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基本路线的形成及内涵的拓展: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

2011-08-15 00:48刘锦屏
创新 2011年1期
关键词:三个代表路线原则

刘锦屏

中国共产党基本路线的形成及内涵的拓展: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

刘锦屏

基本路线指政党为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制定的指导各方面工作的基本准则。中国共产党基本路线的形成及内涵的拓展充分展示了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关系,并凸显“实践先行”的原则。“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基本路线在新的历史时期与时俱进的体现与表征,这与“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不存在矛盾。

理论;实践;双向互动;党的基本路线

基本路线或者称总路线、政治路线,通常指政党为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制定的指导各方面工作的基本准则。它是根据一定历史阶段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基本状况,社会主要矛盾和所处的国际环境制定的,是一定历史阶段内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依据。基本路线关系、影响、决定全局。历史证明,凡是贯彻执行了正确的基本路线,党的事业就发展、前进;相反,就会遭受挫折和失败。

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的形成是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到党的十三大完整科学地概括,再经过几次党的代表大会的发展,其间经历了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过程,充分展示了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关系: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党的基本路线形成,其内涵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拓展,并凸显“实践先行”的原则。“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基本路线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与时俱进,这与“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不存在矛盾。

一、实践需要理论指导:党的基本路线的形成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始终是主要矛盾。要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必须把发展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经济建设搞上去,这就是党的基本路线的“一个中心”。鉴于国内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为了保证“一个中心”的贯彻执行,就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就是党的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一个完整统一的有机整体,它的形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需要,大体上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形成“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思想的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新时期,确定了实现全党工作中心的转移,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并针对拨乱反正过程中的错误思想,强调了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开始产生。这种思想的产生符合中国的国情和民情,也适应国内国际形势发展的大趋势。这就奠定了新时期党的基本路形成的实践需要和思想基础。

第二个阶段:把“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作为党的基本路线完整提出的阶段。1987年1月底,党中央回顾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成就,认为“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需要加以明确界定。于是提出这条基本路线的基本点是两条:一条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条是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两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不讲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就没有方向,没有保证。不讲改革开放,就不能迅速发展生产力,就谈不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讲一条,不讲另一条,不符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这是在改革开放10年社会实践基础上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1987年6月、7月,邓小平同志的两次谈话,对作为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进行了深刻阐述。在6月12日关于改革的步子要加快的谈话中他指出,我国的根本政治路线是把努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改革是全面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相应的其它各个领城的改革。开放是对全世界所有国家开放,对各种类型的国家开放”。①在7月4日关于我国方针、政策的两个基本点的谈话中,他又明确指出:“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基本路线。要搞现代化建设使中国兴旺发达起来,第一,必须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第二,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两个基本点是相互依存的。”②

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三大报告集中全党的智慧,对党的基本路线进行了系统的表述:“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这条基本路线包括:(1)核心内容: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我们只有一个中心,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不能搞两个中心,更不能搞多中心;我们是两个基本点,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而不是一个基本点,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2)奋斗目标: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的奋斗目标。(3)发展道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又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走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道路。(4)领导和依靠力量:领导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依靠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

这充分说明了党的十三大的概括标志着党的基本路线完全形成,也充分说明了这条路线的形成过程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党的群众路线的有机结合,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又一创造性地发展。

二、理论在实践中发展:党的基本路线内涵的拓展

按照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总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获得新的内容。新时期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地处理了坚持与发展的关系,党的基本路线不断地得到充实和发展,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取得了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展示了我们党不断与时俱进的精神。

(一)江泽民同志提出了党的基本纲领,并把它全面展开和进一步深化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基本路线

江泽民同志将党的基本路线具体化,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并把它全面展开和进一步深化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对应关系是:

1.经济建设是中心,发展生产力是关键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搞好经济建设的关键在于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的决定性力量和最根本的推动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这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所决定的。正确把握生产力发展的趋势和要求,是新世纪、新阶段对我们党提出的根本要求。因此,我们党提出,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把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作为时代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党的基本路线反映了先进社会生产力和历史进步的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推进现代化进程,是我们党的庄严使命,它关系着社会主义的成败,关系着我们党的兴旺发达。

2.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先进文化是综合体现

坚持并发展先进文化是我们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是贯彻落实四项基本原则的具体体现。发展先进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提高人的素质,提高人们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四项基本原则规定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地说明了新时期发展先进文化的内容、途径和现实意义。我们党要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最前列,始终保持先进性,始终富有旺盛的生机和战斗力,完成历史和时代赋予的使命,就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①②见《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出版,1993年,第237-248页。

3.国富民强是根本目标,执政为民是党的本质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实现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为目标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一个政党能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能不能带领群众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关键在于有没有一条以科学理论为基础、能够充分反映广大人民利益和愿望的政治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内在地包含了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制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新形势下党的性质、任务和宗旨作了新的表述,进一步明确地指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一切工作都要以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最高标准,我们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于执政为民。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个统一的整体,它要求我们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是我们党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党做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保证。江泽民通过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全面论证和阐述,在新的时代要求和党的基本纲领之间找到了一个极为确切的契合点,这无论是从广度或深度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对党的基本纲领的全面展开和进一步深化,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基本路线。

(二)科学发展观深刻体现和全面深化了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在奋斗目标上由“三位一体”发展为“四位一体”,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科学发展观深刻体现并进一步深化了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

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在这个核心内容中,党的基本路线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在促进经济发展的途径上,确定了改革开放的发展道路,在保证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方向和条件下,确定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根本要求,由此使我国当代社会实践中的强国之路与立国之本相互间形成了内在统一的辩证关系。实践表明,这一核心内容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长期发展的经验,是我们事业取得成功的保证。而它在当今发展中的直接体现,一是在于能否通过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带动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二是在于能否把经济的发展及其结果始终与正确的发展道路、发展方向相统一,与政治、文化的发展相统一。而科学发展观正是从当今中国发展的现实出发,根据时代的变化,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的基础上,强调发展要有新思路,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发展手段同社会与人全面发展目标的统一,使发展从经济增长转变为经济发展,再转变为一种更高层次上的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这就从发展的要求、方向、思路等方面,揭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深刻内涵,反映了新形势、新任务对发展问题的新要求,使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通过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要求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和深化。

2.科学发展观在奋斗目标上由“三位一体”发展为“四位一体”

党的基本路线所确定的奋斗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胡锦涛同志与时俱进地全面规划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提出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论断,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在党的十七大修改的党章中,其中关于党的基本路线,把原来的“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丰富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

党的基本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纵深发展,其内容还将得到不断地丰富和充实。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使党的基本路线更好地发挥指导作用。

三、党的基本路线的形成及内涵的拓展凸显了“实践先行”的原则

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科学性和真理性,这决定了它需要而且能够去指导人民群众的实践,体现了“理论在先”的原则;同时它又是一种以实践性为本质特征的理论学说,具有普遍性、现实性的品格。理论的普遍性来自实践的普遍性。实践的直接现实性品格使它成为检验真理的惟一客观标准。正因为实践具备这两种品格,所以实践高于理论,理论源于实践,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即“实践先行”的原则。党的基本路线的提出就是以对我国国情的正确认识为前提的,面对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样的国情,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实践就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既坚持改革开放,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人们的认识在实践的推动下,由片面到全面,由肤浅到深刻,不断地螺旋式上升着。党的基本路线是在实践中形成的,是正反两方面实践经验的总结,同时又是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和不断丰富发展,并对实践起重大推动作用。有什么样的实践,就有什么样的理论。面对世纪之交的世情、国情与党情的变化,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总结概括新的实践经验,探索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它所形成的一整套科学范畴、命题和原理,都能在实践中找到它的根据,都是对实践经验进行概括并加以抽象的结果。如果没有实践的发展,就不可能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江泽民同志之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进入到一个新阶段的必然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与时俱进。

实践第一的观点并不排斥认识的重大作用。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的统一,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我们就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敢闯、敢“冒”、敢于试验,而要做到敢“干”,就必须勇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善于总结经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正是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既坚持了“理论在先”的原则,又凸显了极其鲜明的实践特征和“实践先行”的品格。

四、党的基本路线“不能变、不动摇”与“与时俱进”之间不存在矛盾

党的基本路线“不能变、不动摇”与“与时俱进”之间不存在矛盾,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党的基本路线之所以“基本”,就是因为它反映的是基本规律,规定的是基本方向,涉及的是基本方略。不仅事关重大,而且内容“基本”。我们说基本路线不能变,所指的就是基本的东西不能变。事实上,任何事物都是稳定性与变动性的统一。作为基本规律的结晶,它们是建立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条件之上的,是由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是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没有结束,基本的国情没有改变,党的基本路线就不能变。实践已经证明了党的基本路线的科学性,如果轻易改变,就会对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造成严重的后果。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将来也不会有绝对静止、绝对不变的东西。如果不是基本的东西、规律性的东西,适时进行一些调整和改变是常有的事情。即使是规律性的、基本的东西,如果条件变化了,人们的认识也可以随之发展,适当地进行调整、改变。变与不变的关系,一定要辩证地加以理解,才能做到坚持基本的东西但又不陷于僵化,不断丰富发展而又不丢掉基本的东西。

总之,我们在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理论在先,实践先行”的原则,随时随地地注意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从而不断地把我们的认识和理论在实践中推向前进。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在丰富发展的同时坚定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才能始终保持强大的活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这就是与时俱进的要求。

[责任编辑:潘丽清]

Two-direction Interac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the Formation and Expanding of Content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s Basic Line

LIU Jin-ping

Basic line of political parties is the basic criteria for guiding various works in a very long historical period.The formation and expanding of content of Chinese Communist Party’s basic line fully demonstrate the two-direction interac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and prominently manifest the principle of “practice first”.The important thought of“three represents”and the view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are the sign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s basic line advancing with the times in a new historical period,and there is no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is and keep the basic line steady.

theory;practice;two-direction interaction;Chinese Communist Party’s basic line

D24

A

1673-8616(2011)01-0019-04

2010-12-01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见证:基本路线历史演变》(YB2009001)阶段性成果

刘锦屏,曲靖师范学院政法学院副教授(云南曲靖,655011)。

猜你喜欢
三个代表路线原则
最优路线
『原路返回』找路线
画路线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找路线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
论人的全面发展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辩证关系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推动军事历史研究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