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2011-08-15 00:42
文教资料 2011年26期
关键词:景物个性化课文

曹 丹

(肇庆市鼎湖区广利高级中学,广东 肇庆 526073)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写作水平和阅读水平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关键。为了快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一些教师分析细致、全面,结果许多学生在阅读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无法激起阅读的兴趣。这与课程改革中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1]是相悖的。实际上,日常的课文教学基本每天都是在进行阅读教学,但许多教师恰恰忽略了抓住课本的阅读“价值”。根据对多年新课标教学经验的总结与反思,我认为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在引导学生阅读之前,设计个性化的教学目标

设计个性化的教学目标,必须摒弃传统教学中知识传递与智能训练的架构,要满足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的需求,相信每个学生都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能,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要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在学生整体感知知识的基础上,侧重于对学生个性的培养;要把学生当做独立的人看待,使教育和教学适应他们的情况、条件、要求和思想认识发展的规律。不同的学生在知识、能力和非智力心理因素等方面均存在差异,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学法重要性的认识,以及探索、总结学法的能力也有所不同[2]。因此,教师应兼顾这些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法指导。

二、充分利用教材,个性化地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每篇课文都是一个自成体系的完整系统。教师要向学生传授学法,首要任务是让他们明确学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教师应分析以训练阅读能力为主线的教材各训练要点的分布,使教与学具有明确而集中的目标与可操作性。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课型应有不同的教学方法[3]。

首先,打破课文原形的束缚,根据课文的学习重点,选取课文中若干个构成侧面进行教学,或抓语言,或抓形象,或抓篇章,或抓情感,“任他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一课一得。如教《林黛玉进贾府》,通过黛玉的所见所闻,对贾府环境和人物做具体的介绍,而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几个关键人物的出场方式、性格特点是本课的重点。一个课时可以一个人物形象为重心,学习古代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举一反三,学习通过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细节等描写手法分析人物形象。

其次,多采取读写结合的方式,选取重点片段、细节或优美段落,组成教学序列,供学生阅读和训练。既使学生扩大知识视野,又供他们模仿借鉴,加强写作训练。如《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这一形象的分析,就可以选取几个对话片段,让学生通过人物语言分析人物个性,并进行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仿写训练。

最后,段篇结合,加强重点段落教学。如《荷塘月色》的教学,在兼顾全篇的前提下,重点教学其中月下荷塘、荷塘月色、荷塘四周这三个段落的景物描写,从该段的语言入手,引导学生抓住景物特征,具体、生动、有序地描写景物,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并进行景物描写的仿写训练。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还有很多方法,根据全册书、每单元的教学要求,根据每一篇课文的重难点,从课文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精选教学内容。易学的可加快教学节奏,增大自学比重;难学的应放慢速度,架梯搭桥,减小坡度。

三、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指导学生在读中感悟

要达到交流,读者必须用心、用情于文章中。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如何做到让学生有目的、有收获性地去阅读呢?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阅读教学要“量体裁衣”。在阅读时要根据课文体裁选择方法。如文质兼美、节奏明快、短小精悍的散文、诗歌以朗读为主,让学生在读准字音、读通语句的基础上自由朗读,或分角色朗读、读背喜欢的段落,从而在反复朗读中进入文章的福地洞天,领略语言的奇妙功能,咂出字里行间的个中滋味;自然科学方面的说明文和篇幅较长的记叙文则以默读为主,让学生带着问题静静地读书,边读边想,和自己说悄悄话,在凝神独思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新知、受到启发。

第二,阅读教学要“捕捉灵感”。要让在学生阅读完后,快速记录下自己初读时对全文的感受。对于已经读过的文章,就应该留下“痕迹”,大力提倡边读边思边批注的阅读方法。要告诉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文字、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精彩片断、重点语言等,在思考、比较、归纳的基础上,都可以用线条、符号或简短的文字加以标记。而要加批注,就要认真地读书,全身心地投入。教师可指导学生在阅读完后,将自己对课文的鉴赏和品析写在课文空白处。

第三,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让学生真正用“情”去阅读,得出自己的个人感受,以读为主、品味感悟,在领悟语言的同时逐渐把握文章情感。例如:《荷塘月色》一文,在理清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脉络后,进入文章的主体部分。我首先范读,让学生在教师有感情地朗读中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的思想情感;然后请学生充满感情的自由、小声朗读,找出文中的景物描写加以想象并理解;最后请个别同学充满感情的朗读自己所找出的描写景物的句段。对学生阅读后的个人理解加以引导,让学生敢于提问、敢于畅所欲言。

四、重视个性化阅读的过程

阅读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活动过程,是一个不断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储存信息、提取信息的复杂过程和心理过程。充分重视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化解读,是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方面,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创新。学生对文本的质疑实际上反映了学生在感知文本过程中知识、思维和情感的差异。学生通过质疑,能使自己存在的疑问在共同交流后解决,教师通过学生的质疑,也能理解学生掌握知识、理解文本的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对教学进行调整与改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时刻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并鼓励学生质疑,经常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质疑,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

另一方面,要抛砖引玉,引导学生提出个人见解,尊重学生的个性。在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时,教师要让所有学生积极参与,敢于说出个人看法。鼓励学生在学习中,集思广益,发挥特长,让学生扬长避短,各尽其能[4],让各种不同意见充分发表。同时,也要对其中的问题、分歧加以解决。在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见解后,教师要组织学生交流、探究,交流出问题的答案,探究出问题的实质。必要时教师参与其中,加以引导、点拨,得出结论。有的问题当堂不能解决,可以留到下课以后,大家共同查阅资料,一起解决。

除此以外,还要在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进行客观评价。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多给予学生客观、肯定的评价,让学生敢于畅所欲言,而且要注意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修正,在个性化阅读中保持学生所得的客观性、明辨是非。从小的方面,例如:在朗读训练时,教师做必要的范读与指导。从大的方面,例如:当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出现差异,甚至表现出不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时,教师必须对学生的解读进行必要的矫正。

总之,阅读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但它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引导与辅助。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必须变深入分析为培养悟性,充分发挥阅读教学应该发挥的作用[5]。这样的课堂具有动态、生成性,是一个充满个性发展的乐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实践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韩雪屏.语文教育的心理学原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172-183.

[3]刘旭.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听课说课上课[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126-127.

[4]高凌飈,陈冀平.语文教学与学业评价[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30-31.

[5]毓明笠.在读书中积累在读书中发展[J].中学语文教学,2001,(10):3-4.

猜你喜欢
景物个性化课文
四时景物皆成趣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写写冬天的景物
背课文的小偷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景物描写要准确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