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实施

2011-08-15 00:42
文教资料 2011年26期
关键词:春风个性化文本

邹 敏

(湖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新课程标准将发展学生的个性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个性化阅读教学”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重视人文精神培养的特点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尊重个体差异等新课程理念,学生的潜能被激发出来,语文课堂变得欢乐,学生迸发出的智慧有时让教师也吃惊,不同的体会、不同的解读使语文课枝繁叶茂,充满生机,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提升。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呢?

一、将阅读自主权交还给学生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言:“导者,乃千方百计让学生自求得之,率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自谓也。”指导学生个性化阅读,“千方百计让学生自求得之”尤为重要。个性化阅读的第一要义是自主阅读,没有读者的自主,所谓个性化阅读当然无从谈起。

学生是具有个性的人,教师不应代替学生分析课文,而应设置一些开放情境的问题,提供一些线索,及时对阅读活动进行点拨,重点是让学生自己阅读文本,使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我们应该注重学生发展的潜在性、主动性和差异性,在课堂上保证学生有自主表现和发展的时空,为每个学生提供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

首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新课改课堂上,我们经常可以听到:“选择你喜欢的自然段来读一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阅读兴趣的不同,自主选择阅读内容,在个性化阅读中激发兴趣,体验快乐。其次,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学生因各人的知识水平不一,兴趣爱好不同,喜欢的学习方式也不尽相同。有的喜欢和同学一起热烈探讨,有的喜欢自己细细研究品味,有的喜欢反复吟诵来领悟……教师让学生选择他们喜欢的学习方式,学生就会学得主动、自觉、轻松、愉快,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痛苦和无奈。

二、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

“阅读,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自己的思想”。每个人的人生经历、经验、文学素养、性格情趣不同,阅读同一材料会产生不同的体验与想法,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要珍视和呵护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保护好他们的阅读热情,以平等心态和学生交流,尊重学生的个性,允许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读文本,允许他们拥有不同的阅读理解,允许他们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只有这种宽容的心境才能使学生个性之花绽放。反之,教师以师道尊严或标准答案把学生丰富多彩的解读拒之门外,势必熄灭学生智慧的火花,压制学生的个性潜能,导致学生敢想、敢说、敢为品格的丧失,妨碍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个性化阅读也就不复存在。

尽管有时学生的阅读理解和作品的原意有距离,甚至大相径庭,但正是这种差异才是用心阅读后的真情实感,教师应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体验,因为只有这样的阅读才最真实。如在巴金《海上日出》一文品读教学中,一个个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出自己对日出的理解——日出的景象美和精神美,但品读到“有云的日子的日出”谈朗读感受时,出现了一个不和谐的声音:这乌云象征着国民党。我并没有脱口加以否认,更没有批评他,而是微笑着说:“你的答案真与众不同!”在教师的精心呵护下,个性化阅读之路会越走越宽阔,每节课的质量也会越来越高。

三、鼓励学生创造性阅读

小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在进行个性化阅读时,要鼓励学生创造性阅读,以大胆开创性的思维来对文本陈述自己的见解。因为阅读材料只是单一地使用了文字作为符号,文本存在许多“不确定性”与“空白”,这些存在于文本中的“未定点”,其本身就具有一种“召唤结构”。当读者将自己的生活体验置于文本之中,在对文本多角度、有创意的体验感悟中,将形象思维唤醒而达到多种功能的活跃水平,进而激活想象、联想、勾连,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理解、体验作品,从中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而且可以超越作者的视线,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产生创造意义,甚至使阅读的价值大于写作的价值。

如在教授《咏柳》这首古诗时,诗人把春风比作一把剪刀,这把剪刀裁出了细细的、嫩嫩的柳叶,一副多美的春天的图画。我问学生:“同学们,在诗人眼里,春风像剪刀,裁出了绿叶。在你眼里,春风像什么呢?”

生1:“春风就像一个榔头,把冬天里小河中的冰敲碎了,你们看,河里的水在流动。”

生2:“春风是一支画笔,给大地画上了五颜六色的色彩。”

生3:“春风是一个闹钟,把正在冬眠的小动物都催醒了。”

生4:“春风是一部手机,打给小燕子,于是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

……

多么富有时代感和诗意的语言,正是让学生与文本进行了深入的对话,将诗歌与自己的生活勾连,才激发出他们这么富有创意和灵性的表达。

四、鼓励学生批判性阅读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头脑里产生的疑问越多,他们对课堂上讲解的知识和新教材的兴趣就越高。”因此,个性化阅读教学需要教师设法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乐于质疑,从而在思维的闪光处迸射出有新意的问题和出人意料的观点,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打开大门。教师要提倡学生说“我反对”、“我有不同见解”,要放下架子,放下“师道尊严”的权威,充分尊重学生,保护他们的求知欲,允许学生怀疑别人的看法和意见,创造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引导他们畅所欲言,大胆质疑,不迷信阅读文本和教师。与其让他重复一句正确的话,还不如试着让他说一句错误的话。

五、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课本的容量毕竟有限,教师应鼓励学生博览群书,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这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有很大的帮助。相信在领略到个性化阅读的独特魅力之后,会有更多的学生爱上阅读,会主动地拓宽阅读视野。这个时候教师该做的是为学生推荐出有质量的课外读物,指导读书方法。

但是任何一个年龄阶段都具有与这个年龄阶段相对应的普遍心理特征,只有阅读材料与阅读者的水平相一致,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教师应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选择认为有价值的内容进行阅读,切忌以成人的理解为学生挑选课外读物,让原本愉快的阅读瞬间变得令人生厌。我们给予学生阅读自主权,并不意味着对他们的阅读不闻不问,实行“有条件地监控”还是必要的,要让学生远离那些不适宜的读物,引导学生尽量选择有助于自身成长的读物。

为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还可不定期地组织一些读书交流活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使之成为一种能够坚持的行为。如好书推介会、读书经验交流会、读书成果汇报会;塑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如把一些古今中外的名人贤士恋书、醉书、迷书、痴书的事迹和感想择要张贴,用以标示和激励所有学生想读、乐读和常读,也可经常把身边耳闻目睹的“读书精英”的事迹和感言说给学生听。

个性阅读产生的体验不管有多么独特,都必须以文本为基础,倾听文本的声音。个性化阅读教学要在尊重作者在文本中表现的思想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深入文本,有自己独到的体验,形成自己的个性理解,发展学生的批判思维,培养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进行阅读的能力,这才是正确的道路。

[1]丁照华.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浅探.

[2]杨应玲.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浅谈.

[3]庄晓明.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

[4]邓志伟.个性化教学论.

[5]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例读本.北京市密云县教研中心.杨德伦工作室.

[6]赵景瑞.优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透视.

猜你喜欢
春风个性化文本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春风沉醉的夜晚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