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品鉴古诗———转变高中生学习古诗方式的点滴体会

2011-08-15 00:49覃月金
中学语文 2011年11期
关键词:炼字读写能力答题

覃月金

在中国古代蔚为壮观的文化典籍的百花园中,诗歌是一枝引人注目的奇葩,它以琅琅上口的韵律、精炼的语句、含蓄深刻的寓意深得大家的喜爱。古代教育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常吟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古诗就像一杯陈年醇香的佳酿,滋养着炎黄子孙的血脉。

由于大多数古诗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相差甚远,制约着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在教学中,我结合实际引导学生在读写结合中转变古诗学习的方式,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古诗,热爱古诗,更好地为高考服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形成了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提高学习古诗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爱因斯坦曾经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学好功课的重要前提。因此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就能激发他们学习古诗的内驱力。

(一)从读背入手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特别是针对古诗文,只有反复诵读,“情读”、“美读”,才能真正体会诗词的意味、情趣和诗气。我以课外古诗阅读教材为依据加强学生对古诗文的读背,要求学生充分利用课内外时间对教材进行阅读,如早读、语文课前、课外时间等,每个学生一周至少读背5首诗歌。久而久之,学生对于古诗就不再有一种“畏难”心理,慢慢感受到了读背古诗的乐趣及其无穷的韵味。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好方法。

(二)知人论世

要想更好地理解古诗,知人论世是最好的一种方法。我们的课外古诗阅读教材中的“点睛引路”都有关于诗人简介、写作及社会背景等方面的详细介绍,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了解了许多这方面的知识;我也常引导他们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以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加深对诗歌的理解,这样就不断扩充了学生见闻,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三)用情去感悟作品

我非常注重引导学生把作者及诗歌的情感化成自己的情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要做到这些,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师要用自己的“情”去感染学生,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情入境,感受、体会其节奏和音韵的优美,体验其思想和艺术、情感的魅力。如学杜甫《登高》,教师要“哀”,让学生体会到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哀情;学柳永《雨霖铃》,教师要“愁”,让学生感受离情,感受婉约派词的特点。

(四)创造新颖、生动、活泼的课堂形式

古典诗词与音乐有着密切关系,音乐和文学同被称为人类的灵魂,在震撼人的心灵方面必然有着其相通之处。所以,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可以借助音乐来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音乐中展开想象,感受作品的魅力。比如:教李煜的《虞美人》,教师可以给学生听听那首《春花秋月何时了》;教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师可以让学生听听王菲演唱的现代版的《明月几时有》等等。

二、进行鉴赏古诗的相关理论指导,帮助学生更好读写古诗。

鉴赏古诗,必须有一定的理论作为指导。我首先对学生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介绍,如高考考点中的形象、语言、艺术手法、作品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等。这些都是在学生已积累一定量的感性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的,因而学生较为容易理解,能更好地利用这些理论知识去指导自己的自主阅读,起到了相辅相成的作用。主要做法是:

(一)让学生先从整体上对古诗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阅读历年高考真题。我给学生印发了近两年“高考古诗题目汇编及详细答案解析”,这些试题及答案都非常详细,有作者简介、写作背景、赏析指导等。学生在课内外进行阅读,增长了许多知识,也初步了解更多古诗及其高考古诗考点中的形象、语言、艺术手法、作品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答题要点、答题模式等。

(二)结合教材进行古诗鉴赏及高考点的答题指导。高考古诗考点中的形象、语言、艺术手法、作品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答题要点、答题模式等,在没有进行专题复习之前,我都是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熟悉的课文进行教学的,实践证明,这一方法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如关于诗歌“意象”这一概念,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在教学中我举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为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引导他们思考文中写了哪些景物,他们也就容易地说出 “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接着我会告诉学生写进诗歌中的这些自然景物有一个专用的“术语”,那就是“意象”,它是具体可感的,是作者主观情感的表达需要。再如给学生讲解古诗中的“炼字”,我结合朱光潜《咬文嚼字》这一课文,让他们明白炼字非常重要,不同的字表达情感是不一样的,为了更好更准确地表达情感,必须炼字,进而引出古诗中古人特别注重的炼字。“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推敲”的典故正是炼字的最佳体现。再通过一些例句进一少强化,进而再引导他们在高考中炼字类题型的答题模式:①解释该字含义;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结合具体语境理解;③表达的情感或意义作用。

三、以多种形式开展古诗读写活动,品鉴古诗。

(一)以古诗课外阅读教材为依据加强学生对古诗文的阅读能力。针对高中语文必读必背课文,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及时地要求学生读熟并背诵。古诗课外阅读教材中有各种不同题材的精选古诗,如爱国篇、亲情篇、思乡怀人篇等等,教材从诗人简介、写作背景、思想内容、艺术手法等方面的作了较为详细的鉴赏指导,我们要求学生充分利用时间对教材进行大量阅读,有早读的齐读或自由朗读、语文课前5分钟的齐读、课外自由朗读等。经过大量的阅读强化,学生对古诗已由一般的感性认识上升到一种理性认识,再结合老师讲解的一些古诗鉴赏知识,学生会觉得古诗其实也并不是很难理解,而是认为读古诗趣味无穷,增强了许多韵味。

(二)要求学生课外对古诗阅读教材进行翻译,增强诗歌的理解能力。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读诗歌,加强读写的结合能力,我们要求学生每周至少对古诗阅读教材中的诗歌翻译两到三首,把翻译的内容写在空白处;形式也多种多样,可以个人独立完成,也可小组讨论完成,或者是分工合作。在这些活动过程中,不明白的问题同学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查询、交流、讨论;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学生在古诗方面的知识积累就更加丰富了,读写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也活跃了语文学习的氛围。

(三)进行形式多样的读写实战训练,真正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我们不定期地让学生做一些高考古诗专项或综合训练题,不断检测学生在学习中的知识掌握及迁移能力;有时在课前会用几分钟的时间就某首诗词进行鉴赏讨论;有时会让学生做一两题课外作业题,这些训练形式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学生在读写结合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得以及时改正,不断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及鉴赏能力。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趣味古诗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对古诗学习的热情,进一步强化读写结合,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如有诗歌朗诵比赛、诗歌接龙比赛、古诗知识趣味抢答比赛等,活动的开展极大激发了同学们学习古诗的兴趣及热情,也促进了读写能力的提高。

总而言之,经过一段时间的读写实践,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提高了,不但提高了古诗的鉴赏能力,也增强了文学文化素养,提前在高三专题复习之前比较系统地掌握了古诗的各方面知识及技巧,为高考语文复习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猜你喜欢
炼字读写能力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Your trash for our books
Letter time 书 信 时 光
邀你来答题
国际扫盲日
炼字·炼句·谋篇(外一则)——杜甫《望岳》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炼字”
整合语文生成性资源,引导学生“炼字”喜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