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学校教育中的PTA、BCP对灾害危机对应的作用

2011-08-15 00:45
大连大学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防灾灾害危机

鲁 霞

(大连大学 历史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

日本学校教育中的PTA、BCP对灾害危机对应的作用

鲁 霞

(大连大学 历史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

东日本大地震、海啸及其随之而来的福岛核电站核泄漏的灾害,不仅给日本民众的生命与安全带来重大威胁,也迫使日本全国各地的许多学校无法进行正常的教育活动。虽然说人类难以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但是如果对自然灾害的常识有所了解,并针对性地做好防御准备,那么,它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就会被尽可能地降低并减小。本文试图通过对日本学校教育、PTA、BCP三位一体化的危机对应体系的考察,以期借鉴日本在应对灾害危机中的经验。

日本教育;PTA(父母与教师会);BCP(事业继续计划);灾害危机对应

日本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之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其频繁发生规模大小不等的地震或其他的自然灾害。为此,日本的危机教育与避险技能是从幼儿园起就开始的。小学伊始,便以学校、家庭和地域社会(主要指社区)的三个方面携手共事危机教育。以使学生拥有灾害来临后对应灾害的自立心态,养成依靠自身力量回避危机的自助力;学校、家庭和地域社会的三方携力,也使学生拥有作为社会的一员去面对灾难的自他救助心态,培养同市民共同抵抗,协力共度难关的共助力。

一、PTA:学生的生命自助、共助与公助之纽带

PTA亦即Parent-Teacher Association(父母与教师之会)的缩写。这个团体组织最早是在1897年由美国开始创办的。随之日本的学校及社会也效仿建立了PTA的团体组织。日本学校的PTA团体是在各个学校组织之下,主要由学生的家长(保护者)所运营的团体,学生的家长都是自由入会。其宗旨不仅是为了保证各个家庭的孩子们在学校健康成长,也是以受教育者的身份在学校的教育活动与利益的整体立场予以维护。又称“保护者与教职员之会”,也有的称之为“育友会”[1]。日本学校的PTA团体设立后,在维护学生健康成长,配合学校的课外活动中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在对应灾害危机方面发挥了自身的优势:

第一,由PTA团体负责的电话网络的设置与传递,确保了每一个家庭、每一位学生的信息到位。日本从高中到幼儿园,以各个班级为单位建立PTA组织。当遇到特殊情况(包括自然、人为灾害的发生)而无法实施正常教学时,由PTA组织系统负责逐一电话联络。联络的顺序大致是入学时建立。联络程序为:班主任老师→PTA总负责人→PTA小组(每个班级大约分成3到4个小组)→PTA小组成员(即各个学生家长)→总负责人(PTA小组成员的最后一位将收到电话通知的信息反馈PTA总负责人)→班主任老师(PTA总负责人将收到电话通知的信息反馈班主任老师)。在如此的电话网络中,如果遇到突发性情况,学校将可以迅速传达并掌握各种信息,以保证学生自身的安全自助和生命自救。

第二,定时参加区域社会举办的危机知识的实践活动,配合学校课堂上的危机知识的基础教育。日本学校的PTA组织,与地域的活动密切配合。在危机教育活动中定期参加救生互救、消防操作和逃生自救等实战训练。在课堂上对于灾害的科学知识理解的基础,通过实践救急救生,自救他救的技能而强化。并以此培养和强化作为社会地域中的一员,灾害之中应有救他救己,互助与共助,珍重自他生命的生活态度[2]。

第三,以东日本大地震中受灾严重的三重县、宫城县的PTA组织为例,他们还进行了积极的灾后支援活动。为了保证县内受灾家庭的双亲能够专心致力于灾后的诸项恢复工作,PTA组织专门成立了“受灾学生儿童的临时受理支援事业”部。该部以照顾本县内受灾的中小学生家庭为核心,每天义务接纳照顾孩子们白天的学习和生活。并申明活动的宗旨:不仅要为孩子们提供一个稳定的学习环境,更要给受灾孤儿以最大的精神安慰等,这项事业的活动时间为3个月。虽然这项活动并无具体的经济支助,但是,为灾后的各个家庭恢复稳定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事务局局长八木孝明亲自承担了这项工作。事业的实施以三重、爱知、歧阜等6个县联合名古屋市的PTA团体组织,并成立东海,北陆小组协议会配合。第一期以5月27日为申请期限,已经接纳了700个家庭。有效地实现了在灾害时期依靠公助保证生命的力量[3]。

二、BCF:学生的教育正常化与秩序化之保障

所谓BCP是Business Continuity Plan(事业继续计划)的缩略语。它最早源因于美国在2001年先后多次发生恐怖事件的袭击。为此,美国的财政部针对各大金融机构设想,万一在某一时刻、某一个金融机构受到了某种不可预测的灾害(自然或人为)时,必须在两小时之内迅速恢复正常营业为目标所制定的计划,称之为BCP。从此之后BCP便在美国财政部之外的其他各大事业中渐渐推广开来。由于日本是一个多地震、多自然灾害的国家,所以,美国BCP的出现立即受到日本各大事业的重视并率先学习。其目的是:为保证在遭遇自然灾害等紧急事态的情况下,事业单位能够降低最小限度的损害,并能达到即要在尽早尽快的时间之内恢复业务,又要在速度与质量综合要素之下的重要业务之继续[4]。

显而易见,BCP的产生是基于事业单位等经济方面的继续与计划要素,而不是一种灾害或事故等的预测。它是针对自然或人为的灾害来临之际,以有限的经营资源,最低限度地保证事业活动的继续与开展。这就决定了事业的BCP带有极大的商业性和经济性的氛围。因为,它的实施必须以大小不等的事业及其与之相关联的业务为参考要素,来规划在巨大灾害或重大事故发生时的从业人员、资材、商品和销路等。在这些条件的齐备下以使重要业务进行下去,确保经济的运转。如此,就决定了BCP的内容与文化属性。比如,日本企业在制定BCP灾后恢复时,设定的问题首先是哪一部分商品必须优先制作与生产?或者,哪一项的服务必须优先提供给顾客等。那么,BCP就要依据上述环节中提出的各项问题,设计出相应的方案以作回答,从而构成了企事业对应危机的BCP,即事业继续计划。

日本学校从2011年起学习事业单位应对灾害的方式,将BCP纳入到教育的安全管理系统。对于日本教育系统的BCP而言,它既不直接生产具体的经济产品,也不参与经济市场的商业流通,所以学校的BCP内容的构建自然区别于一般事业单位的BCP。一般事业单位在灾害发生的情况下重点是以尽量减少对客户的业务影响为基准。而作为承担培养学生的学校而言,则首先承载着生命珍重的重任。因此,学校的BCP必须要以最大限度的保障学生人身的生命安全为宗旨,亦即以学生的安全管理为莫大责任。在此基础上,针对自然灾害发生时,如何保证以最小的人员损伤,如何以最快、最安全的形势恢复学生的学习生活为目标制定计划。

通过上述与事业的不同责任分析和比较,日本学校在引进BCP后重新诠释了学校层次的BCP内涵,并再次给予BCP5个阶段的设定:第一个阶段是对于BCP内容的理解与意义把握;第二阶段是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BCP准备和事先对策的检讨;第三阶段是BCP学校安全管理计划的制定;第四阶段是将BCP扎根于文化层次而不是流于表面形式的BCP(主要内容包括BCP的教育实现、训练的实施,文化的酿成);第五阶段是BCP每年要根据形势的不同变化进行内容的维持与更新的计划制定。

学校层面的BCP5个层次设定后,又具体规划了学生的生命安全保障与灾后迅速恢复教育活动的细则。如果发生灾害,那么学校当日所必须的工作是:

第一,学校整体的安全管理所必须进行的业务要全盘整理整备就绪。然后,就发生灾害时,以学生在学校的情况为模拟进行BCP规划,首先注意避免发生火灾的措施规划。万一不幸发生火灾,考虑到如何从火灾中对学生进行诱导避难和生命救出等具体问题。也就是说,这是灾害发生时学生在校情况下学校BCP的最最优先考虑与规划的问题;以学生在校外的情况为模拟BCP所进行的规划,则以启动学校的PTA电话网络系统,首先确认所有学生、教职员的平安与否为第一要务。其次,要确认并保证通讯手段的畅通,保证学校公共设施避免被损害。如果出现公共设施受到破坏,做到被害程度与状况的确认。也就是说,这是灾害发生时学生不在校的情况下BCP的最最优先考虑与规划的问题。

第二,制定好发生灾害当日,学校本部的设置规划,包括本部的预先设置与临时设置。以本部为核心做好确认学校学生与教职员的平安与否。其中教职员平安与否的确认,应在12小时以内进行上报本部的汇总,并将此予以邮件迅速通知下去。

第三,针对灾害来临,将学校的所有业务逐一彻底查明后进行轻重缓急的层次规划:灾害时不能停止的学校活动事务用◎符号标明;一部分可能进行的学校活动事务,但在灾害时可能会受到影响而水准降低的内容用〇号标明;灾害期间可以停止的学校活动事务用☆号标明。依次,BCP在灾害时期的学校活动事务的规划被逐一判明。

第四,如何进而有关应急救护的活动安排,安全管理的实施,地域受灾者的接受,灾害时期情报的发信工作,并与有关机构的联络和协作等具体事宜的规划。日本学校各自设有教学使用的体育馆,体育馆在灾害期间负责接收地域居民的避难业务,即学校自觉承担起灾期公共设施的机能责任。

综上所述,日本学校根据一系列自然与人为因素的灾害所带给教育的冲击,学习并借鉴了由事业单位实施的BCP(事业继续计划)方法。将事业中的BCP进行了文化、教育层面的全新定位,并由此纳入到学校教育体系中的危机意识与危机管理环节之中。这不仅为学生的教育正常化与秩序化提供了有效的保障,而且形成了日本式的危机文化。在2011年3月的东日本大地震时期,日本许多学校都依据BCP推出了有效的危机管理,灾害对策,学校初期对应,学校教育再开等内容的计划。

例1,《横滨市学校防灾计划》策定,就是以《横滨市防灾计划》的基本框架为基准,以学校本体在震灾时如何对应,如何恢复教育各个环节作为题目。为了保证规划的有效实施还建立了“横滨市学校防灾计划策定委员会”进行监督配合。

例2,歧阜县立羽岛高等学校(即高中)作出计划后,示喻如果灾害发生时处于上学前的时期,则请在家等待。如果是在学校中,请按有关教师的指示行动。对于解除警戒与否的相关问题,学校专门设立电话171号码。

例3,丰多摩高等学校校长,如田中贤二在学校登载的第2011年3月28日号刊上,提出了“面对巨大地震的对应,学校的BCP的紧急策定”的详细内容规划通知[5]。

三、PTA、BCF、学校教育三位一体的危机对应之文化定位

学校教育如果仅从概念上界定,它与社会教育是相对的。它专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所接受的各种教育活动。但是面对世界各国日益频繁的灾害发生,危机意识与安全管理的教育确实应该纳入到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实施学校教育与地域社会的统合教育。因为,虽然人类难以阻止灾害的发生,但是如果我们有了准备,危害就会尽可能地减小。同时,面临一些危急的事情,人类也可以从容应对[6]。

日本的危机教育从幼儿园就已经开始,直至高中。每年幼儿园新生入学后非常重要的一项教育内容就是,聘请该区域的警察讲解交通规则。然后由警察和老师同时带队现场实习交通规则。每年必须要做的两次训练就是,如果发生地震如何保护自己的生命。幼儿园的每一个孩子都懂得地震来临时如何采取紧急措施。

同时,PTA组织配合学校进行各种安全教育与危机意识的教育活动。其中,激活大学的知识资源,最大限度地灵活利用大学的有利知识资源,进行学校、家庭、区域三位一体的体系化的科学知识学习与避难自救技能的训练,就赢得了显著成效。日本和歌山大学的防灾研究课题组以其研究项目为基地,成立了“和歌山大学防灾研究中心”。当地中小学校充分利用这个中心的有利资源,将学生的逃生训练同地域市民的防灾演习结合起来,聘请这个中心的研究人员作技术顾问和指导。而且,还聘请大学的金田义行研究员为学生和市民共同举办“近在咫尺的海啸威胁和与之对应措施”的防灾知识讲座。这样的活动,使得广川町地区出现了地域,学校,家庭三者携手抗灾的文化氛围[7]。

日本历史上也积淀了防灾救灾的许多业绩。在和歌山地区,安政元年(1854)12月23日上午10点安政东海大地震发生,估计地震在全国造成了2000-3000人死亡。当日的下午四点更为巨大的灾难—海啸接连袭来。村民之一滨口梧陵指挥当地村民到广八幡神社避难,就在此时大海啸再度袭来,滨口梧陵利用稻草捆扎成束,随即点火作灯,用来引导村民逃难。从此,“生命之火”、“稲むらの火”的历史话语流传下来。地震之后滨口梧陵不仅带领村民修建临时生活用的房屋等,还开始带领村民修建堤防长600米,高5米的堤防。以此保证今后再度灾害来临时对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最小限度破坏。滨口梧陵的安全防灾行动赢得了当地居民的广泛支持。他又与滨口东江,岩琦明岳共同创办“耐久社”即私塾(注:即今日的耐久中学校)。在进行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也将防灾的历史编写成教育资料。其中的「稲むらの火」就由中井常藏编写进日本国定教科书之中。2005年为了充实对小学生进行防灾教育的内容,还专门成立了「稲むらの火协议会」。并以此为基点决定每年举行地方市民与学校学生共同参加的「稲むらの火祭り」活动[8]。

由此可见,学校教育与地方社会的结合,又促进了学校教育内容的完善和深入。

四、结束语

自然灾害,突发性灾害的发生有时是不可抗拒,难于预料的。一定程度上自然灾害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种自然现象。然而,灾害知识与避险救护机能的训练,防灾教育与防灾减灾措施的配备,不仅可以减少灾害的破坏程度,更可以使灾民尽快从废墟上崛起,达到逆境中的超越。因此,对于自然灾害的了解与认识,对于世界上各个国家有效的灾害应对的了解与掌握,有利于中国在防灾减灾的活动中取得成效。

[1](日)山田重正.PTA[M].京都:三一书房株式会社,1985.

[2]马忠虎.基础教育新概念-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3]http://www.yahoo-sapporo-pta.gr.jp

[4]http://www.yahoo-bcp.ac.jp

[5]www.city.yokohama.lg.jp/shobo/kikikanri/bcp

[6]杨 桂 梅.日 本PTA的 经 验 及 启 示[J].日 本 问 题 研究,2004(2).

[7]http://www.town.hirogawa.wakayama.jp

[8]www.town.hirogawa.wakayama.jp/inamuranohiarctime of inamura.html

The Roles of Education in Japan,PTA and BCP and Experience in Dealing with Disasters

LU Xia
(College of History,Dalian University,Dalian 116622,China)

The earthquake and tsunami happened in the eastern Japan and the following nuclear leakage in Fukushima Nuclear Power Station not only brought serious threat to the life and safety of Japanese people,but also made it impossible for many schools across the country to conduct regular education activities.Although human could hardly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natural disasters,we could have some knowledge of the natural disasters,and take necessary precautions against them accordingly.In this way,the harm that natural disasters bring to human might be reduced as much as possible.Through the survey of corresponding system of the trinity of education in Japanese school,PTA and BCP,we can learn Japan’s experience in dealing with disasters.

education in Japan;PTA(Parent-Teacher Association);BCP(Business Continuity Plan);experience in dealing with disasters

K313.6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008-2395(2011)06-0060-04

2011-10-09

鲁霞(1960-),女,大连大学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日本历史与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防灾灾害危机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家庭防灾应该囤点啥?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小常识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故宫防灾的“超强铠甲”
推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新跨越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地球变暖——最大的气象灾害
“危机”中的自信
《灾害来临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