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要闻

2011-08-15 00:48
云南农业 2011年6期
关键词:工资农民工措施

▲全国加大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 5月11日,农业部召开严厉打击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工作视频会议,云南省农业厅设置分会场。农业部陈晓华副部长出席会议讲话要求,各级农业部门要下更大决心,花更大力气、想更多办法、用更严措施,进一步推进“瘦肉精”等非法添加物专项整治,努力确保农业产业安全和农产品消费安全。要强化五项措施:一要狠抓隐患排查。紧密结合地方实际,围绕重点产品、重点单位和重点区域进行拉网式检查,强化对薄弱环节的管理,及时掌握、纠正和查处各类风险隐患。二要狠抓大要案查处。进一步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工作,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查办违法违规使用“瘦肉精”、孔雀石绿、三聚氰胺等禁用物质的大案要案,从快从重惩处违法犯罪分子,并加大案件曝光力度。三要狠抓源头治理。重点把好食安办和农业部公布的151种禁用物质的源头控制关,积极配合上游职能部门加强监管,严禁流入食用农产品种养殖环节。四要狠抓主体责任落实。督促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依法履行食品安全责任,督促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严格执行质量安全控制制度。五要狠抓科普宣教。通过多种形式大力普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宣传各类违法添加行为的危害以及要受到的处罚措施,张贴相关公告,做到家喻户晓、应知尽知。严格落实"先培训、后上岗"的制度,强化社会监督和信息发布。

在云南分会场,省农业厅副厅长袁富强对我省的工作作了安排部署。他要求,各个处室要根据会议精神,明确各自的责任、目标和工作任务,研究工作办法,提出工作方案和工作措施,加强督导和检查,切实做好食品安全工作。

(罗予彤)

▲全省粮食高产创建要着力于大面积平衡增产 5月17日,全省粮食高产创建等主要科技措施培训会在昆明召开,省农业厅巡视员汤克仁讲话指出,高产创建首先必须抓好大面积平衡增产。今年决定在全省开展1个县、25个乡的整建制试点工作,要从认识、操作、选建、经费上做好开展整建制工作。其次,强化技术服务和指导工作,要将技术方案细划到每个作物、每个片区、并将技术要点和关键环节培训到每个农户;全省抓集成技术一定要有主线、要主抓优质高产品种、旱育秧或工厂化育秧、精确定量栽培;所有项目实施的地块要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开展机耕机耙作业;抓好田间巡回指导和观摩;搞好测产验收工作。最后要强化责任,合力推进工作落实。省级已成立由分管副省长为组长的“云南省科技增粮及高产创建整建制推进协调领导小组”,成员由发改、财政、科技、农业、农科、统计、粮食、农大等单位和部门组成。汤克仁强调,开展整建制推进工作,总的要求是要有一个领导机构、一套技术指导班子、一个实施方案、一块牌子、一次现场观摩、一个验收总结报告。实施的县(市)要加强组织领导、将方案落实、人员落实、地块落实和监管落实,要积极争取财政、发展改革、综合开发、国土、水利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共同参与、集约项目、合力推进。

(罗予彤)

▲我省多项科技措施促粮食增产5月17日,全省粮食生产主要科技措施培训会要求各地进一步在“细”和“实”上下功夫,让科技发挥出显著增产效益,实现全年总产量1700万t以上、增产50万t以上的粮食生产目标。

今年我省将科技增粮作为粮食增产的主要措施,省级以上将投入资金4亿元左右,加大推进实施力度。从春季农业生产开始,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开展水稻、玉米、马铃薯、麦类、大豆和油菜6类粮油作物高产创建活动,力争辐射带动面积达到三千五百万亩以上,实现大面积平均增产5%以上。积极发展粮烟、粮菜、粮果、粮蔗、粮桑等间套种,推广甘蔗套种薯类、玉米、豆类等作物及烟后套种秋马铃薯、秋玉米、秋豆类等作物,力争间套种面积达到四千万亩。采取超常规措施,发展秋马铃薯、秋玉米、秋荞、晚稻、秋红薯、秋蔬菜等种植,力争晚秋种植面积达到一千万亩以上。扩大地膜覆盖栽培面积,玉米、马铃薯等作物覆膜栽培面积达到一千五百万亩,比上年增加四百九十四万亩。加大良种推广力度,力争良种覆盖率达到80%以上。同时,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四千万亩以上;病虫害防治面积达到一亿七千万亩次以上。5月下旬,省农业厅派出8个督查组分赴16个州市,检查科技增粮措施等助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

(张 锐)

▲“三金五制”力保农民工血汗钱5月1日起,《云南省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规定》正式在全省范围内实施。《规定》要求,要建立“三金五制”,以预防和解决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即建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准备金制度,从根本上预防和解决不按月支付工资、在建设工程结束时拖欠工资的问题;建立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保证在发生工资拖欠后及时使用工资保证金支付农民工工资;建立应急周转金制度,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的应急需要。为配合工资准备金、工资保证金、应急周转金制度的实施,《规定》还建立了实名管理、连带责任、支付信用、部门联动、行政问责5项保障制度。

(杜 托 蒋文龙)

▲山区农民告别“信息封闭”时代近年来,随着“村村通电话”工程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快速推进,手机、程控电话、互联网逐渐走进了山区农民家中,山区农民开始告别“信息封闭”的时代,云南省农村信息化建设驶上了发展快车道。截至“十一五”末,云南省所有乡镇100%通上了电话和宽带互联网,行政村100%通上了电话和互联网,自然村92%通上了电话,60%通上了互联网,有效改善了云南农村地区的通信环境,逐步缩小了城乡“数字鸿沟”。有关专家表示,“农村信息化”不仅要解决通信网络和接收终端问题,更要解决信息服务问题。农村信息化通过电话语音服务、手机短信、网站、农村信息机等多种方式,提供涉及农业生产、科技、商贸、医疗、教育、防灾减灾等领域更有针对性、专业化的信息服务,可有效促进农民脱贫致富。据介绍,“十二五”期间,云南省将规划新增基站2606个,投资7.53亿元,确保全省所有行政村100%开通宽带互联网,20户以上自然村100%开通电话和互联网。

(浦 超)

猜你喜欢
工资农民工措施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秋冬季仔猪保暖措施有哪些
“点对点”帮2万名农民工返岗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20条稳外资措施将出台
农民工眼中的大树
不用干活,照领工资
生意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