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改进预报发布方式提高病虫防控成效

2011-08-15 00:48文山州植保植检站663000范俊珺周天富
云南农业 2011年10期
关键词:稻飞虱测报全州

□文山州植保植检站 663000 范俊珺 周天富

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是及时有效进行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必要前提,只有对病虫害的发生危害预测及时、准确,才能正确地拟定综合防治计划,采取综合防控措施,经济、安全、有效地开展防治,并为掌握有害生物的发生动态规律,因地制宜组建优化的综合防治方案提供依据,大幅度提高防治病虫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农业生产中,能否及时、有效地对常发性、突发性病虫灾害采取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最大限度减少产量损失,与预报的准确性、预报信息发布的时效性和采取的防控措施力度密切相关;其中,预报信息的发布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采用的发布方式与能否在最佳防治时期适时组织开展防控工作息息相关,甚至影响病虫防控工作成效。

1 病虫害预报信息发布方式的不断改进

1.1 纸质情报发布

1989~2004年,国家实施了农作物重大病虫监测预警网络体系建设项目,文山州区域测报站配备了一台传真机,每年按规定时间定期将病虫调查信息、旬报和一些预测统计表格,通过病虫测报电码和模式电报上传至全国农技推广中心病虫测报处(以下简称“测报处”)和省站测报科。但因县级站一直没有配备相应的设备,所以从建站初期到2003年,文山州农作物病虫情报一直是采用印发“纸质情报”,通过邮寄的方式发布,这种发布方式中间传递环节多、历时长、误传漏传几率较大、传播范围十分狭窄,而且对一些暴发性、迁飞性、流行性重大病虫害的防控指导作用非常有限,有些病虫信息传到农民手中时已错过了最佳防治时机,没有充分发挥出病虫情报对防治工作的指导作用。

1.2 电子邮件发送

2003年开始尝试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病虫情报等相关信息,当时受办公条件限制,全州八县未完全推开;从2005年开始,全州病虫情报全部通过电子邮件收发。这种发布方式简便、快速,只几分钟就能收到信息,时效性得到提高,但信息发布范围依然受限。

1.3 电视预报播出

1997年7月16日,全国第一期病虫电视预报节目在荆门市电视台试播成功,开辟了农作物病虫预报工作新领域,适应了新形势下农作物病虫预报及防治工作需要。文山州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工作起步较晚,于2004年5月10日在文山电视台以《文山植保》栏目播出第一期,当年播出四期;2005年在《文山映象》栏目播出,当年播出六期;以后每年均播出六期。这种发布方式,将病虫信息以形象生动的画面、丰富的内容、简便快捷和通俗易懂的防控操作方法直观明了地送到了千家万户,既有效指导了农民选用对口药剂适时施药、科学防控病虫危害,又提高了防治效果,扩大了信息发布范围和防控技术服务面。

1.4 手机短信发送

2008年麻栗坡县开始采用手机短信发布病虫预报,由测报员将要发出的病虫预报编辑好,送到通讯公司短信发布,年均发布6~8期,1.25~1.7万条。这种发布方式更快速、直接,但目前在全州八县尚未全面使用。

1.5 其他方式

将病虫预报和病虫害发生动态等信息通过广播、报刊、各级农业信息网和本单位子网站进行发布。

2 不断改进的预报发布方式与病虫害的防控成效

2007年受暖冬和4月中下旬出现初夏干旱的气候条件影响,稻飞虱大发生。5月中旬至6月下旬,全州稻飞虱危害严重,灯下、田间虫口密度急骤上升,平均虫口密度超过大发生年(1989年),达三级应急防治指标,呈现“迁入虫量大、发生早、来势猛、扩散蔓延快、落地成灾”的特点;州站及八县植保植检站对稻飞虱预测早、预报准、发布警报及时,同期以电视预报的形式滚动播出稻飞虱大发生警报、在报刊上发布虫灾预警信息,引起了各级政府重视,州、县农业局紧急启动“水稻稻飞虱应急预案”,多部门通力协作,齐抓共管,积极组织开展统防统治工作,及时有效地控制了稻飞虱的蔓延危害,到7月上旬,大部分田块百丛虫量已控制在了防治指标以下。

2009年稻飞虱再度大暴发。州政府、州农业局高度重视防控工作,州、县分别以电视预报(滚动字幕或图文并茂播出)、农业信息网、手机短信、广播和报刊的形式及时发布警报及预警信息;紧急召开稻飞虱防控专题会议后,文山州人民政府、州农业局先后发出“紧急通知”和“启动应急防治预案的通知”,全面启动水稻稻飞虱应急防治预案三级响应,州级成立了水稻稻飞虱应急防治指挥部;安排专人24小时值班,强化日报制度,每天将发生及防治情况上报指挥部和省植保植检站;同时,积极做好防治物资的调运储备,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调查统计灾情、宣传发动群众迅速开展稻飞虱防控工作,积极组织机防队开展统防统治,与此同时将统防统治现场会,以新闻插播的形式在电视台滚动播放,扩大了宣传面,提高了群众防治意识,有效推动了全州稻飞虱防控工作的全面展开。据统计:全州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共投入防控稻飞虱专项经费166.6万元;启动三级响应期间全州共印发信息、简报52期,发放宣传资料11.3万份,投入科技人员1.82万人次,组织开展培训44.09万人次;出动机动喷雾器1.21万台次,实施统防统治3.024万hm2次,投入防治人员53.75万人次,开展防治9.9万hm2次,使稻飞虱大发生态势基本得到控制,达三级防治指标的乡(镇)由49个下降为29个,田间加权平均虫量由3 683头/百丛下降为664头/百丛,稻飞虱防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防治后挽回粮食损失9.42万t。

3 思考与探讨

1)通过近几年预报发布方式的对比,我们认为:当前应把病虫电视预报工作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和有效服务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措施,将其列入提高农作物病虫预警与控制能力的主要内容来抓;与此同时,尽力争取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把栏目运转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2)急需购置开展电视预报所需的采集、编制等设备及举办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节目制作培训班或交流会,争取自已就能够做到自采、自排、自编,提高预报播出质量。

3)最好能在固定栏目同一时间的农业版块节目中播出电视预报,这样预报效果较好;同时定期播出农作物在不同生育期常发性病虫害的识别及防治方法和要点的专题电视培训或讲座,根据田间调查情况适时插播近期病虫发生动态及预报。

4)扩大手机短信发布范围,目前只是发到上级行政领导干部、农技人员、村民委(或村小组)负责人手中,今后应进一步扩大信息发布的数量和范围。

5)借助农信通、数字乡村、村村通、气象电子显示屏、城乡公交客运移动电视等通讯、网络媒介扩大预报发布面。多种发布方式共同发挥作用,多措并举,不断提高病虫害防控成效。

[1]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编.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24~26.

猜你喜欢
稻飞虱测报全州
古代诗歌对全州的文学书写
9种杀虫剂防治稻飞虱田间药效比较试验
水稻稻飞虱的危害与防治方法
江城县水稻稻飞虱主要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影响地面测报工作质量的因素分析及质量控制
影响地面测报工作质量的因素分析及质量控制
影响地面测报工作质量的因素分析及质量控制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与防治
天祝县地面测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