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思悟并进——谈谈小学高年级“批注式阅读”

2011-08-15 00:42周丽萍
文教资料 2011年26期
关键词:批注式阅读海伦读书

周丽萍

(常州市武进区芙蓉小学,江苏 常州 213118)

徐特立先生有句名言:“不动笔墨不读书。”于永正老师将其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方法之一。于老师给青年教师做示范课时,总是要求,读书要做记号,并且告诉他们,记号是思维的痕迹。这是因为动手“画、注、批”不仅是用眼睛读书,而且是在用心、用脑、用手一起读书。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批注式阅读”。

今天,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我们重提“批注式阅读”的重要作用,因为它是一种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的有效手段和方法。但我发现许多教师对自己大力推崇的“批注式阅读”法却没有深刻、全面的认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几大被忽视的问题,值得探究和思考。

问题一:目标指向:模糊不清,流于形式。

在《广玉兰》一课的教学中,老师一路引着学生读到“同一棵树上能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紧接着要求学生:默读第三小节,找一找写了哪几种形态,圈圈画画。于是,学生将已经读得非常熟练的第三小节读了又读,非常准确地在书上画出了四种形态:含羞待放的、刚刚绽放的、盛开的、凋谢的。看到这里,我不禁想,是不是任何自读的教学环节都需要用到“批注式阅读”?上述的案例中,“第三小节写到了哪几种形态?”这个问题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在第一课时学完就应该了然于心,用得着大张旗鼓地去批注吗?

解决策略:依标据本,有的放矢。

所谓“批注式阅读”,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随时在书页上用特定的符号或文字写下自己读书的所疑、所感、所想。这是学生在自主状态下用恰当的文字与文本进行的一种创造性对话,是一种复杂的、动态的思维过程。要使学生全身心投入,与文本、作者多边对话,必须有一个值得他们去批注的“问题对象”,而简单的问题只需浏览即可。所以,“批注式阅读”的运用还是要依据课时目标、文本理解感悟的需要而定的。

问题二:批注内容:漫无边际,无从下手。

在《船长》第二课时的教学中,老师在简单复习了以后,提问:“在灾难来临时,船长表现得怎样?哪些地方让你印象深刻,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学生通读全文,根据老师的要求,边读边画,写写感受。但是,由于本文出自文学泰斗雨果之手,可谓字字珠玑,可圈可点的地方实在太多,加上学生概括能力有限,所感所悟零零碎碎,总是答不到老师的“点”上。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课堂往往事与愿违,耗时多,收效低。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批注漫无边际,学生不知从何下手,于是,东一句,西一茬,质量不高。

解决策略:针对重难点,确立“专题”。

“批注式阅读”的实施,关键是选择好批注探究的中心问题,即阅读探讨点,或者说探讨的专题。一个合适的专题引入,能够创设一个好的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海伦·凯勒》第四自然段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自读,圈画出自己特别感动的词句,说说从中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小海伦?在旁边空白部分写好批注。因为学生有了批注的方向,感受深刻又精彩。有的说:“我从‘不分昼夜’这个词中感受到了一个废寝忘食、忘我学习的小海伦。”有的说:“我从‘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这个生动形象的比喻中感受到了一个求知若渴,酷爱学习的小海伦。”有的说:“我从‘拼命’、‘摸出了血’这几个词感受到了一个视学习为生命、发愤图强、自强不息的小海伦。”

“批注专题”一般可以分为这样几类。

一是感想式批注。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习惯,要求学生在读文章时,随时在重点词句、段落处进行评价,在书页空白处写下自己的一些看法或体会。

二是质疑式批注。引导学生读思结合,让学生尝试着从课题质疑,从文本的遣词造句处质疑,从课文的重点难点质疑……培养学生怀疑与探究的精神。

三是联想式批注。引导学生读懂文章的内容,从文章的内容想开去,想到与课文有关的人和事、景和物、情和理,让他们由此及彼,自觉地由文本迁移到文外。

四是补充式批注。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文本的留白处,指导学生在这些地方进行批注,把写得简练的地方补充具体,或者把写得含蓄的地方补充明白。

另外,也可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热点、难点。需要注意的是,话题的设置,应该从学生现有的水准出发。

问题三:批注能力:过高估计,缺乏指导。

我现在执教的是六年级,尽管在五年级开始就让这些学生学着在关键处圈圈画画,想想写写,但在课堂中仍发现了有待解决的问题。一次在教学《鞋匠的儿子》时,不少学生在写批注时,都详详细细地写着长长的句子,如:“我从这里,仿佛看到了一个宽容大度的林肯……”在课堂上写批注只要写上一些关键词就可达到批注的目的了,没有必要把交流时的所有话语都写上,太费时间。回顾在批注式阅读环节的指导过程,发现自己还是忽视或者过高估计了学生的实际水平。

解决策略:教给方法,循序渐进。

教给方法是批注式阅读实施的保证。在实际操作中,应该坚持出易入难,设立层次目标,循序渐进。刚起步时,教师需要做出示范,教给学生不同的批注符号,如在读书时,遇到不认识或难懂的字、词、概念,可圈圈画画,或先打上“?”,接着查字典或参考书弄清楚,搞透彻,然后写在书的空白处。这样,既能帮助理解又有利于记忆,还能为下次阅读扫清障碍。在读书中,可能产生各种感想、见解,这时可随手用精练的语言写在书的空白处,如不立即记下,过后就不易想起这些宝贵的思想火花。在读书时,发现重要段落或主要论点及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为提醒自己,可批注上“注意”“重要”“用心记住”等字样,这样常会使自己注意力集中,并为今后重点阅读提供条件。

问题四:交流评价:单项汇报,忽视本位。

在《水》一课的教学中,老师引导学生围绕“哪些地方感受到缺水的苦?”这一问题自主研读:抓住细节,揣摩语言,做上批注。应该说,这一批注专题的选择很适合学生,他们情动而辞发,有很多话要说。然而遗憾的是,在交流时,为了公开课上便于操作,老师根据自己的预设,一个一个重点语段逐一交流。这样的交流让人痛心于课堂生成性资源的流失。

解决策略:利用差异,提升质量。

由于“批注式阅读”注重个体的感悟和思考,重视学生自身的阅读体验和感受,也就势必产生多元化、个性化的解读。这些解读有的肤浅,有的深刻;有的正确,有的偏颇;有的平实,有的有创意,使阅读有了交流合作的必要。在学生充分的自读自悟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批注阅读的进展情况,安排学生进行同桌间、小组内或全班的相互交流。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别人的见解,学习他人的独特之处,还可就某一探究的内容与老师进行对话交流,从而对自己所建构的“意义”产生新的洞察,使批注的内容更加完善、深入。

“批注式阅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它可以使学生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这是一种有思考的阅读,是有深度的阅读,是有个性的阅读,更是一种快乐的阅读。运用批注阅读法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形成阅读能力、自学能力及思维能力都非常重要,这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当然,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运用“批注式阅读”,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还有很多。教学是一门艺术,它需要用心用情雕琢每一个细节,才能充分展现学生们独特的生命智慧。

猜你喜欢
批注式阅读海伦读书
我爱读书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试论“批注式阅读”中找准批注切入点的方法与途径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海伦·凯勒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