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诊断与治疗体会

2011-08-15 00:47赵延兵
中国卫生产业 2011年17期
关键词:根治性空肠胆总管

赵延兵

(焦作市人民医院普外二区 河南焦作 454002)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又称先天性胆总管囊性扩张症,婴幼儿及儿童多见,但临床上发病率不高。近年来由于诊疗技术设备的不断更新,本病检出率提高,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大多数患者疗效满意。我院自2006年至2010年共收治本病患者14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4例患儿,其中女性12例,男性2例,男女比例为1∶6年龄最小为3个月,最大6岁,平均37个月,临床典型症状为腹痛、黄疸、腹部包块及发热,其中三联症状典型者8例,间断腹痛伴发热者4例,间歇性黄疸2例。

1.2 诊断及治疗情况

本组14例患儿术前均经血液化验、B超及MRI确诊,全部施行根治性手术,即胆囊切除、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

2 治疗结果

本组患儿,100%术前诊断明确,施行根治性手术,术中顺利,术后恢复满意,平均住院周期为12d,术后随访无肠粘连、逆行胆道感染等远期并发症,生活质量满意。

3 讨论

3.1 诊断手段

3.1.1 临床症状 基本症状为间歇性出现腹痛、肿块、黄疸三联征,可出现1个或2个,同时具备三联征者约占20%~30%[1]。其次出现发热及呕吐,大便色白,尿液黄染等症状,若出现囊肿破裂穿孔,则表现出剧烈腹痛,呕吐,腹肌强直等腹膜炎症状。

3.1.2 实验室检查 此类患儿多合并血、尿淀粉酶升高,总胆红素(特别是结合胆红素)进行性升高,转氨酶升高,碱性磷酸酶升高等,多于发作时出现,症状缓解后各项指标均可恢复正常。

3.1.3 B超 本组14例患儿,均经B超初筛,报告显示均可于上腹部及肝区探得明显囊性回声,部分内可见分隔,且与近端胆总管相连,彩超无血流信号[2]。

3.1.4 MRI 近年我科采用经MRI胆道水成像检查,更加清晰直观的反映囊肿的位置、大小、分型、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临床医师提供充分的术前准备,必将成为此病临床诊断的金标准。

3.2 治疗

3.2.1 保守治疗 若患儿一般体质较差,可先行保守恢复治疗,内容有禁食、减压、抗炎、抑酸、保肝、退黄等,一般病患经此治疗,症状大多能明显缓解。

3.2.2 手术治疗 目前对于此病病因,大多数认为系胰胆合流异常,造成胰液反流,破坏胆总管壁,使其失去张力而扩张。另有胆道上皮增殖不平衡及病毒感染学说,对于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外科手术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此为该病的首选术式。我们的体会,首先穿刺并确定囊肿,切开囊肿,由囊肿内分别向近远端游离,近端至左右肝管会合处以下,修成喇叭状,远端至胰腺段水平,切除囊肿,残端缝扎[3]。肠管方面,保持空肠升支于30cm以上,近端空肠与远端空肠行端侧吻合,再将吻合口上方浆膜平行缝合约5cm,以抗返流。胆肠吻合常行端端吻合,以3.0可吸收线间断缝合前后壁,此处留置腹引管,胆漏发生极少。(2)囊肿-十二指肠吻合术。为姑息性手术,多弃用。(3)外引流术。适用于重症患儿,如囊肿穿孔,严重胆道感染等,需行二期手术,我院本组14例患儿均采用一期根治性手术。

总之,随着治疗水平的提高,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得到了更好、更及时有效的诊断与治疗,随着我们科技及医学的发展,必将有更新、更好的诊治手段造福于民。

[1]佘亚雄,童尔昌.小儿外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77~180.

[2]宋丁.超声诊断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8例[J].西部医学,2004,16(4):132.

[3]壮文军,姜子菲,谷兴琳.婴幼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27例手术治疗[J].中国临床研究,2010,23(10):881~882.

猜你喜欢
根治性空肠胆总管
首儿所普通(新生儿)外科首创高位空肠闭锁手术新方法
根治性肝切除与外囊摘除治疗肝包虫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对比
十全大补汤加味联合空肠营养管改善胃恶性肿瘤患者疗效观察
背下方入路肾蒂处理技术在经腹腔途径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LC和LC+LCBD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胎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产前超声诊断及预后评估
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术后肠梗阻的防治策略
胆总管囊肿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术式比较
循证护理在经鼻胃镜放置鼻空肠营养管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