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的教学实践及体会

2011-08-15 00:47周奕谭谷权廖建林
中国卫生产业 2011年6期
关键词:解剖学人体基础

周奕 谭谷权 廖建林

(长沙卫生职业学院 长沙 410100)

解剖学的教学实践及体会

周奕 谭谷权 廖建林

(长沙卫生职业学院 长沙 410100)

人体解剖学(Human Anatomy)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和构造的科学,隶属于生物科学的形态学范畴。在医学领域,它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也是美术、音乐、体育等学科的必修科目[1]。本文通过多年教学实践,对解剖学的教学方法和记忆方法总结出几点体会,与大家分享。

解剖学 教学 体会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及其发生发展的科学,是其他医学基础课程的基础,也是医学生首先接触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资料显示,医学中有1/3的名词来源于解剖学[2]。解剖学的特点是名词多,难记难背易忘又十分枯燥,这给解剖学教学增加了一定难度。在教学中我们经过长期反复实践和探索,以及对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总结出以下几点体会。

1 教学方法

1.1 突出重点形象生动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枯燥的学科,在教学中如何既突出重点而又形象生动是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教师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精选内容,突出重点,提高教学效果;其次充分发挥标本、模型、电视和幻灯等教具的直观教学作用,充分演示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和方位,使学生的认识活动由浅入深,从感性到理性逐步深化,加深理解和记忆。

1.2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在借鉴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创新教学模式,它的总体目标就是打破理论课、实验课和临床之间的界限,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从感性认识人手,加大直观教学的力度,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技能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2]。在课堂对照人体模型讲授理论知识,让学生对人体器官有初步的感性印象,加深记忆;在实验中,参照课本的理论基础知识讲解实验操作,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实践课上我们总结了四步法,即:简短复习提问讨论;示教标本提出问题;学生观察标本或实际解剖操作;讨论解决问题。根据多年实践,学生们普遍对这种教学方式反映良好,它直观、易懂、易记,且提高了动手和自学能力。

1.3 加强教学针对性实用性

学习人体解剖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和掌握人体各系统器官的形态结构的基本知识,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奠定必要的形态学基础,在教学中要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为学生将来走上临床打下重要基础。比如人体的体表结构及体内许多器官和结构在体表的投影,在临床检查时,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普遍的指导意义。

1.4 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教学设计为基础的多媒体组合教学与解剖学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正逐步得以推广[3]。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挂图和教学标本及模型,使难以理解的人体复杂结构尽量的形象化,实体化,使学生能够看得见,摸得着,便于理解和记忆。比如在讲解血液循环时,应用多媒体画面,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使学生在脑海中建立人体结构的立体形象,记忆十分深刻[4]。

2 记忆方法

2.1 整体构建法

解剖学中人体分为4级结构、九大系统和四个部分。4级结构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4级结构;9大系统是:运动、消化、呼吸、泌尿、生殖、脉管、感觉器官、内分泌、神经系统;四个部分是:头、颈、躯干和四肢[5]。教学中就要帮助学生对人体结构建立起整体构建观念,并以此为记忆框架为学深学透解剖学知识奠定扎实基础。

2.2 归纳演绎法

归纳演绎法就是将所学知识按内容、属性及特点进行分门别类记忆,再由点至面进行演绎的方法。每次上课之后或阶段小结时,和学生一起把所学的重点难点知识进行归纳,让学生按自己的学习及思维方式进行贮存,使知识更系统化。例如三个狭窄、十二个切迹、24个孔、39个角等,熟记这些内容,然后在标本上辨认,再由这些内容演化出整体组织结构。这样就会加深印象,举一反三,记忆效果会事半功倍。

2.3 歌诀记忆法

歌诀记忆法是把记忆的内容编成歌诀或顺口溜来记忆的方法。该法具有缩小记忆材料的绝对数量、节奏鲜明、语言简洁、琅琅上口的特点。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种形式提高学生记忆力,提高教学效果。比如8块腕骨的名称及排列次序编成歌诀:“舟月三角豆,大小头状钩”就容易记诵。脊髓的外形用“颈腰二膨大,终止腰一下;表面六纵沟,锥丝马尾巴”背起来十分轻松,且可脱口而出。语言中枢所在的位置可用“颞上听,额中书,额下动,角视通”来记忆,形象而简便,容易记忆。

3 体会

解剖学的任务是揭示人体各系统器官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各器官、结构间的毗邻和联属,为进一步学习后续的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关于解剖学的教学方法和经验还有很大的潜力有待挖掘的探讨。本文所列举的几种方法仅仅是笔者从事解剖学教学工作的一孔之见,笔者愿为进一步提高解剖学的教学质量、为教学注入新的生机而努力。

[1]邹锦慧,刘树元,著.人体解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7:5.

[2]柏树令.中国的解剖学教育[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7(4):350~352.

[3]孙威,刘洋,高云强.人体解剖学多媒体教学效果的实践和体会[J].2010(4):28.

[4]许加生,别同玉.汪移理论在解剖教学中的应用[J].解剖学杂志,2008,31(4).

[5]刘义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记忆方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2).

G712

A

1672-5654(2011)06(a)-0124-01

2011-05-29

猜你喜欢
解剖学人体基础
《钟世镇现代临床解剖学全集》(第2 版)12 卷隆重出版发行
“不等式”基础巩固
人体“修补匠”
人体冷知识(一)
“整式”基础巩固
人体可笑堂
奇妙的人体止咳点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CBL结合微课在神经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正常人体解剖学知识竞赛的规划设计与组织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