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老年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

2011-08-15 00:53李翠莲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16期
关键词:门诊老年人护理人员

李翠莲

广东省茂名市人民医院新福门诊健康信息管理室,广东 茂名 525000

随着我国人口的逐步老龄化,老年人的健康及护理逐渐引起社会的关注[1]。医院门诊是体现医疗质量、保护生命健康安全的第一站,具有流动人口多、就诊分类复杂等特点[2],因老年人的年龄因素及对环境的适应程度与年轻人不同,对医院的就诊程序及环境难以适应,因此做好门诊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是提升医院就诊质量、提高医院整体水平的重点。笔者在临床工作期间,就门诊老年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并报道如下。

1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

①由于老年人的年龄因素,使得整个机体功能不同程度下降,导致神经系统、消化系统以及精神状况发生变化,造成老年人独有的心理特征[3]。另外由于年龄的不断增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逐渐下降。门诊作为诊疗机构,具有流动人口多、就诊人群复杂等特点,老年人对环境的情绪反应容易造成焦虑、困惑等不良情绪。②老年人由于年龄逐渐增高,会发生各种机体变化,记忆力减退、健忘、性格改变等多种情况。老年患者表现为悲观、情绪低落、自我、焦躁不安、胆怯,对家人的依赖性逐渐增强,需要关怀、同情、保护等,对各种事物易引起多疑、敏感,否认现实,容易争辩等诸多情况。③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失去了往日生活的工作安排,造成老年人生活空虚、心理困惑,部分老干部离退后,对生活的各种情况不满意,由较复杂的人际关系逐渐受到冷落,生活的实际节律发生变化,造成老年人心理负荷不断增加。从而增加了老年患者对实际生活的否认、不满和焦躁。④老年人的反应能力逐渐迟钝,对外界的种种问题逐渐担忧,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开始担忧,对经济状况及配偶的生病、去世情况产生恐惧,表现为焦虑、忧郁,老年人的生活空虚造成内心压力增大,对其心理造成较大影响。

2 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

2.1 培养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

加强培养护理人员的心理护理业务素质,以根据不同的老年患者的身体及心理状况进行分析,从而提高对老年患者的心理需要的了解和认识。根据患者的心理需要进行护理,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及同情心,以热情、周到、耐心、细致的工作服务于老年患者,对于性情急躁且急于确诊自己病情的患者给予耐心讲解,并细致引导老年患者就医,对焦虑的患者加强心理疏导,消除其紧张不安的情绪,力争让老年患者倍感温暖、亲切,使患者身心平静,放心就诊。

2.2 建立好良好的护理形象

让老年人在就诊后的第一时间即感到亲切,消除其陌生感及紧张感。护理人员做到微笑接诊、积极乐观、亲切自然、灵活沟通等工作状态,让患者及家属感到倍受尊重,从而增加相互理解,便于沟通的氛围,极力为老年患者创造良好的就诊环境及氛围,消除患者的疑虑,增加患者治病的信心,对于患者的疑问及时热心的给予解答,减少患者盲目就医的心理。对于多次就诊且不能确诊是何种疾病的患者,心理状态较常人急躁,恐惧,护理人员做到主动引导患者就诊,解决患者疑问,及时给予患者关心和帮助,并增强理解,适应性开导,解除患者忧虑,并把相关情况向上级反映,上级根据情况安排会诊,使老年患者满意。

2.3 加强护患关系

根据患者不同年龄、病情状况、心理特点准确了解患者的心理需要,并根据患者实际需要给予护理沟通。加强护患关系是促进患者救治成功的基础,对于需要反复检查、收费、治疗、取药的多重环节,尽量减少重复次数。

2.4 熟练护理基础操作技术

加强护理基础操作技术,熟练技术水平。护理人员技术过硬,能够在患者需要治疗时减少痛苦,提高治疗效率。在实际操作中做到精确穿刺,并在穿刺时分散患者注意力,做到不试探性穿刺,这样才能使患者心理信任,行为上配合,从而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增加治疗水准。

2.5 根据就诊患者情况进行沟通

就诊患者多种多样,护理过程中做到区别对待,对于重症、疑难病患者,应尽量减少等待时间;对于急症患者及时安排就诊,做到灵活安排,并做好其他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以求得到宽慰及体谅;对于慢性病患者,除在就诊完毕后嘱其按时服药外,也要做到相关健康指导,增强患者治病信心;对于身体不便而需要反复检查的患者,给予上前搀扶,并及时给予轮椅等;对于无陪护患者注意陪送或指明路线,避免反复徒劳查找诊室增加老年患者的体力消耗,让患者感到细致体贴入微。

2.6 对于急诊的老年患者及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诊疗工作

医务人员要发扬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并做好陪护人员的心理工作,消除紧张的情绪,让家属放心,有利于更好的进行救治,提高抢救成功率。

2.7 情绪不良老年患者的护理

对于情绪不安、固执无理的老年患者,护理人员要做到沉着冷静,做到心中安静,并在老年患者情绪缓和后耐心疏导。避免在老年人情绪急躁时与之争吵,伤害患者的自尊,护理人员要用真心、热心感化患者,让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真诚,增加护患双方的理解。对于眼花、耳聋的患者要做到不厌其烦地进行讲解,在患者陈述时做到认真听,耐心问,在与耳聋患者的沟通时提高声音,耐心讲解,给患者讲解治疗的必要性。

综上所述,老年人已接近暮年,日常生活中常感到孤独、寂寞,易产生悲观、失望、恐惧心理,老年患者感觉尤为明显[4]。在老年患者中,普遍存在着怕衰老、怕疾病不愈、怕病死的心理,对自身和病情关注少,医护人员应重视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对提高他们的治疗效果有明显的促进作用[5]。排除老年患者的孤独寂寞,重点是护士与陪护人员要与患者多进行非医疗活动的接触。诚挚交谈是一个良好、有效的手段。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就诊的第一时间进行心理疏导,在候诊及诊治过程中给予及时的护理措施,到就诊结束的整体过程护理。在实际工作中起到良好的作用,老年患者作为特殊的弱势群体,在就诊时给予必要的心理及身体护理措施是提高患者就诊质量的关键,是帮助老年人树立救治信心的基础[6]。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心理护理已成为现代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门诊护理人员要掌握老年患者的就诊心理,并针对不同心理反应做相应的沟通,使患者在第一时间感到温暖、备受关爱;了解患者就诊需求,使老年患者的就诊成为一个轻松顺畅的过程。对解决老年患者的心理危机,增加老年人身心康复有重要意义。

[1]赵婉莉.人口老龄化与社区护理的发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4,35(4):235-236.

[2]马彩红,王香枝,刘哲.门诊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2):2339.

[3]沈键,孙婉萍,彭福群,等.门诊老年与青年患者就医心理的调查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21):2788-2790.

[4]邢丽华,江锦荣,郝保明.门诊患者心理护理之我见[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5,14(3):232.

[5]陈艳丽.门诊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3):227-228.

[6]徐春晴,王兵.老年患者心理沟通方法浅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9(5):62.

猜你喜欢
门诊老年人护理人员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门诊支付之变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