖了导演组所采取的构图、色彩、光影、运动等元素。大量优秀的影视导演在影片视觉结构的处理上各具匠心,创造出了极富艺术感染力的影像画面,并从中体现出个人独特的视觉风格。默片时代的许多影视理论先驱者,几乎都是把影视的艺术归属和美术(特别是绘画)放在一起。定居于巴黎的意大利诗人卡努杜、世界影视史上第一位影视理论专家,在1911年发表的《第七艺术宣言》中指出:影视是动态造型艺术。

一、美术艺术的视觉冲击在影片中的表现是通过导演孜孜追求来实现的

(一)张艺谋真敢糟,不惜血本来拍片——为追求唯美的画面

1.利用5吨化肥、百亩的高粱地的美丽画面成就了第五代导演的辉煌。张艺谋首次执导的影片《红高粱》使他在国际舞台有了一席之地,在1987年,一举夺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为了拍好这部影片,导演张艺谋亲自到拍摄地找到县委负责人,批了5吨化肥,种了近百亩的高粱地。虽然真正成形的只有50亩,但在张导演强烈的光影里,微风轻抚,秸秆婆娑,大田里的高粱那炫人的美景,仍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

2.用80块钱一口袋的杨树叶为《英雄》铺就了美丽的画面。在张艺谋的首部武侠巨作里,张艺谋率剧组前往内蒙古的胡杨林。并以80元一大口袋的价格,向当地农民收购了大量杨树叶。张艺谋对这些树叶,可算是耗尽了心力。并且:“前景的树叶要新的,然后回收,落下地趁着它没脏赶紧回收。把树叶分成一级,特级。一级、二级、三级不同的级别。特级就是一片一片捡出来的,来拍一些演员的,他们迎着镜头走的时候。风吹的时候,不能有泥土和沙子”。 于是,我们看到了章子怡和张曼玉仗剑高飞,如蝴蝶般在满山红叶中飞舞追逐的场景。

3.《十面埋伏》——2000美元求购葵花。张艺谋的第二部武侠大作《十面埋伏》,剧组花了两千美元购得乌克兰的优良花种,并雇了80多个当地的花农播种了金黄色的葵花。这次采用了黄、绿、白。黄是金色花海,正是为了极力渲染那种满天金黄碧海的艺术效果,为的就是把片中“花海“的颜色更好更美地表达在电影画面上。

4.《满城尽带黄金甲》300万朵鲜菊花组成了豪华的视觉盛宴。张艺谋的另一部武侠片。片中最重要的道具菊花不仅有从义乌专门请人定做的110万朵绢质假花,还请浙江花农栽种了300万朵鲜嫩菊花,并从云南定购了大量各色品种的菊花,铺满12750平方米的太和殿广场,真给力。

(二)冯小刚的《集结号》搬来韩国特效爆破团队以求画面的完美

1.许多特效都是由一群有着一定美术功底和良好电脑水平的技术人员共同完成的。《集结号》这支团队总共有70多人花了5个月时间才完成799个镜头特效的后期视觉效果。每一个凝固的瞬间,不正是一张很好的美术作品!

2.具有开拓创新性的中国第一部穿插3D视觉效果的灾难片《唐山大地震》也以其恢弘浩大的场面震撼人心。那些视觉效果无不渗透着许多美工辛勤的汗水,和冯导勇于开拓的野心。

(三)同美术的各种流派一样,贾樟柯的《三峡好人》重新诠释了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

艺术贵在创新,电影也不例外。2006年,贾樟柯和他的《三峡好人》捧得了威尼斯电影节最高荣誉“金狮”奖,评委会主席凯瑟琳·德纳芙说:“这部影片的得奖没有太大争议……有着镜头的美感,故事的力量,没有沉重,没有政治,重在关注人本身。”

(四)吴宇森的暴力美学呈现出浪漫主义特征

表现子弹运动的慢镜头,象征和平的白鸽和象征人性的教堂,唯美诗意的高速摄影,营造出浪漫、神圣、悲壮、崇高的感觉,借以强调力量感和英雄主义情怀,赋予残酷的枪战场面以个人化的风格、宏伟的动势与开放的气场,把暴力场面从现实提升到超现实的审美境界。从这个角度上讲,吴宇森的暴力是“为艺术的”,又是富于人性的,是三个人中最“仁慈”的暴力。而这正是在中国民族死亡观的基础上得以实现的。无独有偶,由俄罗斯导演提莫尔·贝克曼贝托夫执导的《通缉令》,以出奇的动作场面、绚烂的视觉效果令人惊艳。而最让观众惊讶的是,被称为“俄罗斯吴宇森”的导演耍出了让人惊叹的新花样:刺客们的子弹会转弯!看来艺术是相同的,浪漫主义也会传染。

结语

执导影视的制片人不一定都是美术专业,但他本人懂得美术原理是不争的事实,况且他的制作团队里有大量的美术人员参与创作。毫不夸张地说,每一名导演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美术艺术实践创造者。

猜你喜欢
吴宇森视觉效果张艺谋
70岁那年会在干什么
张艺谋:上合之光辉映“中国梦”与“世界梦
错过了张艺谋,她没有错过爱情
我请你吃雪糕
见谊忘利
魅力挖剪
吴宇森的光影童年
论《云南日报》改版改革后的版面设计及其视觉效果
娘胎里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