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素质的优化

2011-08-15 00:51◆李
中国校外教育 2011年23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动机个体

◆李 沫

(吉林省吉林市第二中学校)

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素质的优化

◆李 沫

(吉林省吉林市第二中学校)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和不可代替性日益明显,它将有助于教育工作者教育观念的更新与教育方法的改善,为学生素质的优化提供了一条很好的途径。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1.素质、心理素质与个体的发展。素质着重表示个体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并且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养成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品质。生理素质与心理素质构成了人的素质基础。当然,身心素质只是个体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个体的发展,还决定于人的社会生活条件,特别是教育和长期从事的实践活动。所以,在先天生理素质既定的前提下,注意培养人的心理素质,使个体的潜在素质得到开发、优化,使之充分、和谐的发展,是当前教育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2.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具体是指教育者运用与心理学相关的多种学科的理论与技术,通过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的教育和心理咨询与辅导,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人格水平的教育活动。

素质教育是在个体素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与个性,使每个受教育者都能健康、全面、充分发展地接受教育,最终使人的素质全面提高。运用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

二、学生素质的优化

所谓学生素质的优化,是指教育者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与技术,以心理健康教育为手段,通过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来达到学生社会文化素质的优化,主要体现在学习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三个方面。

1.学习心理的优化。学习心理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之一,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1)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机。学习目标和学习动机是有明显区别,前者回答的是“为了什么”学习的问题,后者回答的是“为什么”学习的问题,同时两者又是紧密相连。笔者把学习目标分成任务目标和能力目标,把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通过对这四者之间关系的分析来了解如何指导学生的学习。

外部动机有外部条件激发出来,对学习活动的影响较小,维持的时间比较短暂,外部动机与学业成就呈负相关;内部动机由内部因素转化而来,对学习活动的影响较大,维持的时间比较长久,内部动机与学业成就呈正相关。教育者在教学中可以运用这一心理原则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激发他们的内部学习动机;同时,尽量创造条件,将学生学习的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

(2)正确对待学习得失,激发上进心。学习焦虑是困扰学生的又一学习问题,它是指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实际的或臆想的挫折时产生的一种消极不安的情绪状态。学习焦虑的特点是遇到类似情境会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焦虑使人处于一种警醒的状态,是正常的心理反应,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但是如果焦虑过度,甚至伴有生理症状,则会严重影响学业。遇到这种的情况,可以进行心理调适方面的指导,例如教其一些放松的方法,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暂时缓解学习焦虑,最主要的还是从认知上进行必要的调整。

2.社会适应素质的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主要表现在认识和悦纳自己、学会人际交往、具有耐挫力等,这也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

(1)正确认识自己。在社会交往中,要成功的与别人交往,应该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对自己的能力、个性、兴趣爱好、价值取向等有一个清楚、稳定而正确的认识和判断。理想的我和现实的我取得一致,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世界的关系有一个准确的评估,这就是自我意识的统一。正确的认识自我,不因优点沾沾自喜,也不因缺点自怨自艾。建立正确、全面的自我评价观点,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学会控制和调节自我,培养乐观进取、自信自律、自尊自爱的独立人格及对自我与外界的评价能力,建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我们可以采用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形式开展学生间优缺点的互评,增进对自身的了解和对他人的了解,同时拉近同学间的关系,为学生创造人际交流的机会。

(2)人际交往指导。个人不能脱离人际关系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群体而生活,人际交往起到了信息传递、情感交流、思想沟通等作用。同辈群体的交往是学生人际交往的主要形式。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我们可以借助集体心理辅导开展关于人际交往的讨论,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归纳整理,吸收他人的交往经验,学会采纳他人的观念,体验人际交往的乐趣。也可以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生体验人际交往的原则,积累人际交往的技巧。在此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克服障碍,转变思想,加强自我认识,进行自我教育,提高交际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培养学生自尊、自主、自信的人格品质。

(3)帮助学生战胜挫折。耐挫力是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反映了个体的心理状态,是人的心理素质的集中反映,也是社会适应的核心因素。

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难免有困难与失败,当学生在实现自己目标的活动中,遇到了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和干扰时,就会产生紧张和消极的情绪反映,这就是挫折。

挫折的产生有其必然性,但我们可以教会学生从正面去应对挫折,如开展“当面对挫折时我们怎么办”的集体讨论,让他们互相借鉴经验,正确应对挫折。此外,还可以运用一些心理疏导的方法和技巧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荷,常用的有渲泄、移情、升华、自我暗示、呼吸调节、音乐调节、系统脱敏等。

3.培养开拓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意识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这与心理健康教育中开发学生潜能的思想意识一致。教育要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适应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要教会学生思维的基本知识,可以利用发散性思维训练的形式帮助学生突破习惯的想法,培养学生敞开思路、发散思维的能力,优化并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1]建始一中“心育”课题组.“心理健康教育的育人功能研究”课题工作计划(2007年9月——12月)[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2.

[2]张占根,赫子瑞.教师心理品质与行为对学生心理健康影[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北卷)[C].2010.3.

[3]宋培杰.心理健康教育,我们的实践与思考[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辽宁卷)[C].2010.4.

[4]高丕卿.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素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辽宁卷)[C].2010.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动机个体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青少年皮艇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探讨
动机不纯
How Cats See the World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