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健身之路上走出光彩

2011-08-15 00:47汤礼春
少林与太极 2011年6期
关键词:太极拳队伍

文/汤礼春

她在健身之路上走出光彩

文/汤礼春

每天清晨,武汉体育中心群众健身的场地上就响起悠扬的音乐,一群中老年人随着音乐缓缓舒展地练起了太极拳。站在队伍前面领着大家练太极拳的是一位中年妇女,只见她精神抖擞,动作优雅,刚柔相济,松活弹抖,把太极拳博大精深的韵味表现得淋漓尽致,内行人一看就知她是太极拳高手。一曲完了,她回转身来,向大家讲解一些太极拳的要领,还不时下到场地纠正一些人的错误动作。她的一言一行感染着在场健身的中老年朋友,大家都用一种赞许、钦佩的目光注视着她。她就是这上百人健身队伍的核心。她这个核心的角色和威望并不是谁推举而得的,而是凭借她高超的太极拳功夫加上热心助人教人的品格自然形成的。

其实,她已经过了花甲之年,不能算是中年妇女了,但是因为长期坚持锻炼,她的动作还是那般轻盈敏捷,因而看起来她仿佛重新焕发了青春的活力。

她叫彭福珍,是武汉制药厂的一名退休女工。从一名普通的退休工人到太极拳高手,再到这支健身队伍的领军人物,她走过了一条风雨艰辛而又热情似火的人生之路。

1998年,尚不到退休年龄的彭福珍就不得不因为健康原因向厂里递交了内退的申请。在工厂辛勤工作的31年中,她不怕吃苦,却也落下了严重的颈椎病、腰椎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曾经多次疼得晕倒在床上几天不能起床,就是平常上楼下楼,那钻心的腰疼也使她不堪忍受。

内退回到家中的彭福珍痛定思痛,她不想这样带着一身病痛在家熬日子,她知道只有改善身体的健康状况,才能提高生活的质量。于是她下定决心进行锻炼。第二天,她来到附近的汉水公园,和一些老年朋友一起伸伸胳膊动动腿。一段时间的观察了解之后,她确信像她这样的身体状况学练太极拳比较合适,于是她跟在练太极拳的队伍后面开始了“邯郸学步”。渐渐地,她认识到太极拳的内功极其深奥,单凭跟在后面模仿几个动作是不会掌握真正的太极拳的,对健身也没有太大裨益,只有钻进去吸取太极拳的精髓,才能练出太极拳的韵味,使练拳起到更好的健身作用。

要想学好太极拳,就必须拜高手为师,请他们一招一式地教自己。于是,她真诚地把在汉水公园里太极拳练得最好的贺师傅请到家里,认认真真地拜师。贺师傅说:“要想学好太极拳,一是要坚持,二是要不怕吃苦,这两条你能不能做到?”彭福珍一口就答道:“我都能做得到。”贺师傅见她一言九鼎,就答应收她为徒。

彭福珍没有想到,第二天贺师傅并没有教她太极拳的动作,而是说:“要想学好太极拳,就必须从基本功练起。从今天起,你就开始练站桩、压腿、翘腿、走猫步,每天最少练一小时,要连续练三个月。”彭福珍二话没说,开始练起了基本功。练基本功也不容易,只练了几天的站桩,彭福珍的双腿就肿了起来,疼得她晚上睡觉都爬不上床。丈夫见了心疼得不得了,让她在家休息几天,等腿消肿不疼了再去。她却一口回绝道:“我如果不坚持下去,师傅会怎么看我,我又怎么能学好太极拳?”

在正式跟贺师傅学练太极拳套路的同时,彭福珍还买来一套套太极拳的光碟和一本本有关太极拳的书籍,早上跟贺师傅学完回到家中就又迫不及待地看光碟,对着光碟一招一式练起来,晚上也是捧着一本太极拳的书,细细咀嚼领会博大精深的太极拳文化。

彭福珍刻苦钻研、虚心好学,一年下来就把二十四式太极拳练得像模像样了。有一天,贺师傅坦率地对她说:“你现在太极拳练得不比我差,再跟我学已经不能长进了,如果还想提高就得再寻高师了。”彭福珍谢别贺师傅,开始每天早上到武汉市各大健身场所寻访太极拳高手。每到一处,她就大方从容地练给那些高手看,请他们纠正自己的动作。有一天,她到武昌走亲戚,路过洪山广场时看见一群人正在练太极拳。她停下步来细细观摩,见一个老先生杨式太极拳练得出神入化,蓦地眼睛一亮,她立刻上前,对老先生深深一拜道:“老师,我想跟您学练杨式太极拳,请您一定收下我。”

老先生见这位五十开外的妇女居然对太极拳这样虔心痴迷,笑道:“你想跟我学,好哇!但我不住在这附近,我住在华中师范学院,离这里很远,你每天能去吗?”

“我住在汉阳郭茨口。但我每天能去,您定个时间吧!”

老先生更为惊讶,汉阳郭茨口离华中师范学院足足有三四十里远,她居然毫不含糊地说每天都能去学。面对这样执著热忱的人,老先生不能不答应下来。

老先生姓杨。那正是最炎热的三伏天,彭福珍每天晚上7点准时大汗淋漓地出现在杨老师面前。杨老师让她休息一会再开始学,她却掏出毛巾把汗一擦,灌下一瓶水,一扬脖子道:“开始吧。杨老师,这么热的天,您受累了!”

就这样,彭福珍坚持了半年之久。杨式太极拳学到家后,彭福珍又想拜师学陈式太极拳。她四处辗转托人介绍,终于慕名找到了刘师傅。她说明来意,刘师傅却连连摇头道:“我教的学生都比我年轻,像你这样年纪的人我是不教的。”

彭福珍明白他是嫌自己年纪大,怕学不好坏了他的名声。她也不辩白,而是当着刘师傅的面练起了太极拳。

刘师傅眼睛顿时一亮,看出她有扎实的功底,便答应教她陈式太极拳。又是一年的刻苦学习,彭福珍终于也能将陈式太极拳练得出神入化了。

为了开阔太极文化的眼界,为了让更多太极拳高手检验自己,为了相互切磋学习,彭福珍开始走出去,到全国各地参加各类太极拳活动。

2001年,鄂东南五市第二届太极拳剑舞赛开赛,彭福珍怀着既紧张又兴奋的心情参赛。这是她学习太极拳以来的第一次参赛,她是抱着学习和开阔眼界的态度来的,对于拿名次没有抱希望。结果却出乎意料,她居然获得了拳械项的第二名,这给了她很大的激励和鼓舞。此后,她一边更加刻苦地练习太极拳、太极剑、太极扇,一边频繁地走出去参加各类太极拳活动和比赛,而且每次比赛都获得名次。

2008年的春天,彭福珍接到第六届香港国际武术套路大奖赛的邀请,她欣然前往。虽然是一次国际性的比赛,但彭福珍并不紧张,她只是反复琢磨如何在高手如林的大赛中脱颖而出。其他选手在场上表演时,她不是抓紧时间养精蓄锐,而是仔细揣摩对方哪里打得好,哪里打得功夫不到,自己又该如何扬长避短。功夫不负有心人,轮到彭福珍出场了,她胸有成竹泰然自若,一亮相就技压四座,一套拳练下来立时好评如潮。在这届国际武术节上,彭福珍不仅夺得陈式太极剑女子组的第一名,还夺得了陈式太极拳女子组的第二名。

2009年春日融融的时节,武汉市第二十六届老年运动会正热火朝天地进行。太极拳比赛开始后,老年朋友们个个摩拳擦掌。太极拳是他们平素最喜爱的健身项目,太极拳比赛的冠军花落谁家是他们最瞩目、最关注的。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代表队在台上一亮相顿时获得了满堂彩。这支代表队近几年声名鹊起,在各项武术比赛中屡屡获奖。今天这支代表队的队员们依然个个出手不凡,动作娴热精湛,而且姿势、力度、运气整齐如一,整个团队配合得十分默契。随着音乐终了,掌声也铺天盖地而来,此次冠军又非他们莫属。

仅仅十来天之后,在湖北武汉长江南北武术锦标赛中,这支代表队又获得了太极拳一等奖和太极剑一等奖。

当报社记者们纷纷采访这支表现不俗的代表队时,队员们都指着彭福珍道:“她是我们的队长和教练,没有她也就没有我们这支队伍,你们采访她吧!”

记者们纷纷把话筒转向她,问起夺冠的秘诀时,她却轻轻吐出几个字:和睦、团结,这就是我们胜利的原因。虽然她避口不谈自己,但圈内的人都知道,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代表队正是她一手用心血和汗水浇灌出来的。

在学练太极拳的十年中,彭福珍不仅锻练了身体,老毛病一去不复返了,更重要的是开阔了视野,丰富了人生,精神境界也升华了许多。

2002年,彭福珍一家搬到了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居住。搬进新居的第二天早上,她照例来到健身场地练起了太极拳。她一亮相,立时让一些也在此健身的中老年朋友刮目相看。他们正苦于想练太极拳而又无人领头,见彭福珍太极拳练得如此老到,便纷纷围上去要求跟她学,还表示愿意出些学费。彭福珍虽然和这些新邻居还不熟悉,但看到大家热诚期待的目光,便爽快地说:“我愿意无偿地教大家,和大家一起分享健身的快乐!”

第二天彭福珍就开始一招一式地教起来,附近小区的中老年朋友也纷纷闻讯而来。不出一个月,跟着彭福珍学练太极拳的就由十几人猛增至四五十人。原来的健身场地有些小了,彭福珍便带领大家到武汉体育中心练,越来越多的人融入到了彭福珍的太极拳学练队伍中,甚至还有几个白皮肤蓝眼睛高鼻梁的外国朋友也慕名聚到了彭福珍的旗下。

不出半年,彭福珍的周围就形成了一支一两百人的蔚为壮观的健身队伍。恰逢此时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在筹办“第一届运动会”,在开发区扛大鼎的神龙公司决定组织80人的退休职工参加“集体太极拳功夫扇”的比赛,要请一个高手来当教练。一些平常跟着彭福珍练太极拳的神龙公司的退休职工听到这个消息,纷纷向公司推荐彭福珍,说她不仅太极扇练得好,而且热心,和大家都合得来。在退休职工的热情推荐下,神龙公司最终聘请了彭福珍当教练。

虽说彭福珍是第一次负责组织教练这么大个团队,没有任何经验,但她没有推托,她相信凭着认真的精神和负责的态度一定能打开局面。她一遍一遍认真反复地教,一个一个手把手地纠正动作,小憩时又和大家拉家常,很快就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大家都说:“彭老师身上有一种凝聚力,把我们紧紧吸在一起,我们愿意听从她的号令。”

彭福珍让这80人队伍中的老爷爷老奶奶们舞起太极扇像一阵春风,精神头十足。可是每天教完回到家里,她自己却累得瘫倒在床上一动也不想动。有一次,老伴心疼地劝她:“何必太认真太辛苦呢?都是上了年纪的人,马虎一点过得去就行了!”

彭福珍却摇摇头:“人家这么信任我,我马虎就对不起自己的良心!”第二天早上,她依然精神饱满、春风满面地出现在大家面前。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彭福珍的指导下,这支临时组织在一起、技艺参差不齐的队伍居然大为改观,在这届运动会上获得了二等奖。

2005年,彭福珍所居的绿岛社区成立居委会时,特地聘请她当了“群众活动专干”。这样一来,彭福珍更是全力以赴地带领群众开展健身活动。她从练太极拳的队伍中精心挑选了一部分骨干,悉心教练,组成了一个强有力的团队,准备随时走出去参加各类太极文化活动,力争为武汉经济开发区这个新区打出个响亮的牌子来。

机会说来就来。2005年6月,彭福珍组织的团队刚成立不到一个月,就迎来了武汉市第七届运动会武术比赛。结果一炮打响,彭福珍的团队一鸣惊人,夺得了太极拳比赛团体冠军。

彭福珍带领这支团队在接下来的2006年夺得了武汉市第二届武术大会太极拳集体第三名,2007年夺得了“长江南北武术套路锦标赛”的太极剑集体二等奖,2008年夺得了“武当杯”第三届武术大会太极剑集体项目二等奖、太极拳集体项目二等奖,同年又获武汉市汉阳区首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武术比赛集体器械第一名。

2008年,彭福珍带领的群众体育健身活动进入到了一个更红火的高潮。除了8月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外,春天在武汉体育中心举办的“全国城运会”,也给彭福珍和她的健身队伍增添了无比的激情,有关部门希望她组织100人的太极拳队伍参加城运会开幕式,以展示社区群众体育健身活动的风采。虽然没有一分钱的经费和报酬,但彭福珍很痛快地应承下来。

有人会说:群众体育健身活动本身就是自发自愿和松散的,要把100位老年朋友组织在一起每天进行训练谈何容易。然而这对彭福珍来说不在话下,凭的就是她多年来热心义务组织老年朋友们健身产生的威望和向心力,100位老人很乐意地聚在她的身边,听从她的安排调遣。上百人一起练太极拳,动作要整齐一致本身就有很高的难度,然而彭福珍还要难上再加一层,为了让这次展示出新出彩,她想了一个创意:不按传统的方形队伍来演练太极拳,而是让这上百人的队伍组成奥运的五环形来演练。彭福珍指挥队伍训练时,不停地跑前跑后,嗓门也比平常提高了好几倍,一天训练下来她的嗓子就喊哑了。队员们心疼她,有的给她拿来了金嗓子喉宝,有的劝她休息一天,她却笑着摇摇头,第二天照常出现在训练场。嗓子哑得喊不出声来,她就下到队伍中,一个个地拉着整理队形。虽是春寒料峭的时节,她却忙得热汗腾腾。

城运会开幕式的那天,在纷纷扬扬的细雨中,这支五环形的太极拳队打出了风采,让全场顿时振奋起来,爆发出了空前的热情。

猜你喜欢
太极拳队伍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夏县:强化队伍建设 提升履职能力
大雁的飞行队伍
光影视界
关于组建“一线话题”骨干队伍的通知
42式太极拳
还剩多少人?
青藏高原筑“天路”
陈式太极拳传人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