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教育网络,形成教育合力,共谱成长之歌

2011-08-15 00:42
文教资料 2011年26期
关键词:班会家长学校

冯 婧

(安徽理工大学,安徽 淮南 232001)

大学生步入大学之后,由于学习目标不明确而导致学习动力不足,放松要求,造成考试成绩下降,甚至出现了考试不及格、留级、退学等情况,对学校、家庭和个人都造成了损失[1]。如何通过行之有效的培养体系,让学生合理安排大学学习、建立学业生涯规划,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顺利完成大学学业,我工作两年来一直在积极思考、努力探索。

一、关注学生,分析原因,查找成绩下降影响因素

1.学习没有树立目标,放松懈怠,导致恶性循环。

部分学生在实现高考的目标后,往往放松要求,无法在短期树立新的学习目标,学习上松弛懈怠。而大一大二都是基础课,若学生不能对挂科课程引起重视,及时复习,补缺补差,那么薄弱的基础,势必会影响后期学习的效率和积极性,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反复出现挂科现象。

2.学校安排课程紧凑,学习强度大,学生易产生倦怠情绪。

我校通常在每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开设多且紧凑,学生普遍感到学习压力较大,学习任务重。在课时量大、学习周期相对短的情况下,学生容易产生倦怠情绪,影响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3.自我控制能力薄弱,践行力差,有效监管难落实。

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放纵自己,疏于学习。且我校自09级开始推行学分制管理,对一些适应力、自制力薄弱的学生而言,学分制管理淡化了班级的概念,对于上课的考勤管理等方面缺少有效的监管手段,难以及时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教育和引导。

4.沉迷网络游戏难以自拔,玩物丧志,荒废学业。

大一、大二学生大都为“90”后,伴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网游的发展,进入大学这个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后,部分自制力差的学生玩起网游更加肆无忌惮。学校周围早已是网吧林立,部分学生课余甚至旷课频繁出入网吧。还有些学生借着学习计算机相关课程为由,将电脑带入学校,整天在宿舍游戏人生。

5.任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各司其职,未形成合力,致力学生管理工作。

任课教师、班主任、学生辅导员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接触最频繁、对学生影响最深的三个角色。然而,现在的普遍情况是,三个角色各自承担着自己的工作,之间没有形成交集,没有展开更多的协调与合作。

二、立足工作,研究对策,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1.自我教育是根本,树立学习目标,提高学习积极性。

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对于学习成绩起着根本性的作用。只有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才能调动出学习的积极性,合理地规划好自己的学习进程。

我重视学生自我教育意识的培养,经常通过一对一的谈话、一对多的班会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形势与政策》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我充分利用形势政策课的课堂,将其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2],采取PPT直观教学、课堂分组讨论、放映热点视频、邀请同学走上讲台、畅谈个人观点等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追求。而分时期分阶段召开主题班会,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能力的另一个重要途径。学生入学伊始,为尽快让学生融入新环境,顺利渡过转折期,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组织了《新生活,新开始》主题班会;针对学生对自己在大学中的角色没有定位与适应,不知怎样自由支配课余时间,导致沉迷网络游戏,组织《如何应对网络游戏的侵袭》主题班会;针对学生学习目的的模糊,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源动力不足,组织《我的学习计划》主题班会。通过主题班会的开展,充分发挥班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同时让个人在集体活动中受教育、受熏陶,提高综合素质,增强集体荣誉感,从而加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对学生思想的转化和良好班风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作用[3]。

2.学校教育是主导,加强政治教育,营造校园文化。

学校是大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的基本环境,学校教育是主体,对学生起着导向作用,加强德育建设,营造积极的校园文化,创造和谐的教育环境。

我校从09级实行学分制管理,淡化了班级概念,不便于掌握学生上课的出勤率。针对学分制下管理的特殊性,每学期开学初让班干整理出班级课程分布课表,对于经常旷课的同学,指定共选一个老师的班干或同学上课做好考勤记录,便于定期了解,随时掌握情况。针对后进生,在各班开展了“以好帮差,带动全体”的一帮一学习活动。在班级内组织学习帮扶小组,从整体上带动全班的学习气氛。

此外,我认为活动是对学生加强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在活动中展现风采、锻炼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丰富课余生活。参加各种类型的活动,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锻炼努力拼搏、团结协作的精神。从身体素质、智力素质、创新素质等多方面实现教育的根本目的——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3.家庭教育是基础,正确引导教育,创造教育氛围。

家庭教育基础,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助手和补充。家长应该经常与学校尤其是学生的辅导员、班主任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使学生健康成长。

在对我院09级学生的三个学期的考试成绩分析后发现,挂科的学生中近80%属于反复挂科,即从入学至今始终存在学习问题。现在高校的实际情况是专职辅导员工作量大、任务重、所带学生数量多,“问题学生”的发现及与家长的联系存在滞后性,而且覆盖面窄。如何扩大覆盖面,如何让家长对学生的情况有更全面及时的了解,如何使家庭在学校教育中发挥更有力的作用?此外,由于大学相对封闭的管理模式,大学教育的规章制度及学籍管理规定与高中有很大的不同,而学生和家长的认识都很模糊。结合这种情况,为切实解决现状,在这学期学生的补缓考工作结束后,对于学习成绩出现问题的学生,我制作了“学业警示书”邮寄给家长。学业警示书分为正反两面,正面是“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每门课程的分数、学分绩点和学生的学习规划等,让家长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面是“学生在校情况告知书”,让家长了解学校学籍管理的相关规定,便于家长对于学业出现问题的学生引起重视,及时督促教育学生,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良性融合。

三、初见成效,及时总结,积极探索工作新思路

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让自我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形成教育合力,致力于学生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加强和学生家长的沟通联系,让家长及时了解到孩子在校的表现和学习状况,给予学生督促和鼓励,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步,共同关注学生成长。二是学风引导成效显著。这学期通过向班级干部、宿舍管理员了解后进生情况,部分后进生在这学期有了明显的变化,上课情况、出勤情况、学习情况等较之前均有好转。“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生辅导员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会不断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工作新思路。

[1]王国伟.普通高校学生学习成绩下降的原因及其对策分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03).

[2]张其娟.谈“形势与政策”对大学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0,(03).

[3]李正光.主题班会的策划和实施策略[J/OL],珠海一中学报,2005,(05).

2011年度安徽省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

猜你喜欢
班会家长学校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学校推介
家长请吃药Ⅱ
主题班会共话中国梦
微班会:管窥班会的现实与未来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