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实困境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发展的影响

2011-08-15 00:42曾继平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时代

曾继平

(重庆三峡学院,重庆万州 404100;西南大学,重庆北碚 400715)

论现实困境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发展的影响

曾继平

(重庆三峡学院,重庆万州 404100;西南大学,重庆北碚 400715)

当今世界的变化、当代中国的国情与当前我党的新情况新问题使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这一现实困境使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在发展过程中具有新的科学内涵,呈现出新的特征。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现实困境;科学内涵;特征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随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应时代的不断发展而发展。因此,当今世界的深刻变化、当代中国的现实国情与当前我党的新情况新问题制约并影响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

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先进思想文化的结晶,是时代的产物。应时而生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显著特征,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宝贵品质。[1]因此,当今世界、当代中国以及当前我党的深刻变化、基本国情以及新情况新问题都会作为新主题、新内容赋予到时代的发展过程中,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发展提出许多新的重大课题。

(一)当今世界的深刻变化给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当今世界的深刻变化用“三大”即“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来明确概括,并从“三新”即“新变化新态势新特点”具体阐述,进一步指出,当今世界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所具有的“三新”、发达国家的经济科技等优势、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和力量较量以及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给我国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1.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带来世界格局的新变化

进入21世纪以来,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了新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继续在经济、科技等占优势,“西强我弱”的格局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但包括美国、俄罗斯、欧盟、中国等在内的力量此消彼长,共同推动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从两极向多极化方向深入调整。世界多极化格局使国与国之间相互依存、密切联系的态势深度发展,科学信息、劳动资本等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通,经济一体化、文化同质化成为共同的倾向,并发展为一种共同促进世界和平、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并达成某种全球共识的全球化实践活动。[2]这导致全球范围内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使起源于美国次贷风波的国际金融危机蔓向全球,对国际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这些影响势必会推动全球化的世界格局发生较大变化,呈现新特征,也会给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2.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

进入新世纪以来,无论是在政治领域还是在经济领域,国际格局尤其是国际力量的对比都呈现新的态势:美国对外战略受到伊拉克、阿富汗局势影响,不断加大对盟国和多边机制的借助;俄罗斯战略进取态势明显;欧洲一体化推进遇到困难;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世博会,妥善应对一系列困难和挑战,备受瞩目;日本政府更迭,内顾倾向加大;新兴发展中大国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增长和国际格局演变的重要推手;印度、巴西、南非等国在国际舞台上日益活跃;“金砖 4国”、“展望 5国”、“新钻11国”发展潜力巨大,在全球事务和国际体系中的影响迅速上升。这些新态势使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都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使当今世界的国际关系更加丰富,更加复杂。

3.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

全球化由于“时空延伸”和“时空压缩”,[2]将个体与世界的关系进行“延伸”和“压缩”,从而国与国之间的思想文化交往日益频繁、思想文化信息交流不断扩大。传统的与现代的、先进的与落后的、不同地域与地区的思想文化不再仅停留在原有的态势上自我陶醉、固步自封,而是相互之间进行民族的、地域的、不同语言的交流,勇于承认特点,敢于面对挑战,乐于自我批判,从而汲取世界上不同思想文化的积极因素,淡化“斗士”形象,强化“朋友”角色,形成交融状态。在这种交流与交融中,摒弃优越感,遵循求同存异的原则,从不同的角度审视自身的思想文化,从而真正找准思想文化的合理性,避免造成孤芳自赏的尴尬局面,无法贡献其应有的世界意义。

(二)当代中国的阶段性特征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发展提出现实的要求

《决定》指出,当代中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尽管“总的来看,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但是在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发展经过经济增长发展、综合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进入到以“人类发展”为核心的现代发展,[3]也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民革中央主席周铁农对新的阶段性特征进行概括: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3]这些新的阶段性特征以及由此出现的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战线和自然界的各种困难和风险,其实质就是紧密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四个重大问题”展开的。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发展中,我们必须客观分析这些阶段性特征,准确判断带来的各种困难和风验,积极应对由此带来的危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发展,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与发展。

(三)当前我党的新情况新问题使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发展面临严峻的考验

改革开放尤其是进入 21世纪以来,我们党根据自身历史方位和中心任务的变化,在“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重大问题上取得了巨大成绩,党的思想观念、领导与执政水平、建设状况以及党员队伍素质总体上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是适应的。但是,党内也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问题。对此,《决定》如是说:“一些党员、干部忽视理论学习、学用脱节,理想信念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一些党组织贯彻民主集中制不力,有的对中央决策部署执行不认真,有的对党员民主权利保障落实不到位,一些党员干部法治意识、纪律观念淡薄;一些领导班子整体作用发挥不够,推动科学发展、处理复杂问题能力不够,一些地方和部门选人用人公信度不高,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问题屡禁不止;一些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强,有的软弱涣散,有的领域党组织覆盖面不广,部分党员意识淡化、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有些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薄,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讲原则、不负责任,言行不一、弄虚作假,铺张浪费、奢靡享乐,个人主义突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中发生的腐败案件影响恶劣,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并进一步指出,这些问题“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必须引起全党警醒,抓紧加以解决。”因此,我们只有经历这些问题的严峻考验,才能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以及繁重性有更清醒认识,从而在统筹兼顾国内外大局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二、现实困境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发展的影响

当前的世情、国情以及党情使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发展面临新的现实困境,使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科学内涵有了新概括,使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在当今时代的发展特征有了新认识,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根本趋势。

(一)现实困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科学内涵

关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基本内涵,学术界众说纷纭。许多学者从广义视角探讨,尽管有的侧重“新”、“实”,有的强调实践的发展性,有的兼论实践发展与时代特征,但基本认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当前时代的发展和特征结合起来,使之能够适应时代需要、把握时代脉搏、回答时代课题。[4]还有人从狭义视角概括,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时代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在与中国国情结合的基础上,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在理论和实践上正确回答和应对中国与世界、现实与未来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内容上反映时代精神,在形式上具有时代样式,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彰显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意义的历史进程。[5]这种视角看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时代特色,立足中国新的历史条件。无论广义探讨还是狭义概括,基本内涵的众说纷纭都为我们丰富与发展其新的科学内涵提供认识性条件与方法论支撑。

从理论自身来看,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复杂的系统。这种开放性体现在它要借鉴与吸收中国传统和西方近现代文明的精华,这种动态性体现在它要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与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这种复杂性体现在它包含着众多蕴涵实践和时代精华要素的关系。因此,当今世界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当代中国新的阶段性特征以及当前我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都会作为时代发展的要素融入进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开放的、动态的、复杂的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科学内涵融入新的内容。这正如有学者所说,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基本内涵“是发展的、开放的,而不是过时的、封闭的教条”,“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问题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6]“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的辩证关系”。[6]基于此,在当前中国的现实背景下,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具体化”,就是按照中国的当代特点去应用“马克思主义,使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当代现实”。其基本内涵是“现实性和当代化”。“现实性”是指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现实情况与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当代化”是指把马克思主义同时代发展及其时代特征结合起来。

(二)现实困境刻画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发展的基本特征

1.现实困境使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发展具有特殊性

任何真正科学的理论,都会受到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制约,都会受到内容、关系以及过程的影响,因而也就具有特殊性。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也不例外,它同任何科学理论一样,都是“特殊的”。这种特殊性既来源于认识对象的现实性,也取决于历史条件的具体性。

认识对象的现实性其实质就是要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毛泽东历来反对离开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实际去研究马克思主义,早在1930年的《反对本本主义》中就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7](111-112)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理论最终来源于实践,因此,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发展就要以世界和中国的现实,主要是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探寻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当代发展及现实意义,实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代之间的联结。[8]历史条件的具体性其实质就是立足中国的具体特点与具体环境。有学者这样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具体性,既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必要性,又提供了马克思主义时代的可能性。[9]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10](658-659)

2.现实困境彰显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发展的时代化特征

所谓时代化,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同当前时代发展的状况和基本特征结合起来,认真研究解决时代前进中遇到的问题,在解决时代关注的问题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11]时代化,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与科学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显著的理论特征”,作为对世界历史和社会实践进行客观、科学研究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推动着时代的发展,同时,马克思主义本身也总是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这正如有学者指出,时代化的内涵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在推动世界格局变化、时代变迁的过程中,密切关注时代风云变幻,不断从世界历史的最新发展中汲取新的营养,始终引领时代发展方向。二是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不断修正错误的东西、剔除过时的东西,与时俱进地形成新的结论、补充新的内容。三是在指导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接受实践检验,并把亿万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上升为科学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12]而时代化更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灵魂和理论品格。因为它标识着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时代特征,反映时代主题、时代需要、时代规律、时代趋势、时代潮流,具有解释时代、引导时代的理论魅力。这种时代化既包括内容和形式的时代化,也包括语言表达方式和话语体系的时代化。它能够使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发展借鉴与吸收我们党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的时代经验,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同时代特征、时代主题和日新月异的国内外实践发展相结合,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赋予新的时代内容。

[1]谢开贤.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综述[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0(1).

[2]平飞.现代化与全球化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湖北社会科学,2007(6).

[3]周铁农.科学发展观与参政党建设[J].团结,2009(5).

[4]程卫华.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系列谈[N].人民日报,2009-10-26(7).

[5]张本林.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当代使命[N].湖北日报,2010-05-27(12).

[6]曹泳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0(1).

[7]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许庆朴,史家亮.论现时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走向[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3).

[9]陈锡喜.论马克思主中国化的内在依据[J].思想理论教育,2010(3).

[10]中共中共文件选集:第 11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11]仇小敏.民族化 大众化 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要求[J].南方论刊,2010(2).

[12]张晋丽.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科学内涵[N].科学导报,2010-04-19(2).

A discussion of the Influence of Realistic Dilemma on the Marxism Modernization

ZENG Ji-ping
(Three Georges University, Wanzhou, Chongqing, 404100; South-West University, Beibei, Chongqing, 400715 )

The modernization of Marxism is faced with unprecedented dilemma with the changing worl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 and the new situation and new problems encountered by CPC. This dilemma gives new scientific connotation to the modernization of Marxism in its development, and assumes new characteristics.

Marxism; Modernization; Current dilemma; scientific connotation; characteristics

A81

A

1009-8135(2011)04-0010-04

2011-04-29

曾继平(1965-),男,重庆万州人,重庆三峡学院高级实验师,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责任编辑:朱 丹)

猜你喜欢
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时代
习近平谈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不断推动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评《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时代化”视角下的毛泽东思想——兼论“国际时代”与“国内时代”及其关系