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五年制高职机电专业电工基础课程改革

2011-08-15 00:49吴正明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10期
关键词:五年制电工考核

吴正明

(扬州市邗江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扬州 225009)

浅谈五年制高职机电专业电工基础课程改革

吴正明

(扬州市邗江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扬州 225009)

目前五年制高职机电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对口工作,而企业也招不到合适的高水平操作人才。面对这种局面,课程改革势在必行,要适时地转变师生关系,充分调研企业的需求改变电工教学内容,通过改变教学模式和考核模式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将来进入社会少走弯路,充分体现高职毕业生“动手能力比本科生强,知识结构比中专生优”的特点。

高职;学以致用;改革;电工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总是与社会所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存在较大差别,这与职业教育的培养计划和培养过程存在密切的联系,而课程又是职业教育制定培养计划和实施培养过程的关键,因此,适应作为全国机械工业总量第一的江苏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探索五年制高职机电专业课程改革,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机电专业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五年制高职是以招收初中毕业生,实施五年一贯制培养模式,融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于一体的专科层次职业教育。电工课程是高职层次机电专业必开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学习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后期其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学习,相比其他课程而言,该课程的重要地位显而易见,因而机电专业课程改革必然要对电工课程进行改革。

一、师生关系改革

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是一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而且是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具有绝对的权威性。教师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总是想方设法地将学生虽不大规范,但完全正确甚至是有创造的见解,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要进行课程改革,师生关系的变革势在必行,教师不能仅仅成为知识的主宰者,必须改变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让学生不仅成为教育的主体,更要成为创新的主体。五年制高职学生入学年龄小,可塑性强,是接受技能训练的最佳年龄段,再加上有较高的求知欲,构建新型宽松民主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其良好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更有利于创造思维的萌芽与发展。在融洽民主的师生关系下,学生才敢于向老师提问,才敢于向老师陈述自己的观点,而老师的鼓励和赞扬往往又是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和增加自信心的动力。近几年,由于普高热还没有完全退烧,进入高职的生源素质严重下滑,学生基础参差不齐,但这些学生思维比较敏捷,接受新事物能力强,作为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师生关系与学生个性、创造思维发展之间的联系,要允许学生提出一些有悖于课本或教师观念的问题,此时教师一定要耐心地给他们解释答复,不能因教学进度、课堂纪律或碍于情面而一概地冷淡压制他们的提问与行为。对于学生一些异乎寻常的观念和设计方法,应以赏识的态度看待,尊重学生的思路,珍惜他们思维中合理的因素,对学生提出的某些“怪”想法延迟评价,让他们在以后的实践中验证其可行性,要做到不压抑、不嘲讽,保护学生创造性的思维,为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为创造力的发展营造宽松的环境。

二、课程内容的改革

高职电工基础课程具有基础理论多、公式定理多、抽象概念多等特点,学生普遍反映难以掌握。目前全国统一编制的高等职业教育电工基础教材多数属于本科内容的简单压缩,不符合高职教育的特色,知识结构偏难,脱离实践教学;进入五年制高职的学生基本素质相对较差,还有的学生盲目地选择专业,甚至擅长文科的学生选择理科的专业。电工基础课程改革必须依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学生所学专业的要求、将来就业岗位的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组织学校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根本,以专业培养为目标,以“需用为准、够用为度、实用为先”的准则,对统一编制的高等职业教育电工基础教材进行处理,形成能够体现职业技术教育特色的校本教材。校本教材的开发要从学生对物理、数学的掌握程度决定教学内容,做到有详有略、有取有舍。例如,在讲解正弦交流电路时,如果学生对于数学中复数的概念掌握较好,在备课时教师可以利用“符合法”进行备课讲解,否则教师就得利用“旋转矢量法”;校本教材的开发要能够针对学生将来就业岗位的要求,依据企业电工岗位对电工基础教学内容的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删减,从而保证教材的合理性和实用性;校本教材的开发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参编教师要能够深入企业一线调研,掌握企业岗位对电工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引用岗位一线的实际案例来分析公式定理和一些抽象概念;校本教材的开发要尽量利用多媒体,将一些生产实际中遇到实际问题又不能实行现场教学的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电工的积极性,学习的效果自然也就得到提高。

三、教学模式的改革

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满堂灌”、“抱着走”的这种教学方法下,学生学习缺乏内部诱因,不利于职业人才的培养。高职教育实际上就是就业教育,高职学院办学的宗旨是为了培养一流的劳动者,这要求在学生培养的过程中适当降低理论教学和适当提高实践教学的比例,从而体现出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以学生为中心”的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新教学模式已经在江苏开始推广,它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式,教师仅仅扮演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而学生是整个学习活动的中心。项目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部分:首先,要求教师结合电工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状况深入企业充分调研,形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任务;然后,让学生依据项目要求收集资料到项目方案的设计与项目过程的实施全过程;最后,在完成项目任务后由学生参与完成项目的评价。教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仅起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通过项目的实施,使学生能够主动把握完成项目每一环节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在知识准备阶段,学生为完成项目会通过主动学习基本理论、查资料、向老师咨询等方式来完成项目理论论证;在完成项目过程中,学生要主动了解项目操作的全过程,将其分解成几个相对独立的动作,分析操作的结果是什么,要使用什么操作工具,以及可用几种工作方式、方法等;通过项目组之间的交流形成正确操作的视觉形象,培养基础的操作技能,在初步掌握完整操作过程在各个工序的操作技能形成的基础上,再通过完成项目的完整操作训练,使学生能够按照整个工艺过程形成完整的操作流程,从而掌握复杂的操作过程。在项目完善阶段,学生在熟练操作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要能按工序完成的质量、速度和操作协调程度来评价学生的技能,调整学生的操作方式,使操作技能培养更具有目的性、针对性。

四、培养学生兴趣

兴趣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能源。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教学方法有多先进,教学过程设计得有多精巧,如果学生对学习电工没有兴趣甚至厌恶,那一切都是徒劳。当前,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部分由于初中的学习成绩和表现较差,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表扬也较少,渐渐地就产生了自卑感,把学习当作负担,学习成绩差而又不努力提高,对功课漫不经心,不求上进,甘居人后,整天无所事事,抱着混文凭的思想的学生,因此,如何激发那些对学习有些厌学情绪的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电工教学内容并利用多媒体、校内实习和顶岗实习引导学生。通过演示实验,提高学生学习电工的兴趣,如分析单相交流的产生可采用演示实验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边演示、边提问、边解答,把抽象的电工理论变得具体、生动,使学生在愉悦的教学环境中深深地感受到学习电工并不单调乏味;通过校内实习,培养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讲解自感现象时,让学生连接日光灯电路分析其工作原理,用现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感觉到电工并不停留在书本上,生活中也能遇到,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电工的兴趣;通过顶岗实习,让学生在真实的劳动场景中全过程参与企业的生产劳动和学习,在实习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遇到一些问题,在师傅和老师的帮助下得以解决,让他们不时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对于学生独当一面的能力锻炼起着很大的作用。当然,这一切的成果都对教师提出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求专业教师具备相应的学历,还要求专业教师具有企业工作经验,学校应选送教师分期、分批到企业顶岗锻炼,以掌握本专业的一些应用技能,完善实践知识。

五、考核模式的改革

教育部原部长周济如此形容职业教育的本质:“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与学历教育相比,“以就业为核心”是职业教育的根本出发点。传统的考核形式单一,考核内容过于依赖教材,考试命题趋向简单标准化,导致学生只注重期末不注重平时,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只注重分数不注重积累,考核方式仍是以一次性的闭卷理论考核为主。随着教学模式的改革,相应要求改革考核的模式,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考核的内容和方式要以能力的考核为中心。针对电工专业课,重点应以基本技能操作考核、全过程贯穿的核心实例考核为主,考核的要求切合行业实际,考核时以成果为标准,注重过程性评价,采用形式多样的考核方式,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让学生将来进入社会后少走弯路。有条件的地方要实施教考分离,教考本身就是一种双元制,教学内容的培训全部由学校完成,而考试可由对口企业专家组或行业协会独立进行。这种教考分离的考核形式,一方面体现了教育的公平原则,让学生的毕业证书和岗位证书更具权威性;另一方面,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益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很大帮助。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充分发挥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优势,不断追踪生产一线的需求,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注意把握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抓住时代发展的机遇,适时地转变师生关系,调整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模式和考核形式,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让每一个学生在电工课程上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1]翁吟.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职业之发展变化[J].职业教育研究,2010,(6):10-11.

[2]张巍山,河南省电力公司组.电工基础[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3]刘晓静等.试论“电工学”课程改革[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2):24-25.

[4]石伟平.比较职业技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张尧学.全国高职高专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姜辉.谈高职《电工电子基础》[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4):106-107.

[7]邓荣.关于高职《电工基础》课程内容的探讨[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71-74.

G718.5

A

1673-0046(2011)10-0021-02

猜你喜欢
五年制电工考核
内部考核
特变电工
特变电工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特变电工
糊涂的维修工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五年制高职企业实习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家庭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