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之路探究—以大连大学的发展为例

2011-08-15 00:45杨广敏李玉光
大连大学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大连市经济社会大学

杨广敏,李玉光,王 凯

(大连大学 对外合 处,辽宁 大连 116622)

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之路探究—以大连大学的发展为例

杨广敏,李玉光,王 凯

(大连大学 对外合 处,辽宁 大连 116622)

地方高校承担 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大批各类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促进地方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的重任,系统地研究地方高校发展是地方高校 身发展和为社会服务的迫切需要,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道路是当前地方高校发展的迫切需要。

地方高校;区域经济;发展

地方高校与其他高校一样,具有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三大职能。地方高校数量大、分布面广,其每年的招生数、在校生数及毕业生数均占全国高校总招生数、在校生数及毕业生数的绝对多数。而且地方高校作为高校力量的主力军,承担着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大批各类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促进地方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的重任。服务地方是我国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1]依托地方高校,区域经济的发展才可能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能力,这种创新能力的强弱已成为区域经济之间发展存在差异的重要原因。[2]系统地研究地方高校的发展如何服务区域经济是地方高校自身发展和为社会服务的迫切需要。作为大连市唯一的地方全日制普通高校,大连大学从成立起,就以其服务大连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追求与大连这座城市血脉相连,成为这座城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建校20多年来,大连大学一直坚持“立足大连、面向辽宁、服务全国”的办学定位,坚持“以贡献求支持、重点为大连地方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追求,坚持履行为国家,特别是为大连市培养高层次人才的责任和义务,不断提高科学研究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吸引与稳定师资队伍,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作为大连市“人才储备基地”,大连大学已经成为我市建设中国北方科学发展示范城市重要的高级人才培养基地,成为高新技术成果孵化基地和先进文化培育基地。在实现大学自身价值的同时,也对区域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科技进步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多年成长历程,大连大学积极主动融入地方建设,在贡献中求发展,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校地互动发展之路。

一、大连大学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以贡献求支持,重点为辽宁、大连地方社会发展服务,这是大连大学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多年不变的办学追求。大连,这颗中国“北方明珠”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需求的不断增加,使大连大学拥有了高起点的发展定位和发展强势,有了进一步发展和提升办学水平的外部环境和资源支持。而大连大学在较短时间里所实现的跨越式发展亦反哺了城市,为大连市提供着人才服务、科技服务、社会服务等多领域的支持,在大连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城市文化品位、城市文明程度和城市和谐发展重要的基础性因素。

(一)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学科建设

几年来,大连大学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及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大力发展与地方经济密切相关的学科,积极探索建立交叉学科,优先发展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尤其是大连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急需的学科。坚持重点建设学科与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对接”。同时努力培育新的学科生长点,加快发展新型学科,为支持大连市地方乃至省及国内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化学学科领域内,我校在生物医学功能材料等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中国第一个“无聚合物涂层的国产紫杉醇药物支架”已经用于临床,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聚合物涂层药物支架存在的晚期血栓问题,为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生物活性有机肥的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家空白,已经在大连、阜新、抚顺、盘锦、铁岭、锦州等地全面推广,总面积达130多万亩,取得了5.6亿元的经济效益。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与大连冰山集团等企业合作,其研究成果应用于解决传统产业升级、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过程中的问题。解决了当前国产重要装备设计创新程度低、产品设计周期长和生产效率低等一系列实际问题,为振兴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围绕优化理论与技术领域在物流优化问题、神经网络问题等方面进行积极研究,为推进大连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外科学学科领域内,充分发挥具备医学学科的综合型优势,着力与生物学等其他相关学科进行交叉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研究领域。在骨坏死的诊治、运动医学、内镜下微创保胆及胆石症的治疗、中西医结合外科危重症治疗及美容整形领域形成了独创技术,并在应用基础研究领域提出了新理论和新观点,相关科研成果已经应用于临床实践。

(二)提供高质量的科技服务,引领区域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

科研是强校之路,更是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的关键所在。大连大学以先进的科研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紧跟城市成长步伐,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大连市近年来的区域建设提供了大量宝贵的科技支撑。

我校教师、科研人员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通过申请横向科研项目积极参与、服务地方经济建设;通过加强产学研结合,直接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通过参与自主创新、自主创业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开展科技咨询服务、直接参与地方重大工程、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等等。

(三)发挥优势和特色,为区域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人才服务

教育是立校之本,以教育促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大连大学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学校创立实施了大学生创新实践教育体系,在全国独具特色地率先设置创新学分,设立“本科生创新教育基金项目”,推广以工作室、社团为代表的多种教育载体,为学生搭建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创新与实践教育平台。20多年来,为大连及全国培养了5.6万各类人才,每4年就可以为我市培养万名各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据统计,全市50%以上医院的护士长和中小学的骨干教师都毕业于大连大学。在我市4个市县里,多数中层以上干部及中小学校长就学于大连大学。仅普兰店、庄河、瓦房店3市和长海县就有48%的乡镇长、县市长,47%的教师、80%的中小学校长毕业于大连大学。大连市的化工、环保等企事业35%的董事长、总经理毕业于大连大学,大连市各大医院30%的医务人员毕业于大连大学,为大连市、乃至辽宁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四)引领先进文化,为区城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文化服务

地方高校存在于特定的区域环境中,地方高校担负着参与社区建设的使命。[3]大连大学自建立以来积极发挥地方高校服务社区建设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地方高校文化资源为大连市城市文明与和谐发展服务。在大连市的文化、文艺舞台上,活跃着大连大学师生的身影。大连大学交响乐团、民族乐团、合唱团和舞蹈团,每年都会为大连人民奉上高雅的文艺演出。交响乐团还应邀到美、日、德、俄等多国演出,为增加大连市的国际影响力和美誉度做出了贡献。在历届大连市国际服装节上以及各项美术展览中,都可以看到大连大学艺术专业师生的精湛展示,美术学院为大连市民政局、服装节设计的公益广告,为大连公益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大连大学的体育场馆为社会各界提供着高水平的服务,体育学院每年为开发区运动会提供体育运动场所和裁判人员。体育专业学生在各级各类运动会上表现优异,北京奥运会的赛场上也有着体育教师“佩牌执法”的身影。法学院师生经常深入社区开展法律咨询,物理学院学生为广大市民创办的科普网站等。博物馆向市民开放,并成为开发区学生素质教育的基地。学校还帮助大连24中学建设博物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多种多样的校地互动形式,使独具特色的连大文化。走出校门,走入地方,为大连这座年轻现代化城市的文化建设与城市文明规划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五)设置医疗机构直接服务区域社会

医学服务是具有医学专业的地方高校服务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连大学医学院及其附属的中山医院、新华医院近年来为大连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为大连市城乡居民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做出了极大贡献,是大连市老百姓的健康守护神。医学院护理学专业坚持为社会提供护理服务工作,在为学生创造理论联系实践机会的同时,使人民群众受益。护理专业师生深入基层为大连及北三市初级卫生保健领域培训护理人员及健康教育的指导。与开发区卫生局、开发区医院、大连市老年病医院、大连市三院合作,指导市级课题的开发。附属中山医院进一步完善农村远程医疗援助系统建设工作。医院正式成立农村远程医疗办公室,配备专职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与工作流程,形成了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模式。与大连市内4区40余家门诊和诊所签订了临床检验、大型医学检查项目合作协议,医院配备专用车辆开展无假日检验标本接送和大型检查转诊患者预约接送服务。附属新华医院根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需求,提出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协作计划和制度建设20个。制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年度工作计划,培训、安排具有相应工作资历的有关专业卫生技术人员定期和不定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出诊、会诊并进行技术指导,接受、安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卫生技术、管理人员到我院进修、学习。

二、大连大学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今天的大连大学已经进入了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学校工作新的发展阶段,未来的大连大学将以更加积极冷静的姿态投身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服务地方为切入点,全方位实现自身价值。然而,20多年的成长岁月对一所大学而言毕竟很短暂,大连大学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在全身投入大连区域发展建设的历练中,也冷静的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同时,纵观高校的三大职能,社会服务是高校普遍存在的一个弱项。就我校整体而言,表现在内部的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够完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程度不高;科研成果与企业需求有差距等方面。

(一)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健全

从组织机构的设置来看,教学、科研都有对应的机构设置,而社会服务则鲜有设置对应职能机构的高校,也没有出台系统的鼓励政策。究其原因,在于我们对于高校职能的观念错位所致。对于地方高校而言,只有树立坚定不移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牢固意识,并为此提供必要的组织机构保障、人员配置保障和活动经费保障,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锻炼培育师资队伍,创新人才培育模式,更新人才评价机制,才能创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高等学校的办学路子,才能营造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谋求自身独有的生存发展空间。

(二)学科发展不均衡、学科特色优势不明显导致我校服务地方过程中存在局限性

我校面临着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辽宁沿海地区“五点一线”开发以及建设中国北方科学发展示范城市等多重战略机遇,但同时机遇与挑战并存,我校虽然具有综合型的优势,但学科发展不均衡,学科特色优势不明显,这就造成了我校在为地方经济建设及社会服务中出现局限性。

(三)专业结构调整、优化工作仍需加强,人才培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1.我校专业结构相对稳定,与大连市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密切相关的专业不多,不合社会需要、就业困难的专业仍在招生,社会急需的专业却未能及时设置,部分专业特色不明显,专业定位不够准确,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复合型专业建设机制不够完善。

2.长期以来,学校对于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跟不上社会、企业新技术的要求。

3.对于学生的考核往往都是根据学校来掌握,忽视了用人单位的需求,这造成高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的对接程度不高,其培养出来的人才理论过多,技术过少,针对性不强,与企业对接上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4.学校对于毕业生信息反馈和收集机制需进一步完善,要进一步重视社会、企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意见,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

(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强存在的原因

首先,学校和社会、企业的合作规模较小,合作层次不深,组织化程度不高;其次,和企业合作更多地仍处于自发状态,缺少统一的组织和更密切的合作平台。具体表现在:

1.教师、科研人员主动参与地方服务、参与自主创新积极性不够。通过调查发现,除本职工作外,大多数教师、科研人员都还没有主动参与到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中来。

2.很多科技成果没有转化为生产力。一些教师、科研人员研究项目,目的是为了职称评定、发表论文,因此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距离还比较远,不能有效转化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3.教师、科研人员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还缺少的政策支持。

4.部分学院还没有把单位自身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三、结 语

实践证明,地方高校与区域社会建立良性的互动发展关系,是高校和区域社会共同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地方高校,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科学定位,完善功能,立足本地实际,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形成办学特色,积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才能更好地实现服务社会的职能,才能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发展之路,更为有效的提升地方大学的办学实力和水平。展望未来,大连大学将继续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文化兴校,依法治校”的办学方略,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文化建设和队伍建设为基础,以管理创新和办学资源多元化为保障,以加快内涵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立足大连,面向辽宁,服务全国,努力培养配合地方经济社会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充分发挥地方大学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为大连和谐城市建设再铸辉煌。

[1]蔡娟.略论我国地方院校办学特色建设与服务地方策略的深度转向[J].教育与经济,2010(3).

[2]王立新.服务区域社会经济是地方高校的必然选择[J].中国高等教育,2007(17).

[3]徐同文.区域大学的使命[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3.

Study on the Way of Local Universities’Serving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From the Development Perspective Of Dalian University

YANG Guang-min,LIYu-guang,WANG Kai

(Dalian University,Dalian 116622,China)

As a major force of universities,local universities,for the local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social development,shoulder the responsibility of cultivating talents in various areas,serving regional economy and society and promoting the overall construction of a local well-off society.Systematic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universities satisfies the urgent need for self-development of local universities and for serving the society,therefore,finding an effective way of serving the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urgently need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universities.

local universities;regional economy;development

G649.21

A

1008-2395(2011)06-0093-04

2011-08-15

基金课题:大连大学教学改革基金 助(2010年)

杨广敏(1971-),男,大连大学对外合 处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李玉光(1963-),男,大连大学教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王凯(1960-)男,大连大学工程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工 研究。

猜你喜欢
大连市经济社会大学
大连市第六十九中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连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大学求学的遗憾
DALIAN THE SEA IN THE NORTH
奋发有为 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弯道超车
“互联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劳动报酬偏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