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新建本科院校可持续发展之思考

2011-08-15 00:50
铜陵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应用性新建安徽省

高 扬

(铜陵学院,安徽 铜陵 244000)

安徽省新建本科院校可持续发展之思考

高 扬

(铜陵学院,安徽 铜陵 244000)

在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背景下,安徽省新建本科院校应运而生。面对市场的竞争和来自高职院校的冲击,加上本身诸多不利因素的制约,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新建本科院校应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应用性高等教育体系,服务、支撑和引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实践教学、突出办学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新建本科院校;可持续发展;服务地方意识;高校联盟

在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大背景下,一批新建本科院校应运而生。近年来安徽省共新建本科院校13所,占全省本科院校的百分之四十。毫无疑问这些新建本科院校已成为我省高等教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为解决经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与高等教育趋同化之间的矛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由于我省这些新建本科院校多数地处省会之外的地级市,“新建本科院校的现状就是长期受传统大学的影响,重理论,轻实用;有的刚从专科升格为本科,旧的模式不适用,新的模式未建立”。[1]这种新建本科教育将受到本科办学经验匮乏、区域优势不强、教育资源短缺及资金投入不足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制约,往往高不成低不就,很容易做成“夹生饭”。它们亟需解决如何调整专业结构、发展内涵教育和服务区域经济等难题。新建本科院校在其发展道路上将会受到来自传统本科院校和异军突起的高职院校的双重压力,可谓步履维艰,发展前景不容乐观。正确了解我省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现状,正视其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对其可持续发展进行理论思考,无疑对我省新建本科院校迅速转型、构建正确的人才培养模式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安徽省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现状及其困境

安徽省普通本科院校共31所,其中13所是新建的。这些新建本科院校除安徽三联学院、合肥学院、合肥师范学院及安徽新华学院在省城合肥外,其余9所都在各地级市。在这13新建本科院校中有7所是由师范学校升格或合并而来,一所由成人本科改制而来,两所私立新建本科,其余3所均是几所学校合并升格而来。另外我省还有两所准备升本院校及有些重点本科独立学院可能改制为民办本科院校。由此可见我省新建本科院校有建校时间短、办本科经验不足、走外延式升本之路、专业特色不明显和社会声誉低的共同特点。我省新建本科院校要想迅速完成办学转型,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培养出高素质、应用性、复合型人才,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要想使这些新建本科院校走上可持续发展这路,我们必须要正视眼下它们发展中所遇到的困境,转变观念,群策群力。

1.办学定位不明确

安徽省教育厅厅长程艺指出新建本科院校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结构问题、规模问题和质量问题。[2]它们既要有量的发展,更要重视质的提高。而我们的一些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定位不明确,它们认为本科就是专科在量上的堆加,或者照搬老本科院校的发展之路,盲目追求“综合性”、“研究性”和“国际化”。办学模式趋同、攀升现象突出。一些学校无视社会对多类型、多层次、多规格的人才需求特征,不顾及自身的历史基础和现实条件,不去努力寻求学校发展与社会发展的接合部、对接点,而是不切实际地一味追求做大,热衷于“升硕”。重点本科院校的事做不来,高职院校的事又不愿去做。无论是在办学层次上、办学规模上,还是在在办学目标上都没有清醒的认识,没有科学的定位。

2.学科特色不明显

安徽省新建本科院校中,绝大多数是“专升本”高校。它们原先办学水平较高、规模较大,在同类院校中堪称“老大哥”。升本后,一下子变为本科院校中的“小弟弟”,在办学基础与实力方面都处于弱势地位。怎样重塑“金字招牌”?如何使自己专业彰显特色?不少新建本科院校陷入迷茫。

目前我省新建本科院校在学科建设中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淡化学科建设,学科专业设置雷同,片面追求“大而全”,盲目开设社会上所谓的热门专业;二是学科建设未能有效地整合教育资源,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应用能力受学科的限制;三是回避地方特色,弱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职能。[3]

3.办学资金短缺

新建本科院校在升本之后,第一解决的问题就是教育转型:由以前的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转变。以前专科时所拥有的无论是教学软件还是教学硬件都远远不能满足本科教育的需要,重建新校区、提高办学条件、引进人才、稳定教师队伍、建立有效的管理与服务体系就成为当务之急。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这些新建本科院校虽然地处各地(市),但当地政府一般只提供政策上的支持,不会注入大量资金来办学。靠省财政拨款的办学资金杯水车薪,又无法满足这些学校扩建的需要,所以办学资金的短缺是这些新建本科院校面临的困境,也是阻碍他们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4.实践教学力度不够

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更应该在实践中提高。新建本科院校不适合走模仿传统大学的道路,不应该与名牌本科大学进行全面竞争。差异发展、注重实践,将目标定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才是这些新建本科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明智选择。

安徽省新建本科院校的前身往往是偏重于实践教学的专科学校或高职院校,比较重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具有比较丰富的实践教育资源。然而在升本之后,却过分关注了“本科”头衔,忽略了实践教学。既没有拓宽实践教学范围,丰富实践教学环节;也没有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就很难圆满实现它们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既要达到本科层次的学业标准,又要符合应用型、创新性教育的特殊要求。

5.服务地方意识薄弱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安徽省新建本科院校已从“社会边缘”逐渐步入“社会中心”。新建本科院校大多数是地方性本科院校,是所在地(市)唯一的本科院校或最高学府。它们理应立足本地、依托区域优势来构建自己的特色专业,加强服务地方意识,培养能“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地方人才。但新建本科院校往往忽视了“地方性高校”这个特色,服务地方意识薄弱。教师蜗居于象牙塔内,向学生们传授着与现实相脱离的理论知识。无论是学术研究、社会服务,还是人才培养,新建本科院校地方性特征都未得彰显。对服务当地经济社会的重要性、必然性认识不足。服务社会体制有待于完善,与当地企业合作范畴亟需拓宽,回报当地人民的内容与形式更应丰富多样。

二、安徽省新建本科院校可持续发展的现实依据

由于受传统的“学术型”、“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以及客观环境的约束,目前,安徽省新建本科院校在其发展中虽然遇到一些困境,还存在不少亟需解决的问题。但我们相信这些新建本科院校肯定会灵活办学,坚持创新,走出一条突出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因为现实中存在着它们能够持续发展的客观依据和必然要求。

1.经济社会发展是新建本科院校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保障

随着中部崛起,安徽的经济社会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尤其是以合肥为龙头的高新科技区和马、芜、铜、宜沿江经济区。安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不仅加大了财政对教育投入,缓解了新建本科院校办学资金短缺的压力,而且必然需求大量的多样化、应用性、创新性的人才。同时也有利于新建本科院校正确定位、确立科学的培养的模式、向社会输送优秀的人才。

2.“科教兴皖”、“人才强省”战略是新建本科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保证

十五”期间,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科教兴皖”和“人才强省”战略,稳步实施“双百方针”,我省高等教育实现历史性跨越,提前进入大众化阶段。我省新建13本科院校从新建到发展不仅得到了政策上支持,而且也得到了财政上的资金投入。同时新建本科院校也回报了社会,它们对促进教育消费、缓解就业压力、拉动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层次教育愿望、造就高层次人才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3.本科教学评估是新建本科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安徽省新建本科院校大多数还没有通过本科教学评估,本科教学评估可以促进新建本科院校正确定位,加快学校的基础建设,完善学校的管理体制,健全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推动新建本科院校可持续发展。新建本科院校有没有顺利完成教育转型,有没有达到本科教学目标,符不符合本科办学条件都有待于本科教学评估来鉴定。本科教学评估的结论虽然重要,但过程更重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通过本科教学评估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我省新建本科院校在办学过程中的不足与缺陷,从而可以推动教学资源的优化,促进校园文化的引领。

三、安徽省新建本科院校可持续发展策略

安徽省新建本科院校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是我省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要求,也是我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需求。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促进和保障新建本科院校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1.共建高联盟战略平台

教育基础薄弱、教学资源相对匮乏,这是我省新建本科院校普遍面临的问题。在积极争取政府财政投入与社会资金支持的同时,同层次、同类型的本科院校之间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无疑是提升办学条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为促进安徽省新建本科院校校际之间的交流,在省教育厅牵头与领导下,2008年12月27日,安徽省13所新建本科院校在铜陵学院联合打造新建本科院校战略联盟共同体,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4]

2.走内涵发展的道路

安徽省新建本科院校是顺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在原专科的基础上通过扩建或联合的方式升本而来。它们的升本之路都是走外延扩展的发展之路。高等教育的硬件条件只是一个基础条件,而不是根本的保障。而根本保障是大学的精神文化、办学效率、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等这些软件条件。所以外延发展之路只能应“升本”一时之急,可持续发展必须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制度建设和文化保障,是高等教育真正的内在发展,也是高等教育的根本发展。提高办学质量、培养应用性、创新性、复合型人才是高校教育的生存之本,也是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新建本科院校要想在高等教育中保持自己的优势、立于不败之地,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是它们明智的选择。

3.办好特色学科

没有特色就没有优势,没有特色就无法创新。安徽省新建本科院校其前身大多数是师范学校或高职院校,为了满足升本时规模上的需要,盲目地开设了一些回避地方特色而又雷同的专业。一所学校要创立自己的品牌,赢得大家的认同和支持就需要在特色学科上下功夫。办好特色学科往往是一所高校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标志,是高校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教育部前部长周济曾明确指出地方高校要改革创新,走特色发展之路。高等学校办学特色最根本的是办出特色学科,特色学科建设是高校间博弈的焦点。我省新建本科院校可以根据各自的传统优势,结合所在地区的经济区域特点,打造自己的特色学科。黄山学院有着闻名天下的黄山旅游资源和生态资源,秉承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底蕴,可以着力打造旅游管理和环境科学等特色专业。铜陵学院其前身是铜陵财经专科学校,曾为全省输送了大量的财政、税务和会计方面的人才,有着丰富的财经类专业办学条件。学院突出财经教育办学特色,已成功打造了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安徽三联学院和安徽新华学院是安徽省两所民办高校,坐落在省城合肥。它们应该发挥民办高校灵活办学的优势,依托省会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汽车运用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及土术工程等有广泛应用价值的工科专业。对于那些由师范学校升本而来的新建本科院校,应该依据传统专业强势,开设应用性、特色专业。在化学专业的基础上开设应用化学、材料化学等专业,在物理学的基础上开设电子类专业,在生物学的基础上开设生物技术应用专业,在中文专业的基础上开设新闻传媒专业,在美术专业的基础上开设平面设计、广告策划专业。

4.强化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安徽省新建本科院校本科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是当前新建本科院校改革重点和难点。强化实践教学是应用性、创新性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的必然需要,也是新建本科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实践教学的薄弱已成为制约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的瓶颈,新建本科院校应该强化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构建,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加大实践教学的资金投入和健全实践教学的奖惩体制。

5.大力发展应用性高等教育

我国目前有700多所普通本科院校,其中400多所都是定位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高校。安徽省教育厅厅长指出大力发展应用性高等教育,努力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应用性高等教育体系,已成为安徽新建本科院校的共同责任。新建本科院校大力发展应用性高等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也高等教育本身发展的必然趋势。应用性高等教育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开放为前提;坚持以科学定位为根本,合作共赢为关键;坚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为目的,特色办学为抓手。[5]新建本科院校只有以大力发展应用性高等教育为己任,抓住高等教育蓬勃发展之契机,努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需要的创新性人才,才能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

6.拓展服务区域经济内容

安徽省新建本科院校大多数是地方性本科院校,是所在地(市)高知分子汇集的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要发挥优势,强化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拓展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内容,彰显大学培养人才的社会职责。以服务求支持,以合作求发展,以贡献作汇报。正确处理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之间的关系。新建本科院校要努力把自己办成地方的文化教育中心、人才培养与人力资源培训中心、产、学、研合作中心和政府决策咨询中心;积极和企业合作来建设实习实训基地、毕业生就业基地、教学基地和研究基地。[6]安徽省教育厅长程艺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形势下,指出各新建本科院校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行全面开放,处理好与当地经济的关系;大胆瞄准县域经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两大时代性课题,通过“四个中心”向当地社会提供优质的服务,利用“四个基地”来谋求自身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目前安徽高等教育,正处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高等教育深度发展、以外延发展向全面提高质量转变、努力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的关键时期。面对新形势,安徽省新建本科院校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引起社会广泛的思考。应用性高等教育的正确定位,内涵发展、强化实践和特色办学的教育模式,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及高校联盟的战略平台扫除了安徽省新建本科院校在其发展道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障碍,同时也确保了新建本科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应用性高等教育体系,服务、支撑和引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安徽奋力崛起,成为安徽省新建本科院校的共同责任。

[1]朱振国.新建本科院校入本科序列却面临困局变“夹生饭”[N].光明日报,2011-04-13.

[2]程 艺.2006年安徽省新建本科院校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Z].2006-11-21.

[3]韩月奎.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荷泽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26(3).

[4]程 艺.在全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研讨会暨安徽省新建本科高校第五次协作会上的讲话[Z],2008-12-26.

[5]程艺,储常连,方明.大力发展应用性高等教育服务引领安徽奋力崛起[J].中国高等教育,2009,(22).

[6]高天祥.地方综合性大学服务社会职能初探[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0,(5).

Thinking abou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s of Anhui Newly Established Colleges

Gao Yang
(Tongling University,Tongling Anhui 244000,China)

In the background of higher education changes from elite to mass,Many colleges are newly established in Anhui province.With the market competition,the impact from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heir many adverse factors,the status of our newly established Colleges are not good.The newly established Colleges should develop the applied systems of higher education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y should service,support and guide the developments of local economy and society.The newly established Colleges must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strengthen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stress school characteristics and keep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newly established colleges;sustainable development;consciousness of services to local;college union

G640

A

1672-0547(2011)03-0119-03

2011-05-07

高 扬(1968-),男,安徽长丰人,铜陵学院公共管理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社会哲学。

猜你喜欢
应用性新建安徽省
Spin transport properties in ferromagnet/superconductor junctions on topological insulator
重庆三年新建农村公路6.26×10~4 km
成长相册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对小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策略的探析
万紫蝶、梁新建作品
曹曙东、温新建作品
人的行为方式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