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象征在《菊花》中的运用

2011-08-15 00:45王蕾蕾
大家 2011年14期
关键词:丽莎菊花美丽

王蕾蕾

(王蕾蕾:山东省枣庄学院,助教,学士。)

约翰·斯坦贝克是美国著名小说家,在1939年和1962年分别荣获普利策奖和诺贝尔文学奖。他常与福克纳、海明威并称现代美国文坛三大杰出小说家。斯坦贝克一生创作了十余部小说,在这些小说中,既有长篇巨作,如《愤怒的葡萄》,也有短篇佳作,如创作于1938年的《菊花》就曾被评论家誉为“斯坦贝克在艺术上最成功的小说,”甚至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短篇小说之一。”

《菊花》讲述了女主角爱丽莎·艾伦经历压抑、欣喜再到痛苦的心理转变过程。笔者认为,《菊花》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斯坦贝克在小说中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象征,即“通过某一特定形象以表现或暗示超越这一形象的含义和观念”。小说中的某一或某些物体既是故事情节中具体实在的物体,同时又能“唤起读者的抽象联想,超越其字面的、具体的意思而被赋予更深的含义”。这类作为象征的物体会在小说中反复出现,甚至构成小说故事情节的基础,并承载小说的主题思想。在小说《菊花》中反复出现、贯穿故事情节发展的正是“菊花”这一物体。分析挖掘菊花的象征意义将有助于我们深刻地理解女主人公爱丽莎的形象和她的内心情感以及小说所蕴含的主题。

故事发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萨利纳斯峡谷地区的一个牧场上。这个峡谷被浓雾笼罩、与世隔绝,宛如一只铁锅;牧场交通不便、环境闭塞。生活在这样一个封闭压抑的环境中,尽管生活地恬静富足,但女主角爱丽莎的内心却空虚寂寞。她的丈夫亨利是一个勤劳而实际的人,整天忙于农场上的琐事。从夫妻间鲜少的对话中读者就能看出亨利可以说是一个实用主义者。在花园中,他对爱丽莎说:“但愿你能在果园里培育出那么大的苹果来。”在试图称赞妻子的时候,他说:“你好像快活得足以一口气吞下一只牛。”可见亨利的语言乏味,似乎他的头脑中就只有农场中实际的物品,诸如苹果和牛之类。不能说爱丽莎和亨利之间没有爱,但是他们之间的交流有些别扭甚至可以说是滑稽,读者也能明显地感觉到他们之间似乎缺少某种东西。亨利不了解妻子在想什么,不懂得欣赏她,也不懂浪漫柔情;爱丽莎从两人的生活中得不到足够的温暖,这让她很失落。“不管亨利有多好,不管他多么努力地尝试,他就是不达要领。”显然,爱丽莎不仅承受着环境的压抑,还承受着情感方面的压抑。

牧场的环境闭塞,没有什么活干,所以种植菊花,就成了爱丽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她对菊花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精力。“与她那充沛的精力相比,菊茎显得太纤弱、太不堪一击了。”爱丽莎对这些菊花悉心照料,种种细节都暗示了主人公赋予菊花的重要意义。花通常象征美和浪漫。在这里作者正是用菊花象征爱丽莎的美、她对浪漫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她把内心渴求寄托在菊花上,菊花是她内心世界的外延,更是她女性美丽与自信的象征。

菊花的象征意义在爱丽莎与补锅匠的短暂接触中得到进一步的展现。菊花直接象征了爱丽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地理环境的闭塞使得爱丽莎的生活平淡无趣。一个远道而来、饱经风霜的陌生人自然地引起她了兴趣。她厌烦了封闭孤独的牧场生活,也厌烦了不解风情的丈夫,因而羡慕补锅匠,羡慕他流浪生活的自由、浪漫而富有诗意。当补锅匠带着她送的菊花离开时,她无限神往地注视着篷车慢慢远去。与补锅匠的短暂接触唤起了她对开放、自由生活的向往,对浪漫、光明的生活的梦想。

菊花还象征了爱丽莎自己。她认为补锅匠欣赏菊花,也欣赏她本人,她的女性意识也因此苏醒。补锅匠问爱丽莎有没有什么需要他修补时,爱丽莎的态度是厌烦的。然而,当补锅匠问起菊花时,她的态度发生了极大的转变。“这都是菊花,花朵特别大,有白的和黄的。我每年都培育菊花,花朵比附近谁家种的都大。”她所答的明显超出了补锅匠所问的,似乎急切地想让这个陌生人多了解一些她的菊花。而这个补锅匠也确实很善于讨她的欢心。和亨利苍白的用词不同,他用诗一般的语言形容菊花“像刚喷出的一团团彩色烟雾”。他还提到有位太太托他帮忙找些好菊花种子。爱丽莎听到这个消息相当激动,兴奋地用一只红色大花盆装了一盆菊苗让他给那位太太带去,然后她又同样急切地把种好菊花所需的几乎所有方法要领都告诉了他。补锅匠对菊花的关注引起爱丽莎的变化还远不止这些。在爱丽莎向他说起菊花的时候,“她目光中闪着异彩。她摘下走了形的帽子,把头一摇,散开一头漂亮的乌发”。作者在小说中多次提及爱丽莎处理头发的动作,动作的变化暗示了她心理的转变。她独自一人在花园照料菊花时,“用手套背面拂开遮住眼睛的一缕头发,脏手套在她面颊上留下了一道泥污”。此时的爱丽莎只是一个园丁,还有点男子气,她在意的只有手里的活儿,一点不在意自己的外表形象。当她和补锅匠谈及旅行生活时,她“把手套摘下塞进放剪刀的围裙口袋里。她用手摸了摸帽口,想把散乱的头发塞进帽檐儿里去。”这个动作就较为女性化,是属于一位女子在和陌生人交谈时感到害羞而下意识做出的动作。而当两人谈论菊花时,她索性脱下帽子,散开头发,这个动作则是女性试图在男性面前展现其美丽和女性气质时有意为之的。

菊花象征了爱丽莎的美丽。她的丈夫不懂菊花,甚至把它们称作“庄稼”。而补锅匠会用生动而富有想象力的语言形容她的菊花,因此,爱丽莎认为他欣赏菊花,也会欣赏她的美。由此可以看出,菊花分明象征了爱丽莎的美丽。爱丽莎对菊花总是呵护备至。“她用小铁铲为移植那些新分出的菊苗在沙土上挖出十条平行的沟,然后回到菊丛那儿,把脆嫩的菊苗挖出来,用剪刀剪去茎上的叶子,整整齐齐地摆成一堆。”她这样做是因为她希望有人也能像她对待菊花一样对待自己,希望那人能发现她的美丽,用心呵护自己。当她发现补锅匠关注自己种植的菊花时,她的女性意识苏醒过来,感觉自己的美丽得到了欣赏。补锅匠离开后,她换下在花园培植菊花时穿着的“干活时穿的服装”——“男人戴的黑帽”、“粗笨的厚底鞋”,遮盖了衣裙花纹的“肥大围裙”。“她穿上全新的内衣裤,最好的长袜,那件最合身、最漂亮的衣裙。她仔细地梳好头发,画了眉,涂了口红。”她脱下了掩盖压抑自己女性身份的工作装,让自己的女性气质充分地展现。这是一个女性对欣赏自己美丽的异性所做的回报。作者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女性身上所发生的巨大变化,这些变化既是外表的,更是内心的。

然而,爱丽莎与补锅匠的接触很快结束,她刚被唤醒的女性自信也很快消逝。当她看到她让补锅匠带走的菊花像垃圾一样被扔在路上,她刚刚建立起的自信瞬间又崩溃了。作者只用了“她知道那是什么”来描述爱丽莎当时的反应,但这足以表明她的伤心失望。她平静地意识到补锅匠对菊花表现出的兴趣根本不是出自真心。她试图通过与丈夫讲话来驱散心头的痛苦,然而最后我们看到:“她把大衣领子竖起来,为的是不让他看见她在像老妇人那样——虚弱地哀哀哭泣。”对一个老妇人而言,所有的浪漫已成往事,不可复得。对爱丽莎而言,菊花象征了她的美丽,花被扔在路上,表明她的美仍然无人欣赏;菊花象征了她的内心渴望,花被扔掉,意味着她的内心仍然无人理解;菊花象征了她的浪漫梦想和美好希望,菊花被丢弃了,她的梦想和希望也被摧毁了;菊花也象征了她自身,她看到菊花被丢弃就明白自己被愚弄了。

小说伊始,爱丽莎承受着孤独和压抑,后来她以为获得了欣赏因而经历了欣喜,然而最后我们看到,她所拥有的只有失望和痛苦。其中贯穿小说情节发展和爱丽莎心路历程的便是菊花。斯坦贝克正是借助菊花这一富于象征意义的形象成功刻画了人物心理,塑造了爱丽莎这个令人难忘的悲剧性人物,也让读者深刻领会了小说的主题。

猜你喜欢
丽莎菊花美丽
穿白裙子的女孩(中)
穿白裙子的女孩(下)
穿白裙子的女孩(上)
我真的很擅长睡觉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
秋天的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