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音乐教育初探

2011-08-15 00:42孙岚岚
文教资料 2011年26期
关键词:社区音乐活动

孙岚岚

(沈阳师范大学 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随着近些年中国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社区”这一舶来词逐渐取代了“居委会”成为新时期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社区内包含了各个阶层的人群,群众面广在生活观念、兴趣爱好上存在差别,对音乐活动需求不同,这就对于社区音乐工作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何使需求得到良好的解决,让音乐走近平民百姓的生活当中,走下神台,走向社会呢?社区音乐教育应让每个人在音乐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体会音乐的乐趣,进而陶冶人的情操,达到创造和谐社会的目的。

一、国外社区音乐教育的经验

社区音乐教育在国外已有很多年的历史,在世界各国都有比较成功的案例。如英国早在1950年即拥有了社区艺术教育,之后的1984年更是其社区音乐教育的关键年,不仅创建了“英国教育组织委员会”,增强了与国际音乐活动组织的互相交流,吸取先进经验,而且成立了“音乐教育工会”,为音乐教育的社区工作向政府提交议案。之后随着政府增加拨款英国社区音乐教育日益蓬勃,并产生了大量的人才需要,相应的大专院校开设了社区音乐课程,培养了大批的社区音乐教育工作者。目前英国社区音乐教育已经成为一套完整的体系,更为青年人学习音乐找到了一条良好的途径。目前英国的社区音乐教育主要形式有:社区录音室,为业余音乐创作提供音像制作,业余歌剧和交响音乐培训班,音乐创作与表演,学龄前儿童音乐教育。[1]当然除了英国之外,丹麦、挪威、加拿大等国都拥有有本国特色的社区音乐课程。

二、我国的社区音乐教育现状

中国的地域,以及国情特色决定了我国的社区音乐教育不同于其他国家。首先,我国“社区”概念被广大群众接受较晚,社区音乐教育的主要形式以音乐活动为主。多数是在社区的周围公园有爱好音乐的群众自发组成,有的唱唱歌、有的跳跳舞。其次,活动项目单一,活动人员趋于老龄化、活动面狭窄、活动内容陈旧。无法吸引中青年参与到活动中,对于学龄前儿童更没有相应的活动内容。最后,相对英国等国家没有相对完善的组织与章程,政府也不是很重视社区音乐教育,更没有专项财政拨款。面临这样的局面是不是就没有办法,没有出路了呢?

我们再来看在我国音乐基础比较好的厦门的案例:2003年4月13日,群众艺术馆长与丹田集团总裁正式签署《美丽湾音乐社区合作协议》,这标志着“美丽湾音乐社区”正式启动。美丽湾的业主大专以上文化的占80.4%,大部分是收入较稳定的精英人群,对居住环境和社区文化有着非常高的要求。美丽湾的社区音乐会所由5个核心部分组成:音乐欣赏厅将不定期的组织视听鉴赏会;音乐史料馆为人们提供丰富的音乐史料;音乐教育厅重点针对青少年进行音乐素质培养;音乐西餐厅将音乐与优雅的就餐环境完美结合;音乐广场播放音乐,使社区居民享受休闲生活。“美丽湾音乐社区”的建立,不仅丰富了美丽湾社区文化建设,为当地地产项目的升值创造了条件。 ”[2]

从以上的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主要的组织者为物业管理者,业主也多为高端人士,那么怎样才能在普通的社区或者是弃管小区进行社区音乐教育工作呢?这就需要社会、政府、物业、业主多方面协作才能把社区音乐教育工作开展下去。

三、针对不同现状提出的构想

(一)对不同层次群众进行“横向”与“纵向”的划分,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

所谓“横向”就是以社区内家庭为单位,无论年龄大小,对整个家庭的音乐活动给予指导。音乐活动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形式:乐器、歌舞,以及各种表演形式的结合;也可以是家庭中某一位拥有音乐专长的家庭成员为核心进行音乐活动;还可以全家各有分工进行合奏、合唱等共同表演的音乐活动。可在社区内设立每个月某日为家庭日,激发大家学习音乐、创作音乐的积极性。

所谓“纵向”则是把社区内群众按年龄划分,学龄前儿童、青少年、中青年、老年人几个年龄层次。根据不同年龄的人群开展不同的音乐教育活动。

学龄前儿童主要进行的是音乐启蒙教育,让儿童喜欢音乐、爱音乐,培养儿童的兴趣,启智传情;青少年则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具体指导。可进行小型的音乐剧排练、合唱、合奏等音乐活动,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中青年有一定的社会阅历,对音乐有自己不同的见解,可定期举行音乐论坛,大家在一个层面上对音乐各抒己见,发表自己对音乐的感想、感受。例如播放“80后”小时候的歌曲,“80后”回忆小时候的场景,加深彼此的感情,拉近距离。打破社区的围墙,拿下彼此的面具,让大家真诚地面对面;老年人业余时间较多,对音乐活动热情大。如何利用音乐活动让老年人的晚年能够丰富多彩?首先可定期排练合唱,与邻近的社区不定时的比赛,保持老年人的学习热情。其次,可组织短途旅行,在旅途中,即兴演唱、表演。

总之,社区音乐活动面向大众,不能局限在某一种音乐活动、一种教育方式。需要社区音乐教育工作者运用多种手段、途径进行音乐教育活动。

(二)发展本土音乐特色,传承区域文化。

社区音乐教育作为群众基础文化教育基地对传播本民族文化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我国地广人多,不同民族的音乐都能够反映其地域特色。如:广西的侗族大歌、内蒙古的蒙古族呼麦、云南彝族的打歌等都是极具民族特色的代表。从音乐入手是了解不同地域民族特性的窗口。

例如“二人转”,在东北地区很早就有“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之说。二人转通常是农民在田间、地头、炕上即兴表演一些日常生活、家长里短的故事。东北人骨子里的幽默应该说有二人转的功劳。如今二人转走进剧场,走向高端,离百姓越来越远。甚至还被许多不健康的内容充斥着。把二人转带入社区,交给民众,还原其本来面目。毕竟它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让社区民众学习一些传统的曲牌如“小拜年”大家都会哼唱几句,利用身边、社区内外大家喜闻乐见的故事即兴表演,既可愉悦大众又能传承地域文化,何乐而不为。

(三)与大学联手为社区音乐教育提供专业的指导,建立双向互动。

社区音乐教育需求面广、需求层次复杂,需要不同专业的高水平人才的指导才能让社区音乐迈向正轨。而大学基本都有实践活动,社区音乐教育活动可利用社会实践的机会,让大学生参与到社区音乐活动当中,一方面弥补社区音乐教育活动专业性不强的缺陷,另一方面让大学生得到实践的机会,做到理论联系实践,最终达到双赢的目的。如果双方合作得不错,则可进行长期合作,大学可定期派学生到社区当中进行实践活动,形成“志愿者”模式,为社区不同年龄,不同家庭给予专业指导。

大学应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分成小组,每组配置如:声乐、器乐、舞蹈、表演等艺术特长,为不同需求的大众进行专业的辅导。也可让教师参与到学生的社区音乐活动,走出课堂,走进社区,让大学生毕业即被社会认可。这样大学与社区形成良性的互动,各取所需,定能为社区音乐教育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四)广挖社区内外资源为社区音乐教育工作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社区音乐活动就涉及场地、经费。而在这方面政府没有相应的财政拨款,别的方面也没有相应的费用。那么社区音乐活动要不要搞,怎么搞,就需要我们开动脑筋,遵循能“借”不“租”,能“赞”不“花”的原则。

首先,“借”——社区内一般都有业主会所,借助会所为大家排练节目提供了免费场地。“赞”——服装等费用,则可以借助社区周围企业拉一定的赞助,给予企业活动的冠名权比如“××家庭日”之类的活动,请企业赞助、媒体到场、专家打分,实现社企合作。其次,也可以经行业主大会投票选取产生负责人,各个队伍的队长,负责联系场地、经费等活动。同物业协商从物业费中拿出一部分作为社区音乐教育的经费,专款专用。总之,大前提就是“少花钱,多办事”,广挖社区内外的力量为社区音乐教育出资出力。

以上的一些想法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修改。“社区”即“社会”只有发展好社区文化活动,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才是社会稳定的根本。这需要政府、社会的重视,以及经费的支持才能让社区音乐教育走得更远,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达到全社会大众满意的效果。

[1]王小宁.世界社区音乐浏览,音乐周报,2008-3-26.[2]南方都市报.2003-4-16.

猜你喜欢
社区音乐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