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鞣质成分的药理作用探析

2011-08-15 00:53杜国成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16期
关键词:鞣质研究进展创面

杜国成

江苏省扬州市中医院中药房,江苏扬州 225000

鞣质是一类较为复杂的高原子多元酚类化合物,人们又称之为鞣酸。它能够同蛋白质进行结合,有涩味,同时具有收敛性。鞣质分为两类,分类的依据是因其化学结构的不同,一类为缩合鞣质,其英文表示为condensed tannis,另一类为水解鞣质,其英文表示为hydrolyzable tannis。这两大类鞣质普遍存在于植物中。一般很难获得鞣质的结晶,这是因为植物中存在的鞣质类成分较为复杂,结构不同但性质相似的各种鞣质可同时存在在同一植物中,所以其提纯较为困难[1]。在鞣质类成分的研究方面,近30多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这是因为天然有机化合物的分离、精致技术的提高以及进行药理实验动物模型的不断出现并逐渐变得成熟。随着有关从牛扁、大黄、麻黄、槟榔、地榆等中草药中分离出的新鞣质成分的报道陆续发表,其新的药理作用被发现。例如,茶叶鞣质具有解痉的作用,这种作用表现在可降低氯化钡或毛果芸香碱引起的家兔和大鼠离体肠管的强直性收缩;肉桂鞣质具有抗炎的作用;大黄鞣质可以降低血尿素氮,还能抑制肠胃蠕动从而起到止泻的作用等。

1 鞣质伤口的抗感染、止血和收敛作用

实验证明,鞣质外用治疗烧伤及烫伤的作用与所含鞣质有关,这在国内外早有报道。民间用所含鞣质较多的中药如黑地榆、地榆及大黄地榆合剂治疗沸水烫伤、烙铁灼伤及油脂烫伤等都得到了较好效果,这种实例数十年来在我国民间很常见。

近几年来发现,除了应用无毒的且具有一定穿透性的广谱抗菌素以控制烧伤感染外,治疗烧伤的关键性问题是使其迅速结痂,因为烧伤创面没有血液循环,使有效浓度的抗菌药难以到达烧伤创面。专家研究认为,四季青鞣质除了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外,还具有较为显著的收敛收敛作用,即能够同创面的渗出液结痂,对痂膜起到保护作用,以防止外来细菌的有害入侵,从而避免创面感染区的扩大与深入[2-3]。这从近十年来临床应用乳剂及四季青水剂治疗烧伤取得一定疗效的文献报道中得到了很好的印证。

现通过称重法及容积法来观察药物的抗渗出作用,将T-1824染料注射到造成烫伤的兔双耳及背部,来观察创面蓝色出现的时间及颜色的深浅来测定药物对局部微血管通透性的影响,可以看到由榆树皮和黄柏研制成,含有效成分缩合鞣质的烧伤Ⅰ号药能减轻烫伤组织的水肿和渗出和降低灼烧动物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药物在给药4 h后开始发挥作用,这种作用可延续24 h。利用20%虎仗缩合鞣质灼伤涂液治疗烧伤,在上海市中山医院等诸多医院中都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含鞣质较多的中药如地榆、大黄、槐花等长期以来一直被人们作为止血药广泛使用,鞣质的凝血、收敛共功能也已经通过研究得到证明,如其能够与其他止血药搭配使用,便可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4]。据有关文章报道,用鞣质和乙醇从中药牛西西中提得的蒽醌缩合物。能够比大黄酚更为明显地缩短家兔与小鼠的凝血时间,同时增加血小板的数量,从而有效促进增高白细胞与血管收缩的作用。在剪尾小鼠上使用鞣质和从侧柏叶中分得的有效成分黄酮醇甙的混合物,可见剪尾小鼠凝血时间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这表明其具有一定的止血作用,经鉴定,鞣质为缩合鞣质,有较好的收敛与凝血作用,黄酮醇甙即所谓的懈皮素有较好的止血与抗毛细血管脆性作用,两者有很好的协同作用,经配伍使用,增强了止血功能。

2 鞣质对肠道系统的作用

一定程度上抑制肠道的蠕动,阻碍胃内容物向肠道移行是鞣质对肠道所起的一种作用,这种作用主要以抑制这用来体现,同时,鞣质还能抑制大肠内细菌胺生成酶,阻断吲哚类的产生,进而引起便秘。如果大剂量使用大黄会致泄,如果小剂量使用大黄可止泻,这主要是由于小剂量时大黄中所含鞣质的作用掩盖了含量过大的泻下作用而致。

临床证明,由含主要有效物质为鞣质辣寥、土木香、律草制成的止泻冲剂具有良好的止泻、止吐的功能,其起效时间要比痢特灵、新霉素组短,其主要原因便是鞣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随后实验证明,鞣质能够被人工肠液所消化。据谷觉报道,日本小宗产的最纯鞣质具有良好的抗溃疡作用。通过结扎小鼠幽门的方法,鞣质具有抑制胃酸分泌及胃蛋白酶的分泌活性、推迟溃疡病的形成的作用。除此之外,鞣质还有保护胃黏膜的作用,这是因为它能够与胃黏膜进行强力结合,较其它抗胃蛋白酶制剂作用更持久。

3 鞣质的抗菌与抗病毒作用

有人用369种中药进行病理研究,结果发现其中的某些中药对绿脓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相当强的抑制作用。另外,东北铁线莲、大戟、石榴皮等被去除鞣质后,其抗菌作用也随之消失。10%的鞣质溶液在培养基上可以24 h灭活流感病毒,这是因为鞣质的防腐作用主要是通过阻断细菌的食物、营养来实现的[5]。据报道,鞣质是桉叶抗流感病毒的主要成分,因此,鞣质不应该与某些能够有效抑制流感病的中药的有效成分分开。经进一步的筛选发现,大黄鞣质可以有选择地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进行强烈的抑制。

有效杀灭及抑制痢疾杆菌是临床对痢疾进行治疗所采用的主要方法,这是因为细菌性痢疾主要是又痢疾杆菌所致。有关报道显示,没食子酸有非常强的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及绿脓杆菌的作用,所说的没食子酸可由珠芽寥、牡丹叶中提得,是一种白色针状结晶。珠芽萝没食子酸与黄连素在对贺氏Ⅰ菌、福氏4杆菌的抗菌效价方面基本相同。

综上所述,鞣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因为一些鞣质对多种病毒、细菌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1] 徐勤 .鞣质的研究进展 [J].华夏医学,2004,17(1):113-115.

[2] 胡小刚,李继革,郭书好,等.鞣质分析研究进展[J].新疆中医药,2001,19(3):78-80.

[3] 闫滨,张秋红,刘秀芳.植物中鞣质类化合物的化学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工业,2003,22(1):101-102.

[4] 朱有光.中药大黄止血作用的研究进展[J].临床和实验医学要志,2008,7(1):138-139.

[5] 王坤,鲁静.中药材中鞣质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J].中国药事,2004,18(6):361-364.

猜你喜欢
鞣质研究进展创面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治疗中对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MiRNA-145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墨红玫瑰花中鞣质的工艺优化
离子束抛光研究进展
独脚金的研究进展
鞣质联合环丙沙星对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Box-Benhnken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大黄鞣质的工艺研究*
EGFR核转位与DNA损伤修复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后残余创面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