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阳区现代农业蔬菜基地建设体会

2011-08-15 00:48昭阳区园艺技术推广所657000刘平润
云南农业 2011年6期
关键词:蔬菜基地现代农业蔬菜

□昭阳区园艺技术推广所 657000 刘平润

2008年、2009年,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昭阳区得到中央财政现代农业发展蔬菜产业项目扶持资金两年共700万元,在苏家院乡迤那村建设现代农业蔬菜产业基地,通过有关部门和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各项建设任务,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为全区现代农业蔬菜产业开了头,起了步。在项目建设中,资金整合是关键,土地流转是基础,龙头企业是前提,基层党组织是保障,科技、人才和管理是重点,缺一不可。

1 资金整合是关键

现代农业就是基础设施要满足农业生产的要求,需要道路畅通,沟渠相通,水利资源配套,要旱能灌、涝能排,土地要平整,适宜机械化作业,设施要完善,要能增强对不利于蔬菜生长环境的抵御能力,要做到这些,仅仅依靠上级财政项目资金是远远不够的,昭阳区2009、2010年两年实施现代农业蔬菜基地建设必需项目资金共计700万元,但在建设过程之中仍显得力不从心。建设现代农业蔬菜生产基地,面临着各种困难。因此,多渠道筹集、整合资金:一是以中央奖励资金为主体,整合农业综合开发、水利、扶贫等其他涉农项目资金,集中使用,发挥整体效益,促进现代农业蔬菜项目的顺利实施,实现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农业蔬菜基地。二是组织企业投入资金建设蔬菜大棚、冷库等。三是发动群众投入资金、投入人力参与现代农业的建设。

2 土地流转是基础

要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向集约经营转变,改造落后的传统农业,发挥资金、科技、人才、市场等多种要素的巨大作用,极大地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实现生产力新发展。从实践来看,应从各地实际出发,采用多种不同的形式,不论是农民自身参与现代农业建设也好,种植大户承包也好,公司加农户也好,从松散到紧密型分步过渡也好,都是土地集约经营企业化。一是以村、组为单位成立农村土地流转经营合作社,打破田块限制,通过出租、转包、互换等形式,促进土地由农民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集中。二是以实施土地整理项目为契机,如苏家院乡迤那村两委为确保工作的有序开展,成立了由18位菜农组成的理事会,配合乡、村、组干部开展工作,由乡、村两级工作人员先对原有的土地进行丈量,群众签字认可后打破界限,对土地进行方块状平整,由不规则、高低不平的土地变成了田成方、地成块的平坦土地,土地面积不变。这样现代农业设施才有发挥作用的基础。

3 龙头企业是前提,基层党组织是保障

龙头企业在现代农业建设中,一是将工业化、市场化、品牌化的经营理念引入到农业生产领域,促进传统农业生产理念转变,大大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二是通过建立稳定的生产基地,完善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把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对接,既实现了农产品转化增值,又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三是通过订单农业等方式,积极引导农户调整优化种养结构,做大做强了优势产业。但是,农民与企业之间会存在许多问题,必须要基层党组织来协调解决这些问题。迤那村党支部在现代农业蔬菜基地建设中就发挥了保障作用,“支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有利于现代农业的发展。

4 科技、人才和管理是重点

我国农业现在仍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阶段,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只有依靠科技创新和进步,切实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善于将创新的科技成果应用于现代农业,才能调整好农村经济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尤其是那些适应市场的、科技含量较高的、农副产品深加工的、具有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的科技成果。既要广泛提高从事农业的生产人员自身素质,更为重要的是对经营管理现代农业产业化的人才,则应在实践中培养,在培养中实践成才,按“农业企业家”的要求,学习、实践、锻炼。除了文化基础外,热心忠于农业现代化事业的人是决定因素,实践效果是检验其是否真有本领的标准。在项目建设中,农业局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全程参与基础工程建设、蔬菜育苗、大田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项目工作,带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手把手教农民,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农科人员的心血和汗水。

在现代农业建设中,我们还需继续努力,不断学习先进成功经验,也需不断探索适宜我们当地实情的工作措施,使昭阳区的现代农业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蔬菜基地现代农业蔬菜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奇怪的蔬菜
蔬菜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参观曹家桥蔬菜基地
浅析“菜篮子”工程建设之“喜”与“忧”
宁远县蔬菜基地土壤肥力分析与改良措施
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