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教化论意蕴解析:人文教化

2011-08-15 00:45郭琪邓明波
大家 2011年9期
关键词:教化载体人文精神

郭琪 邓明波

文化的教化论意蕴解析:人文教化

郭琪 邓明波

“文化”是指以人的意义、精神内涵进行涵养、塑造、成型,因此“文化”的含义可以解释为“人文教化”。人文教化的过程包括“人化”和“化人”两个相对应的方面,就是以“文”来“化”自然和人自身。人文教化的目标就是将人的精神空间从本能的个别性状态,化成为完满、和谐、机敏、自由的普遍性状态。文化的价值必须依靠丰富的载体来表达、承载和传播,文化的载体必须凝结和承载人的价值才能形成文化。

文化;教化论;人文教化;人文精神

文化是一种复杂的人类社会现象,也是一个内涵不断丰富、外延愈加宽广的多维概念,迄今未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目前关于“文化”的各种不同的定义中具有一定影响的就有300种以上。能够基本达成的共识就是,大都承认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演变中所能动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侧重于将人从自然和其他动物中区别开来,从人之所以为人的角度强调人的独特意义、思想性、组织性、计划性、创造性。我们认为,在文化哲学的领域里,也可以从教化论视角即精神塑造的功能角度来解释“文化”的涵义。

一、文化的教化论含义:人文教化

“文化”富有“人文教化”的涵义。 “文”就是指“人文”,“人文”关注的侧重面是人的意义、价值、人格、尊严、理想、生活和命运。文化为人所特有,是人类社会的特有现象,在历史观上,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在实践观上,文化是由人所能动创造的,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对于“教化”概念的理解,詹世友教授认为:“教化就不仅可以被理解为把人从自然本能的个别性状态提升到普遍性状态,而且同时也是创造物得以活动的内在要素,也就是说,获得了一种正确的、不可学的、非仿效的‘机敏’(Takt,霍尔姆霍茨的用语)。”教化的过程就是将人的内在精神空间从本能的状态扩展涵厚提升至更加完满、协调、机敏的普遍性状态,就是对人的内在精神品质进行塑造、成型的过程,就是成就人的完满、和谐、自由的过程,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教化观在活动中完成,它的目标是全面地造就人,铸造人的本质。”

“文化”概念与教化相关,它是一种属人的精神创造活动。“文化”所关注的核心是人的精神实践如涵养德行、陶冶情操、砥砺品格,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文化”的含义完全可以解释为“人文教化”。

二、人文教化的过程与目标

人文教化是人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同时也是塑造自身即实践着的人的过程,在其中起作用的最终是人文精神、人的品质。这也是人超越自然属性的标志。。

教化的目标就是将三个维度进行融合、渗透、化通,使得精神空间从片面、任性、肤浅的个别性状态,扩充提升为全面、机敏、深厚的普遍性状态,也就是达到完满 (即无缺失或阴影)、和谐(不分裂及冲突)、自由的状态。此即为化成,否则就是未化、化外、异化。

人文教化的过程包括“人化”与“化人”,就是以“文”来“化”自然和人自身,是人类主体在社会历史实践活动中适应、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和意义的过程,也是涵养、塑造、教化、完善人自身的过程。

三、人文教化的价值与载体

文化内蕴着人的意义、价值、思想、情感等人文精神内核。文化是由“意义”所构成的价值,“意义”的“有用性”在于塑造“消费者”的心灵,满足其精神需求,充实其精神空间,优化其趣味取向、审美标准、人生追求、品性格调等人文精神,这也是人文教化的功能有别于其他满足人类物质需求的经济价值的根本所在。

人文教化的价值作用必须通过一定的物质形式或行为方式表达出来。文化的外在象征符号体系是进行人文教化的载体,比如图像装饰、语言文字、知识器物、文物典籍、表情行为、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制度风俗、历史风貌、景观设施、环境物质等等。通过重构想象,人赋予各种载体形式以象征意义。

人文教化的价值与载体关系密切。文化的内在意义和人文精神内涵是其内核和灵魂,而外在的表现形式则是外壳、载体。

价值必须依靠高效、丰富的载体来表达,载体的功能越强大,就越能有效地承载、传播价值。载体必须凝结和承载人的情感、理智、意志、情趣、意义等精神内涵,才能形成文化,才能成为一种文化象征符号,如文学艺术内涵着人类心灵深处的共同情感,社会制度、风俗习惯约定着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因此文学艺术、制度风俗就是人文教化的载体。载体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内涵越丰富,其进行教化的价值也就越大。

人的丰富性决定着文化的多元性,最终又体现在价值与载体的多样性上。

[1]詹世友.道德教化与经济技术时代[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12.

[2](德)卡尔·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103.

[3]徐行言.中西文化比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9.

郭琪,女,江西警察学院基础部讲师,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字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化哲学的研究。

邓明波,男,江西先锋软件学院思政部讲师,研究方向主要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伦理学。

郭琪 邓明波 (1.江西警察学院 基础部,江西 南昌330103;2.江西先锋软件学院 思政部,江西 南昌 330041)

猜你喜欢
教化载体人文精神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乘教化之风,行自主之路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儒家“礼乐教化”与新时代设计人才培养
以几何画板为载体,探究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
秋夜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创新代表履职载体 充分发挥代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