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分析

2011-08-15 00:53唐毅辉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16期
关键词:甘露醇脑血栓脑血管病

唐毅辉

云南省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云南 蒙自 661100

临床内科治疗中,急性脑血管病(ACD)是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由于该病具有病发率高、发病迅速、治疗困难等因素,常给医生的治疗工作带来难度。情况严重时会造成患者残疾、死亡等,给社会群众的健康造成较大的威胁。现对2009年1月~2011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10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计104例,均为2009年1月~2011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男66例,女38例,年龄21~84岁,平均(63.9±2.8)岁。其中21~39岁11例, 40~ 49岁 14例, 50~69岁 73例, 70岁以上 6例,以50~69岁居多。在病史中,有高血压病史52例, 糖尿病史18例,卒中史14例,冠心病史12例,风心病史8例。所有患者中,脑血栓形成61例(58.65%),脑出血38例(36.54%),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4.81%)。

1.2 发病过程

脑血栓61例患者中, 起病稍慢40例,突然发病21例。脑出血38例中, 起病稍慢4例,突然发病3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5例多为急性起病。昏迷者21例(20.19%)。出血时卒中发病时伴头痛,呕吐、抽搐或意识障碍25例(24.04%)。缺血性脑卒中动态起病29例(27.88% ),发病时伴头痛,呕吐、抽搐及脑膜刺激征25例(24.04%)。

1.3 CT扫描显示发病部位

基底节区80例(76.92%),其中,脑叶13例(12.50%),脑干3例(2.88% ),小脑3例(2.88%),混合性中风5例(4.81%)。脑梗死合并基底节出血4例,合并脑叶出血2例,合并小脑出血1例。心电图检查98例: 心肌缺血58例(55.77%),心律失常 24 例(23.08%), 高血脂 16 例(15.38% )。

1.4 治疗措施

本组所有患者均选择内科保守治疗,对急性期、缺血性脑血管病则选择脉通250~500 mL,维脑路通600~l 000 mg或复方丹参8~16 mL,7~24 d为l个疗程。此外,3例患者选择生理盐水250 mL加蝮蛇抗栓酶0.5 U,1个疗程持续21 d;5例加高压氧治疗,10 d为1个疗程;全脑症状严重的添加脱水药。出血性脑血管病则结合20%甘露醉250 mL和50%葡萄糖60 mL,每4~8小时快速交替静脉滴注,存在显著全脑症状的患者添加氛美松20 mg于常规维持液内,6-氨基乙酸6~12 g或止血芳酸0.4 g溶于10%葡萄糖500 mL中静脉滴注。当患者达到恢复阶段时,除正常的治疗外,也要配合相应的身体锻炼以加快病情恢复。

2 结果

按照全国脑血管病协作组会议制订的疗效判定标准:治愈35例(33.65%),好转 54例(51.92%),无效 5例(4.81%),死亡10例(9.61%)。死亡的10例中,出血卒中8例,缺血卒中2例,多死于脑疝、感染、心衰及心律失常。

3 讨论

ACD是各个年龄段人群都可发生的疾病,但中老年发病率更高,给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此次研究的患者男多于女,年龄小于39岁的占26.49%,最小年龄19岁,50~60阶段是高发年龄。毛俊雄[1]研究显示,青年人脑卒中、动脉粥样硬化是造成脑梗死的主要因素,高血压是造成脑出血的主要因素。这些资料显示,社会青年人ACD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这就提醒医生在制定治疗计划时,需对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血糖、冠心病、风心病等加强预防,从多个方面降低ACD的发病率。

在治疗期间,医生应对患者的病情详细诊断,及时制定针对性的处理方案后实施治疗。有时可根据临床经验分析患者的病情,如:操作高血压的患者突然偏瘫伴有头痛且意识无异常,则需怀疑为脑出血;患者发病速度较慢,经过6 h偏瘫才达到高峰,同时意识无异常,则也要怀疑为脑血栓。对未出现高血压的急性偏瘫,非血性脑脊液则要和脑血栓严格区分,根据相关的脑血管造影或CT检查以进一步判断病情[2]。

高血压对于ACD而言是主要的病发因素,尤其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只要血压过高则会造成脑组织细小动脉广泛变性,这些都会引起ACD。无论是出血性或者缺血性ACD,其都和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存在着很大的关联。这就需要在治疗阶段要重视患者血压的控制,这是防治ACD的关键内容[3]。此外,对于其他方面的症状也要给予关注,如: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卒中史、风心病、心电图异常等,这些症状的存在会造成患者微血管循环障碍,达到一定程度则会造成高血压性脑梗死。

治疗脑血管症状时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处理,在急性期不管是缺血或出血,只要患者血压过高则需使用20%甘露醇快速静滴,对脑水肿严格控制以避免出现脑疝,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治疗时可积极运用甘露醇作为治疗脑水肿的常规药。使用甘露醇可对脑梗塞显著控制,在输入甘露醇后30 min内全血黏度显著降低,同时跟随切变率的增高而减小,经过2 h则不断回升,4 h则恢复正常,同时还能减弱红细胞的聚集性,提升治疗效果。

[1]毛俊雄.实用神经内科诊疗学[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370.

[2]吕建滋.颈动脉加压滴注药物治疗脑梗死效果观察[J].人民军医,2006,42(l):84-85.

[3]王云.甘尽醉治疗急性脑血管病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17例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2004,10(l):11-12.

猜你喜欢
甘露醇脑血栓脑血管病
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
奥托格雷联合纤溶酶用于脑血栓治疗的疗效探究
甘露醇对低温下草菇菌丝的保护效应研究
睡前一杯水可以预防脑血栓吗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的疗效观察
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甘露醇治疗脑外伤致急性肾损伤及阿魏酸钠的治疗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