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道感染、胆石症64例临床体会

2011-08-15 00:42陈剑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31期
关键词:首乌胆石症茵陈

陈剑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道感染、胆石症64例临床体会

陈剑

慢性胆道感染、胆石症是临床上常见疾病,过去对本病主要采用手术治疗,笔者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摸索出一套以中医中药为主的中西医结合疗法,现小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男21例、女43例;30岁以下3例,30~39岁10例,40~49岁14例,50~59岁26例,60~69岁11例。诊断标准:根据病史、症状和体征、均经放射学检查、超声波检查等确诊。

2 方法

2.1 疏肝利胆,理气开郁[1]适用于慢性胆道感染、胆石症之肝郁气滞型。肝胆气郁,疏泄失常,木乘土,脾胃运化失司。症见右上腹或右胸胁阵发性胀痛或隐痛[2]。情志不调时诸恙加剧,食入加重。食腻味更甚。口苦暖气。苔薄白,脉弦。

治疗:方选柴胡疏肝散合茵陈篙汤。药用柴胡、枳壳、白芍、青陈皮、茵陈、大黄、生山楂、郁金、鸡内金。随证加减:苔腻湿热重者加黄芩、茯苓、苡仁;B超示胆囊积液或右上腹扪及肿大胆囊者加三棱、莪术;有结石者加海金砂;兼见脾胃虚弱,表现面萎神疲、便稀、完谷不化,可酌加茯苓、党参、白术。

西药选熊去氧胆酸50 mg/次,3次/d(注:胆道闭塞者忌用)。胆酸钠片0.1 g/次,3次/d(注:总胆管梗阻者忌用)。

2.2 疏肝利胆、柔养肝阴 适用于肝阴不足型,证属用刚太过,肝失濡养,疏泄失职,脾胃受戕,证见右上腹或右胸胁胀痛或隐痛,引及右肩背。头晕目眩,五心潮热、口干欲饮、纳食不馨、午后潮热、便结。舌尖红或中有裂纹或见光剥、脉细弦或弦细带数。

治疗:方选柔肝煎。药用生地、首乌、枸杞、茵陈、虎杖、大黄、生山楂、玫瑰花、绿萼。

2.3 疏肝利胆、化瘀益气 适用于气虚血瘀型。气虚血瘀、胁络痹阻或跌打损伤、瘀血停留,阻滞胁络[3]。证见胁下刺痛、扪及肿块,痛处固定,甚则引及肩背。少气懒言、面枯黄晦暗、舌紫或有瘀斑、脉细涩。

治疗:方选桃红四物汤加减,药用桃仁、红花、熟地、首乌、枸杞子、当归、芍药、郁金、川楝子、茵陈、太子参、佛手、大黄、川芎。

3 结果

有效:服药后症状显著减轻,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且稳定三个月以上者59例,占92.2%,无效:服药后无变化者,甚或症状加重者5例,占7.8%。

4 讨论

4.1 对慢性胆道感染、胆结石病因病机认识。

根据中医基础理论,胆为清净之府,位属中,内藏胆汁,胆汁注于肠,助化物消谷,其功能以通降为顺,泻而不藏。胆与肝之疏泄、胃之纳谷、脾之运化有密切联系。因而,各种原因如饮食不节,外感湿热等,中焦气滞,湿热内蕴、均可导致胆汁壅阻、升降失常。

4.2 关于中西医结合对本病的疗效。

中医治疗主要为疏肝利胆法。疏肝利胆即疏肝理气、清利湿热,属仲景八法“和”“清”范畴,本组病例依据慢性胆系感染、胆结石的辨证分型,将疏肝利胆、理气开郁、养肝法、化瘀益气法合用,共奏其效。

方中之药青皮入肝胆气分,降泄之力较著,可疏肝导滞,陈皮入肺脾之气分,健脾化湿,香附为“气病之总司”[4],取其理气之功,柴胡升阳解郁。用茵陈、大黄通下,利胆清热。郁金血气药,入心肺肝三经,凉血行血,行气止痛;山楂、开胃健脾。首乌补肝益肾、益精血。李时珍谓本品补肾、补肝,功在地黄、门冬之上,枸杞味平而润,性而补,玫瑰花、佛手、绿萼梅更兼开胃生津之用,三者相配,理气津,兼护血。

现化药理研究认为茵陈与大黄合用有效强的利胆作用,能明显引起胆囊收缩,还可使血清胆汁酸、胆脂质含量改变。山楂能促进血浆中脂蛋白的转运和血脂的清除。首乌、柴胡能抑制胆固醇的排泄。由此,现代药理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本病中医治疗用疏肝利胆的正确性。

西药治疗用熊去氧胆酸、胆酸钠。前者是使胆汁中胆固醇的分泌减少,使胆固醇从饱和状态回复到不饱和状态,并可使已形成的胆固醇结石溶解、缩小或消失;后者刺激胆汁分泌,有利胆作用,能帮助脂肪乳化吸收。两者都为本病的常用药,应注意禁忌证。

4.3 本病患者症情加重或急性发病均与油腻多脂饮食有关。医嘱时,定嘱其注意饮食节制,保持低脂饮食。

[1]张启文,李致重.杏林真传.华夏出版社,1994:168.

[2]张启文,李致重.杏林真传.华夏出版社,1994:92.

[3]杨万里.浅谈“久病入洛”的病机及临床意义.长治医学学报,2003,17(1):54-55.

[4]胡园臣,樊正伦.李时珍医学全书.中国医药出版社,1997:417.

该药有效成分具有多方面生物效能,大量基础研究证明,舒血

224563江苏省滨海县界牌镇中心卫生院

·卫生论坛·

猜你喜欢
首乌胆石症茵陈
教您如何防治胆石症
胆石症预防有对策
胆石症实验动物模型及其中药治疗研究进展
利胆退黄夸茵陈
滨海首乌
人参首乌胶囊提取工艺的优化
绵茵陈养肝祛湿
小陇山林区茵陈菜开发前景
HPLC法同时测定桑芪首乌片中7种成分
绵茵陈与花茵陈的现代药理对比及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