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型结肠镜在小儿大肠息肉诊治中的应用

2011-08-15 00:53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16期
关键词:结肠镜大肠息肉

周 甜

江苏省徐州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江苏徐州 221009

结肠息肉是小儿的常见病,是导致小儿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之一。近年来随着肠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小儿结肠息肉的检出率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结肠息肉患儿在结肠镜下行高频电切除得到有效治疗,因此经内镜下高频电切除治疗结肠息肉是公认的安全可靠的首选治疗方法[1-2]。笔者所在医院消化内科2000~2010年共收治便血待查患儿282例,应用成人型结肠镜进行诊治,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应用成人型结肠镜对282例患儿行结肠镜检查,其中镜下确诊大肠息肉280例,男200例,女80例,年龄1.5~14.0岁,以3~8岁居多,病史1周~3年,临床症状以便血为主,便血颜色呈鲜红或果酱色,或黏液脓血便,部分有便后滴血。

1.2 仪器

Olympus CF-H260AI型电子结肠镜;Olympus PSD230型高频电发生器及其配套的电热圈套器。

1.3 方法

(1)术前准备:①肠道准备:手术当日早上7~8时空腹口服硫酸镁导泻,约4~8次呈清水便后,下午作结肠镜检查。②术前用药:不能配合的患儿均麻醉科医师用氯胺酮行全麻术。③术前常规检查凝血功能、血常规等。④向家属告知检查目的、方法、手术及并发症等,并签特殊检查治疗同意书。(2)操作检查治疗要点:①遵循常规操作原则。②发现息肉后行圈套器电凝电切或较小息肉活检钳钳除,较大息肉分次切除,切除标本均送病理检查。

1.4 术后处理

术后卧床休息1~3 d,当晚禁食,次日进流质,2周内避免剧烈活动。抗生素应用1~3 d,多观察3 d出院 。

2 结果

282例便血患儿中,2例未发现息肉,直肠有不同程度充血糜烂,对症治疗后好转,随访3~6个月,无再出血现象。发现息肉者,均行内镜下切除。其中单发息肉者占85.8%(259/302),多发息肉者占14.2%(43/302);有蒂息肉者占90.8%(274/302),无蒂息肉者占9.2%(28/302);息肉所在部位:直肠53.6%(161/302),乙状结肠22.4% (68/302),降结肠15.8%(48/302),横结肠8.2%(25/302);息肉大小≤0.5 cm 20例(6.6% ),0.6 ~ 1.0 cm 105 例(34.7% ),1.1 ~ 2.0 cm 159 例(52.6% ),>2.0 cm 18例(6.1% )。病理检查结果:幼年性息肉占86.4%(261/302),炎性息肉占11.6%(35/302),腺瘤性息肉占2.0%(6/302)。术中出血4例,均为残端少量渗血,经局部喷洒去甲肾上腺素液或电凝后止血,发生穿孔1例,经立位腹部部平片证实后转外科行开腹手术。全部患者随访1~12个月,无一例患者复发便血。

3 讨论

结肠息肉是儿科临床常见疾病,临床症状主要有便血、腹痛、腹泻伴有脓液或黏液。下消化道出血是小儿结肠息肉最常见的症状。多数表现为慢性少量反复出血,不为患儿家长注意,致部分患儿出现消瘦、贫血症状,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3-4]。因目前小儿结肠镜尚未普及,成人结肠镜在小儿息肉的诊断及治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2-4]。

本组282例阳性患者中,息肉大部分位于直肠和乙状结肠,以单发息肉为主,且多为带蒂息肉,息肉可呈半球状,分叶状或草莓样等,直径0.4~3.0 cm,病理显示幼年性息肉225枚,炎性息肉42枚,腺瘤性息肉35枚。在手术过程中,4例发生渗血,考虑与拉紧圈套器与放电的动作不同步引起机械切割所致,予局部喷洒8%去甲肾上腺素液或再次电凝后止血,术后均无再出血,穿孔1例发生在乙状结肠,术后当晚患儿间断哭闹,术后10 h出现发热,体温37.7℃,息肉本身并不大,直径0.6 cm,考虑与凝切过程中圈套收紧不够致凝切时间延长有关。开腹术中发现穿孔处仅为针眼大小,是否可以保守治疗应当考虑。术后腹胀腹痛并发症少见,考虑与操作者拔镜前尽量吸除肠道积气有关,与患儿表达能力有限亦可能有关。

综上所述,应用成人结肠镜治疗幼儿大肠息肉并发症与成人患者相比并无明显增加。术后随访1~12个月,无复发便血病例,建议复查肠镜,因无明显症状,仅有3例结肠多发息肉患儿于术后6~12个月进行复查,均未见息肉复发,提示该方法治疗幼年息肉的效果较好,在不具备小儿肠镜的基层医院使用成人结肠镜对小儿便血的诊治是可行的[5-7]。成人结肠镜检查是诊断小儿结肠息肉最直接的诊断方法,不但能明确息肉的大小、部位、数量、性质等,而且还可在镜下进行相关治疗[8],相对其他检查方法有明显优势,较传统的开腹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1] 朱德锋,潘永红,宋志军,等.内镜下高频电治疗小儿大肠息肉[J].中国内镜杂志,2004,10(3):83-84.

[2] 黄晓磊,童美琴,陈正波,等.儿童结肠息肉内镜诊治及病理特点[J].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8):1560-1561.

[3] 徐晓军,盛伟松,姚礼庆,等.结肠镜在小儿下消化道疾病诊疗中的应用[J].中国内镜杂志,2000,6(4):29-31.

[4] 薛娟,杨菱芳,盛伟松,等.应用纤维结肠镜治疗结肠息肉[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0,20(1):52-53.

[5] 刘竹娥,韩宇,秦咏梅.小儿大肠镜96例临床分析[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2,17(3):176.

[6] 徐彰,朱欢,徐辉,等.小儿纤维结肠镜检查243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7):422-423.

[7] 钟翠鸣,陈立军,李青.不同肠道准备方法在小儿结肠镜检查中的临床研究 [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6):27-28.

[8] 廖嘉忠,黄培宁,彭乃宝.成人型结肠镜在小儿大肠息肉诊治中的应用[J].广西医学,2009,31(2):217-219.

猜你喜欢
结肠镜大肠息肉
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
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老年结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
大肠变懒了
大肠变懒 了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结肠镜下治疗肠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
175 例结肠镜诊断和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分析
大肠镜检阴性慢性腹泻与末端回肠病变的关系分析与探讨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
息肉样黑素瘤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